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提纲---政治史专题

上传人:古**** 文档编号:14568905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41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提纲---政治史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精】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提纲---政治史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精】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提纲---政治史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精】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提纲---政治史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精】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提纲---政治史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提纲---政治史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提纲---政治史专题(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高中历史知识清单提纲-政治史专题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清单单元框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专制主义:其主要特征是权力高度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从决策到行使军、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特点是地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一切受制于中央。夏朝:出现了 和 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商朝:实行 制度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皇帝制;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法律制度以及选拔考察官吏制度。秦朝确立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西汉皇权与相权的斗争:隋唐发展成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皇权与相权的斗

2、争:中央与地方的斗争:北宋相权的反弹:设行省控制地方:元明太祖 明成祖明朝强化清代清雍正帝贯穿两大矛盾发展的两大趋势第一课重点记忆:1.西周分封制的目的?答: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西周分封制的含义?答: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3.西周分封制的作用?答:通过分封,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关系比商代附属国密切,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4.西周宗法制的目的?答:为巩固分封

3、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5.西周宗法制的含义/特点?答:宗法制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6.西周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 嫡长子继承制7.西周宗法制的作用?答: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8.礼乐制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9.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神权与王权相结合,通过垄断神权来加强王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的政治结构尚未实现权

4、力的高度集中。细节熟知1.西周分封制的对象?答: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异姓诸侯国:姻亲、功臣、先代的贵族2.西周分封制的消极方面?答: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权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周王建立对全国的稳固统治。随着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逐步瓦解。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原则构架的,用血缘关系协调政治关系,血缘关系本身不稳定,随着时间会逐渐弱化。宏观理解一提中国的早期国家,指的是夏商周这三朝,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政治制度是越来越复杂的(夏朝出现了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商朝出现了内外服政治制度,周朝出现了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王对地方的控制力是越来越强的(商王对外服国的控制力弱于周王对诸侯国的控制)

5、。本课的重点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这三个制度最重要的是分封制,层层分封,形成了周朝的统治等级序列,周王以此控制诸侯国;而宗法制是为了让统治等级序列随时间延续下去,解决各级贵族在继承上的矛盾;礼乐制是一个补充制度,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二课重点记忆:1.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答:皇帝制度、以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郡县制、法律制度、选拔考察官吏的制度。2.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答:权力的高度集中皇权至上3三公九卿制的作用?(三公包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答: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政府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和权力方面都处于既配合又牵制的状态,

6、任何人都无法独揽朝政,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4.郡县制的作用?答: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5.郡县制的特点?答: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6.秦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事件对后世的影响?答: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历代王朝所继承,提高了行政效率,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细节熟知1.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里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能大大加强皇权;郡县制能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2. 郡县制为何取代分封制?答:(1)分封

7、制的消极面: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权力很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周王建立对全国的稳固统治。随着王室衰微,诸侯崛起,分封制逐步瓦解。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原则构架的,用血缘关系协调政治关系,血缘关系本身不稳定,随着时间会逐渐弱化。(2)郡县制的特点作用:郡县官吏由中央任免,不能世袭。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宏观理解春秋战国时期,西周的宗法分封制瓦解,周王室失去天下共主地位,诸侯混战(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各个诸侯国之间竞争激烈,纷纷变革制度,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显著,实力雄厚的秦国最终灭掉六国统一天下。面对广大的疆域,为了有效统治,秦朝始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里皇帝制和

8、三公九卿制能大大加强皇权;郡县制能大大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秦朝通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和皇权至上,并适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需要,此后2000多年一直被沿用。第三课重点记忆:1.隋唐三省哪三省及职责?答: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2.三省六部制的作用?答: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宋朝的中央官制是?答:二府三司制 二府: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度支、盐铁、户部4.科举制的评价?答:积极: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

9、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将选官的权力从地方世家大族手里集中到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尤其到明清时期,科举制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5.评价监察和谏议制度?答: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得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节熟知1.各朝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2.明清时期谏议制度消失,而监察制度十分系统,与“明清时期皇权发展到了高峰”是一致的。3.各朝代的选官制度?答:西周:世卿世禄

10、制(标准是血缘)秦汉:军功爵制(标准是军功)汉武帝:察举制征辟制(标准是孝廉)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标准是门第,选官权在地方的世家大族手里) 隋唐以后:科举制(标准是才能,选官权上交中央)宏观理解秦朝以后各代一直沿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大框架,各代做的工作就是在这一框架下完善优化它的内容。从四个方向进行优化完善,分别是中央官制、地方体制、选官制度和监察谏议制度。第三课讲中央官制、选官制度和监察谏议制度。第四课主讲地方体制。第三课的重点知识块是中央官制。第4课重点记忆: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答:推恩令酎金夺爵设十三州刺史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措施:收精兵削

11、实权(派文臣任地方官,设通判等)制钱谷。影响:积极,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消极,造成北宋“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4.明内阁的特点?答:成员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无决策权。5.清军机处的特点?答:成员品级不高,只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可以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无决策权。6.军机处的作用?答:能迅速处理各地呈送的各种文书,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行事快捷,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细节熟知1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

12、盾,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1)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背).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世袭(了解). 国家制度由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了解)(2)汉代: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影响)地方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推恩令、酎金夺爵、十三州刺史,加强了中央集权。(3)宋代: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出现,地方上的藩镇实力雄厚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唐灭亡后五代十国实际上是藩镇割据的延续。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9个字)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丞相制度被废除(自秦到明清中枢

13、权力机构如何演变?统治者是如何加强皇权,削弱相权?)秦三公九卿制。丞相权力较大,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牵制相权。汉-汉武帝时,在三公九卿制之外,设中朝,牵制相权加强皇权隋唐-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削弱相权加强皇权。宋-二府三司制。再分相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办公机构为中书门下,军权归枢密院,财权归三司。(二府:中书门下 枢密院 三司:度支 盐铁 户部)元-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归属中书省,相权再次集中。明-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设内阁(内阁无决策权)清-设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专制皇权达到顶峰(军机处无决策权)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

14、展过程中贯穿的两大矛盾?斗争趋势?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斗争趋势是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斗争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最后丞相制度被废除4.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注意此问题与 秦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 不是一个题影响:积极有利于国家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人民创造灿烂文明。消极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明清时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宏观理解本节课主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地方体制,用两个案例来说明地方权力是如何被削弱的。大体上到了宋朝以后,中央在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处于绝对上风。而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占上风是在明清时期。本节课第二目讲的是明清时期的中央官制演变,与上节课的第一目是衔接的。这一目通过三位皇帝来表现,分别是明太祖、明成祖和清雍正帝。必修一第二单元知识清单单元框架 自然地理环境:地少人多 三面环水 港湾众多 遍布岛屿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城邦:小国寡民 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1.民主制形成过程:奠定基础:贵族制和梭伦改革 确立:克里斯提尼改革(陶片放逐法) 繁荣:伯里克利改革典型城邦雅典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