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A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69107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A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A(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试卷结构:试卷分成四大部分:卷面分为 积累与应用、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阅读理解、写作。第一大题为7小题共分20分,第二大题有2小题,共10分。第三大题为文言文阅读理解与现代文阅读理解,有14小题,共30分。第四大题为作文,共40分。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七二班考试人数43人,及格率84.3%,优秀率38%。从阅卷情况来看,平时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或者每节课的过关都是很有效果的,这在默写题上就体现出来了。那些让学生背过、写过、默过、爬过黑板的内容,学生几乎都是得满分的;而那些我没有做重点的地方,如课后知识,他们的得分情况就很不理想。所以在以后的教

2、学过程中,要特别强调学生对于课本的熟悉、识记,并且一定要落到实处,不要把责任完全都交给学生,自己也要多花时间多花精力备好课,做好课堂的引导者。还有就是主观题,学生的答题能力也是很差的,班上只有个别同学答题时使用的语言还比较准确,在以后的教学生中要加强对于学生表达能力,特别是口语表达的训练,让每个学生都能站起来回答,有话回答。同时,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补充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还要把书本上的课后知识做重点的分析,避免再出现这种“书上的题目没见过“的情况。2、学生答题情况:此次考试中存在着一些共同问题,由于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不牢固,错别字又较多,造成第一大题基

3、础知识得分率较低,还有由于理解能力有限。第三题现代文阅读理解的得分率也比较低。在作文这一题,好的作文不多,对作文缺乏谋篇立意,结构安排较为混乱。从学生的做题情况来看,第一部分的基础知识中比较活的题目学生普遍得分率低,满分的也比较少,只有默写部分除了三个人外,其他同学均是满分,满分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第二部分是综合性学习,这道题学生的失分情况很严重,得满分的只有一人,我想原因可能是因为书本上学的综合性学习是以黄河为话题本次出题以汉江为话题,教师上课联系实际不够,所以导致了这次的低分。第三部分的阅读理解这道题大部分的同学都做的不好,满分的仅一人,8分以下有19人,其他的同学也是得分不高。存在的原因

4、主要是文言文考的是阅读篇目本次复习没有设计到,另外,课外现代文阅读也是诲涩难懂,超出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第四部分是写作,写作的分数是在30-36分不等的,其中有一人25分,40人是30分以上的,12人32分到36分。三、今后教学措施与方法1、注重基本功训练,保住基本分;着重培养学生不但会背诵而且会准确默写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经验,很多学生能感知,却无从表达,培养学生能根据语境准确选择词语的能力。2、加强阅读,尽量选取精品,训练到位。现代文阅读部分,学生对课内阅读题掌握的基本还可以,但对于联想性的题目,得分不理想,说明知识的积累不够;课外阅读相对课内阅读得分较差,主要体现

5、在知识的迁移能力有限,还没有完全掌握知识的独立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3、本次作文得分率相对较高些,但在学生所写的作文来看,卷面不整洁,涂改处较多,标点符号的运用也不扎实,段落层次安排,语段的连贯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4、对于教学大纲上要求背诵的内容要强调让学生能够背、写、默;5、多抽时间研究教材及考试的出题方向;6、认真学习,设计好课堂指南,做好课堂的引导者;7、加大课堂的训练量,提高学生的答题能力;强调课堂学习气氛、班上的学习风气;8、强调学生上好每一堂课,学好每一节课的知识,要求他们要认真的听课、做好笔记、认真的对待每道题。加大过关力度,力争人人学习,人人过关。四、反思1、要进一步夯实语

6、文基础,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从本次考试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牢固。从书写的情况看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还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后,还没有从小学的贪玩,马马虎虎的学习习惯中改正过来。因此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使学生知道“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2、加强古诗文言文教学,让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七年级要培养学生的对文言的兴趣,打好文言基础。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对文言的词句的掌握不是很牢固。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强化文言实词的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诵读,形成良好的文言语感。3、写作水平急待加强,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写”,“多”出效果,“多”出成绩。学生不知道究竟怎样来紧扣题目的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没有考虑作文的行文思路,选词造句没有锤炼,写出来的文章没有表现力。因此在下一阶段要加大写作的技巧与语言的表达训练,在练中提高写作水平。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