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习题、答案-(最新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69241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习题、答案-(最新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财政学》习题、答案-(最新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习题、答案-(最新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三、简答题1、简述公共需求的特征。2、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3、简述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形式。四、论述题1、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及依据。2、试述财政的三大职能。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1)公共需求满足的受益外在性;(2)公共需求的整体性;(3)公共需求一般通过公共机制来满足。2、(1)财政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2)为了维持国家机构的存在并保证实现其职能,国家必须从社会分配中占有一部分国民收入,这就产生了财政这一特殊的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3、(1)垄断(2)不能有效解决外在性问题;(3)不能有效提供公共商品;(4)市场信息不充分;(5)收入分配不公平;(6)

2、宏观经济波动四、论述题1、(1)背景:在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西方经济学发生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经济自由思想转入低潮,市场失灵理论以及以此为依据的政府干预理论成为主流理论。出现这种转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西方国家的市场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二,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第三,政府计划体制的成就。(2)依据:市场失败理论,其核心是对市场缺陷的分析。由于在某种状态下,市场在合理配置资源方面会失败,政府政策的基本作用就是针对这种现实的失败或可能出现的失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是政府进行经济干预的逻辑起点。但市场失败仅仅是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2、(1)

3、资源配置职能。资源配置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使各种资源都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财政配置资源职能的主要内容有:(1)预算安排;(2)制度安排,包括环境性制度,制约性制度和引导性制度。(2)收入分配职能。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经济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A、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缩小个人收入之间的差距;B、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

4、定。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国家兴建公共福利设施、开展社会服务以及举办种种福利事业,增进社会成员利益,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广大群众提供生活质量保障,这也使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增加,个人收入差距缩小。D、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实际上,打破人口流动壁垒,使劳动者可以通过“以足投票”获得最大效用,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劳动积极性,遏制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进一步扩大的有效途径。(3)经济稳定职能。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与功能,而这一功能的产生是基于市场机制自身调节功能的失败。A、通过直接的财政政策进行调节;B、通

5、过制度性的安排,让财政在经济中发挥某种“自动”稳定的作用,以减缓经济波动:一是累进所得税机制,二是社会保障支出机制;C、财政增收减支或减收增支安排可产生需求收缩或扩张的“乘数”效应。第二章 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三、简答题1、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的关系。2、简述成本收益分析法。3、简述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4、简述公共定价。四、论述题1、试述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财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鉴意义。2、试述混合物品的提供方式及其选择。参考答案三、简答题1、(1)效率与公平是统一的,必须两者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会导致经济运行的失衡。(2)如何通过市场和政府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者兼顾是一个关

6、键问题。(3)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2、(1)成本收益分析法也称收入分析法,最早产生于美国。(2)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时期内项目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在公共决策程序中,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根据对边际社会效益和边际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3、(1)成本收益分析法。(2)成本效用分析法。(3)因素分析评分法。(4)最低成本法。4、(1)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即公共定价。(2)公共定价包括纯公共定价和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3)公共定价的方法有:平均成本定价法、二部定价方法和负荷定价法。四

7、、论述题1、公共选择理论对于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协调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关系,转变政府经济职能,避免政府干预失效,具有重要意义。(1)对合理解决政府与市场关系具有指导意义;(2)对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3)对实现公共决策的法制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4)对在政府决策过程中,正视政府行为的“经济人”特征借鉴意义。2、(1)混合物品兼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取公共提供或市场提供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混合提供方式。(2)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混合物品,可以以征税的方式免费提供或收费的方式提供,最终采取何种方式,取决于税收成

8、本和税收效益损失同收费成本和收益效率损失的对比。(3)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物品,外部性很大的,采取公共提供方式;而多数此类混合物品采取的是混合提供的方式。(4)从各国实践看,混合物品的有效提供方式有:政府授权经营、政府参股和政府补助。第三章 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三、简答题1、“瓦格纳法则”阐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简述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及其对经济分析的意义。3、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有哪些?4、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是什么?四、论述题1、根据个人的理解,阐述我国当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采取的政策和措施。2、“内生增长理论”对我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借鉴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三、简答题

