初中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4)精编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69245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2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4)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4)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4)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4)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4)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4)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4)精编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辛亥革命 (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兴中会、同盟会的建立。2.正确理解三民主义的口号。3.掌握武昌起义。4.掌握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能力目标1.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2.通过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和戊戌变法一样,是帝国主义瓜分

2、中国的情况下,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一次爱国运动,它也是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救亡图存紧密结合的一个典范。教学重点1.中国同盟会的建立。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1.多重导入法。有关孙中山的图片、文字、影像资料很多,教师可以利用这个优势,多角度地导入新课。2.图表辅助法。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提供图片资料,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地认识当时的历史场境,从而加深对辛亥革命的认识。3.讲解分析法。对三民主义和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分析,可用此法。4.讨论法。对于课本中一些通过学生讨论能解决的问题,可用此法。1名校名 推荐5.影像教学法。教师组织观看选取的有关镜头,再从理论上分析,加深学生的

3、认识。教具准备1.投影仪、相关图片、资料。2.录像带(关于辛亥革命的)及其相关设备。3.武昌起义形势图。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 一百多年前,在广东香山翠亨村的一棵大树下,一位老人正在给一群孩子讲太平军的故事。故事刚讲完,就有一个孩子站起来,攥紧拳头,称赞太平军首领洪秀全是反清大英雄,并发誓要做“洪秀全第二” 。这个孩子就是童年的孙中山。他后来学医,通过实践,认识到“医术救人,所济有限” 。而“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心寻求救国的道路。那么,孙中山寻求的救国的道路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孙中山寻求的救国道路,这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导

4、入语例示二同学们,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常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了。但在这以前,中山装曾经是中国男子最常穿的衣服之一, (请学生看课后阅读卡中的插图) ,它的创始人就是孙中山先生。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感到西装样式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衫等又不能充分表现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于是他就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把立领改称直翻领,前面开四个口袋,每个口袋加上一个“倒山形”笔架式装盖,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中山装的基本样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实用、方便。口袋里可以放钢笔、书本和笔记本等用品,袋盖又使袋内的物品不易丢失。这套衣服一经孙中山提倡,就很快受到欢迎,后来还成为

5、中国官方的礼服。除此之外,据说中山装的样式还有特殊的含义在内,同学们谁知道中山装的设计过程中,赋予了哪些含义?这些含义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关系。等我们详细接触本课后,就会明白。导入语例示三请同学看一组投影。投影显示2名校名 推荐“负改造宏谟,许世以身,有功于民,有功于国,斯人卓著千秋业;综平生伟绩,大书其事,或布在方,或布在策,此后流传万古名。”宋庆龄挽孙中山“广东是现代史潮汇注之区,自明季迄于今兹,汉种孑遗,外邦通市,乃至太平崛起,类皆孵育萌兴于斯;先生诞生其间,砥立于革命中流,启后承先,涤新淘旧,扬民族大义,决将再造乾坤,四十余年,殚心瘁力,誓以青天白曰,红血红旌,唤起自由独立之精神

6、,要为人心留正气。中华为世界列强竞争所在,由泰西以至日本,政治掠夺,经济侵凌,甚至共管阴谋,急思奴隶牛马而来;吾党适于此会,丧失我建国山斗,云凄海咽,地暗天愁,问继起何人,依然重振旗鼓,亿兆有众,惟工与农,须本三民五权,群策群力,遵依牺牲奋斗诸遗训,成厥大业慰英灵。”李大钊挽孙中山同学们,上面这两副挽联,挽的是一个人,即中国民主主义的革命者孙中山先生。不管是宋庆龄还是李大钊,他们在挽联中都给予孙中山有极高的评价。那么,孙中山的一生,究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哪些贡献?学习完这一课后,我们就会明白的。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板书第 8 课辛亥革命一、孙中山创建革命党教师讲述孙中山,生于1866 年 11

7、 月 12 日,卒于 1925 年 3 月 12 日。广东香山(今中山)翠亨村人。他的父亲孙达成,年轻时在澳门当鞋匠,后归家务农。哥哥孙眉,1871 年到檀香山作雇工,后经营畜牧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华侨资本家。孙中山六岁起在家参加农业劳动,十岁进私塾读书。少年时非常向往太平天国洪、杨革命。 1878 年,随母亲到檀香山,住在哥哥家里,先后进英、美教会办的奥兰尼学校及奥阿厚书院读书,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1883 年返回家乡,目睹清吏腐败,深感不满,常加批评。因毁村庙偶像,为豪绅地主所不容,于同年冬往香港。1884 年到 1885 年间,先入拔萃书室、后转移多利书院读书。中法战争后,他打算“以学堂