9、1、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随之提高。2、(1)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2)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对经济分析的意义在于:购买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活动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些,通过财政所配置的规模也大;反之,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大些,财政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大些。3、(1)财政支出增长率。(2)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3)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4、(1)经济性因素,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中长期发展战略、经济政策。(2)政治性因素,如政局是否稳定、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及政府干预政策。(3)社会性因素,如人口、就业、医疗卫生、

10、社会救济、社会保障及城镇化等。四、论述题1、(1)实行重点倾斜政策,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增加社会保障和教育科技支出。(2)对一般支出实行零增长政策。(3)继续适量增发国债,重点向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经济结构调整、生态环境建设和中西部倾斜。(4)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2、(1)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劳动投入过程中包含着因教育、培训及职工再教育而形成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积累过程中包含着因研究开发活动而形成的技术进步,生产性公共投资的增加也有助于提高物质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因此,生产要素积累的收益率不会发生递减趋势,长期增长率将大于零。(2)内生增长理论为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供了重要思路。(3)我

11、们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来源。为加快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是新世纪财政政策总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性任务。(4)我国应当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保证适度的财政投资规模,以支撑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增大教育和科研投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重视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大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投入。第四章 社会消费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一三、论述题如何对文科卫支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四、综合分析题:1991-1995年 27个国家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资料来源:比例国家以下印度、中国、巴西、英国、加拿大、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尼、澳大利亚、瑞士、法国、阿根廷斯里兰卡、

12、埃塞俄比亚非律宾、土耳其、韩国、摩洛哥肯尼亚、加纳、泰国、墨西哥、马来西亚、新加坡转引自丛树海,公共支出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83-490页。根据以上资料,请分析我国教育支出的现状及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参考答案三、论述题对文科卫支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应当:(1)逐步规范财政资金供应范围;(2)改革和完善文科卫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3)改革事业单位管理形式;(4)推行定额管理,改进资金分配办法。四、综合分析题:1、现状:(1)我国教育经费支出仍以政府投入为主,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55%以上,且每年均有大幅度增加。(2)但目前我国教育经费规模仍然偏低,教育支出占GDP

13、的比重在5%以下,而且教育经费在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分配也不尽合理,影响了教育经费的效率效益。2、教育支出的提供方式:义务教育属于纯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提供;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属于混合物品,可以由政府和市场混合提供;职业教育为私人物品,应由市场提供。第五章 财政投资性支出购买性支出之二二、简答题: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是什么?2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有哪些?3试述财政对农业投资的范围和重点。4什么是财政投融资?简述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三、论述题:1为什么农业的发展需要财政投资予以扶持?2试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参考答案二、简答题1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和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4、:(1)与非政府投资相比,政府财政投资的特点表现在:第一、政府作为宏观调控主体,一般从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角度来评价和安排自己的投资,政府投资可以微利甚至不盈利,但是,政府投资建成的项目,如社会基础设施等,可以极大地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益。第二、政府财力雄厚,而且资金来源多半是无偿,因此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第三、由于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因此其投资可以安排在社会效益好而经济效益一般的项目,而且也应该将投资集中于那些具有明显“外部效应”的公用设施、能源、通信、交通、农业以及治理大江大河和治理污染等有关国计民生的产业和领域。(2)政府财政投资的范围: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其

15、中生产性支出按财政支出项目包括基本建设支出、增拨流动资金、挖掘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及支援农村生产支出。非生产性支出主要用于国家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文教、科学、卫生等部门的办公用房建设。2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包括:(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4)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运作。(5)BOT投资方式。3财政对农业投入的范围包括: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等方面。在这些农业投资领域中,开展农业科研活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应作为财政投资的重点,因为诸如农业科研、科学及数推广、农户教育之类的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农业投资具有极强的外部效应,不可能依靠单个生产单位来进行供给。然而,这些农业基础科技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它们不但应由财政来投入,而且也应该成为投入的重点。4财政投融资是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其他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筹集资金,有财政统一掌握管理,并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出资(入股)或融资(贷款)方式,将资金投向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