8、为鼓吹之地,借医术为入世之媒”,于 1886 年入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校学医。后又转到香港西医书院,在此期间,先后结识了陆皓东、陈少白、杨3名校名 推荐 等人,志趣相投, 常聚 ,倡言革命,被人称 “四大寇”。1892 年, 中山 ,以行医 掩 , 青年和会党分子,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活 。此 , 中山 受改良主 思潮的影响, 1894 年, 皓 到天津,投 号称“ ”的北洋大臣李 章,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 能 其流”的 法自 主 。李 章 他的投 没有理睬。 使 中山 悟到上 言事的“和平之法,无可复施”,只有用革命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 中山开

9、始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所作的第一个努力就是 建 中会。板 中会的 建教 引 同学 看一下 本上的插 ,从“ 中会会 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中体会当 的情景。然后掌握下列要素: 、地点、革命 等。学生看 教 中会成立的 是 1894 年, 一年,是甲午 争爆 的一年,同 也是李 章拒 中山上 的一年。 中山上 的失 , 使他 到必 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甲午 争中,清政府 遭失 , 中山更感到国家民族危机的 重,便决定赴檀香山 ,宣 革命。 11 月, 中会在檀香山成立。下面我 看一段材料。投影 示“方今 列,虎 瞵,久垂涎我中 五金之富,物 之 ,蚕食 吞,已效尤于踵接;瓜分豆剖, 堪 于

10、目前。有心人不禁大声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 。 ”“是会之 , 振 中 、 持国体起 。 中外 人, 建是会,以申民志而扶国宗。 ”“ 除 ,恢复中 。 立合众政府。”教 解 同学 ,从上述材料中, 我 可以看出, 在 中会成立之初, 就把“ 除 ,恢复中 , 立合众政府”作 斗目 提了出来, 表明, 中会一开始就是以一个旨在武装推翻清政府,建立 民主共和国的 体出 的。因此,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 革命 体。教 引 同学 , 中会的成立,从 1894 年到 1905 年,国内出 了 多革命 体, 同学 看下列表格。投影 示同盟会成立之前主要 革命 体4名校名 推荐成立 名称主要成 人

11、1894 年 中会 和会党 中山1904 年 会留学生和学者黄 、宋教仁1904 年光复会留学生和学者蔡元培同学 ,随着 革命 体的相 建立, 革命派逐 形成。 一 期, 革命思想也在 播,随着革命思想的 播和革命 体的建立,革命运 蓬勃 展, 建立一个 一的 革命政党作了准 。各革命 体分散的起 先后失 ,也使 革命派 到,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已 十分必要和迫切了。 1905 年夏, 中山到达日本 京,先后同黄 、宋教仁、 天 等会晤,商 筹建一个 一的革命政党 。 中山 ,革命必 有 一的 和 。他指出: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 ,各自号召, 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

12、故 今之主 , 以互相 要。 ”到 8 月份,中国第一个 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就成立了。下面我 看具体内容。板 2.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教 引 同学 看 本上关于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内容。看后,根据老 的引 提 ,掌握其中的基本要素。学生看 教 提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 、地点和 人各是什么?学生回答同盟会成立于 1905 年,地点是日本 京。成立大会上, 中山被 理。教 提 同盟会通 的 是什么?学生回答推翻清朝 治, 除君主 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教 引 同盟会成立的意 是什么? 同学 不要看 本的表述,而通 大家 ,自己把 得出来最好。学生 学生回答回答一:同盟会的成立,使原来分散的革命

13、体融合到一个 一的政党中,避免了一 散沙的局面的存在。回答二:同盟会的成立,表明革命形 是向前 展了。因 只有形 向前 表了,各个分散的 体才能 生 合的要求,所以从各个革命 体的由分散走向 合,就可以表明革命形 的 展。回答三:同盟会的成立,必然要大大推 民主革命运 的 展。5名校名 推荐教 引 那 同学 回答,在同盟会成立的背景中,哪些是必然的?哪些是可能的?学生回答各个 体的分散斗争,要求最 走向 一,分散斗争没有 法走向 利,只有 合起来,形成一个 一的政党,才能取得 利,因此,随着革命形 的 展,必然要求把分散的 一起来。同 ,各个 革命 体的建立又 一的 革命政党的建立在 上、干部上准 了条件, 是它的可能性。教 引 在我 来看 本上关于同盟会革命 的材料: 它是“ 除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