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测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4568570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434.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测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测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预测性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2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语文(预测卷一)文(预测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被公认,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 否认,两者各具优势。但长期以来,医疗领域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 发展遇到困境。 一是中医人员数量增长与中医机构发展缓慢,中医力量薄弱。据统计,全国中医医 生 1 949 年 27.6 万人,到 2002 年还是 27 万余人,53 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分别 为 8.7 万和 157 万人,增长 17 倍;中西医医

2、生比例由 3.2:1 变为 1:5.8现全国共有 医务工作人员 520 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 50 万人,不足 1/10。 二是中医教育日益衰退。语言上,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 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 ,中医理论培训严重不足,甚至黄帝内经等经典也不研读; 技能培养上,中医望、闻、问、切等训练不多。 三是民间中医的发展临困境。我国不少师徒传承的民间中医,水平高、收费低、效 果好,深受群众欢迎,但大都得不到正式承认。现行执业中医师考试制度要求考西医知 识,民间医生大都因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考试关,民间医生多因无法领到行医执照不能 公开行医,若行医即属非法。 四是中医医院存在西医化

3、倾向。 目前全国有 2800 多家中医院, 几乎都是中西医 “结 合”医院。医院为了生存,大量购买西药与医疗设备。西药进出价差大,检测化验收费 高,医生创收、医院盈利、医院评等级均要靠它。中医药虽然简便廉验,若靠它收费, 医院无法养活,医生只有受穷。 (摘编自陈永杰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严重困境) 材料二:“传承精华,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关系到中医药的前途和命运。 2 传承精华,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源远流长。传承是中医药发展的根基,离开传承谈 创新,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医药的精华,沉淀在汗牛充栋的中医古籍中,流传 在历代中医大家

4、的临床实践中,散落在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中,这是中医药学深厚的根 基,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命脉。传承不足,让多种中医技艺面临失传,让中医医道艰 难延续。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这样才能使“国 宝”代代相传。院校教育是中医药人才的主阵地。当前,院校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医 教育西化、中医思维薄弱、中医技能缺失等问题。师带徒,出名医,中医独具特色的技 艺需要活态传承。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师承 教育能为“草根”中医打开一扇门,让岐黄之术薪火相传。我们应将以“个性化”为特 征的师承教育与以“标准化”为特征的院校教育相结合,将传统教育的精粹融

5、入现代教 育体系之中,构建适应新时代的中医教育体系,为中医药发展打下最坚实的人才之基。 守正创新,就是要让中医药发展清流激荡。只传承,不创新,捧着金饭碗也只会越吃越 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唯一的出路就是创新。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 从黄帝内经奠定中医理论体系,到明清时期瘟病学的产生,再到现代青蒿素的诞 生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需要 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的“源头活水”,在更多领域取得新突破。当前,大数据、人工智 能等先进技术为中医药研究突破提供了有力支撑,多学科、跨行业合作为加快中医药现 代化发展带来广阔空间。我们不能因为创新而忘记“守正”,

6、也不能因为“守正”而不 去创新,必须把“守正”与“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 创新,传承就失去未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必将让中医药获得无限生机,为建设健 康中国提供新动力! (摘编自白剑锋守正创新,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 材料三:近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曾在武汉一线指导和参与救治的 专家回顾总结了用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经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仝小林院士说,武汉疫情出现社区传播之 后,我们将中医药治疗和干预纳入“四早”内容,第一时间为集中隔离点的发热、疑似、 已确诊轻型和普通型患者以及一些密切接触者发放药物,发放通治方“寒湿疫方”的药

7、72.3 万服,覆盖 5 万多人,使很多病人在早期就得到控制,不向重症发展。来源:学科网 ZXXK 3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带队接管的江夏方舱医院,通过以中医药为主的中西医综 合治疗,564 名患者均没有转为重症。 “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阻止了疫情的蔓延,是我们取胜的基础。”张伯礼说, 在向其他方舱医院推广经验后,1 万多名患者普遍使用中药,各个方舱医院的转重率基 本在 2%至 5%左右。 不少专家表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减缓、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提高治愈率、 降低病亡率。 “就我们在武汉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救治经验来说,一般的病人都有发热、咳 嗽、气喘、乏力的症状,还有氧饱和度降低的

8、表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 书记叶永安介绍,采取中医及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治疗后,这些病人症状都有明显好转, 发热、 乏力、 咳喘缓解率都在 90%以上, 说明综合救治能够有效阻止重症向危重症转化。 治愈出院的患者中,有一部分虽然核酸检测已呈阴性,但身体还未完全康复,需要 持续的医学干预和心理康复。 在这方面, 中医药有着丰富的经验积累和干预的技术手段。 有时乏力、 咳嗽或精神不太好, 肺部炎症没有完全吸收, 免疫功能没有完全修复 “这 种情况下,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办法,做一些呼吸锻炼,同时配合中医药针灸、按摩等 综合疗法,可以改善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对脏器损伤的保护、对免疫功能的修

9、复 都有积极作用。”张伯礼说。来源:学*科*网 Z*X*X*K 目前, 仝小林院士团队正在针对恢复期康复的中医药干预开展研究, 部分研究成 果 已经在临床中得到推广和使用。 (摘编自新华社中医药为新冠肺炎防治作出重要贡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医发展面临严重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古汉语训练缺乏,学生读不懂中医 古籍是其根本原因。 B要培养大批中医“专才”,就必须建立以师承教育为主、院校教育为辅,二者相结 合的中医教育新体系。 C“守正”指 传承中医药的精华,“创新”指在坚守中医药精华的基础上为其发展注 入动力,二者不可割裂。 4 D中医药在新

10、冠肺炎病人早期控制、阻止重症转危和康复干预等方面,都独立发挥了 重大作用,优势显著。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中医医院之所以存在西医化倾向,并非因为中医药不如西药好,而是因为中医药不 如西医盈利高。 B民间中医,水平高,收费低,效果好,深受群众欢迎,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 应得到正式承认。 C研究中医古籍、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经验以及疗效显著的民间奇方,是传承中 医精华的重要途径。 D只有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才能为中医药注入源头活水,并保其发展源远流 长,清流激荡。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中医药学

11、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健康乃至世界人民 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要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 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 C康源全自动中药调剂系统生产线对几千年手抓戥称的传统调剂方式进行了创新,极 大提高了中药饮片配药、取药效率。 D要充分发掘中医不同学术流派的特色优势,实现中医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确保中医药在时代有新作为。 4.材料二在论证上思路上有何突出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 5.请针对材料一“中医药发展面临的严重困境”,结合文本,向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提 4 条有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建议。(4 分) 5

12、(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9 题。 教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1920 年 9 月 4 日来源:学科网 注:此诗作于刘半农在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期。刘半农(1981-1934),现代诗人, 中国新文化运动先驱。 6.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

13、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6 A第一节第一句“天上飘着些微云”,与“浮云游子意”所营造的意境完全相同。 B第二节第四句“这般蜜也似的银夜”,巧妙地引发“我”内心对“她”的思念。 C第三节前两句的两处“慢慢”,写出了落花、游鱼对春水的依恋,画面优美。 D第四节借“枯树”“冷风”“野火”“暮色”“残霞”等意象传达出浓重的愁思。 7.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本诗共分四节,每节五行,其中第三、第五行语句相同,结构匀称工稳,具有建筑 美。 B本诗用韵灵活,突破格律诗一韵到底、韵脚固定的要求,体现了新诗在格律上的自 由。 C本诗分别描写了白天、夜晚、春天、秋

14、天的景象,意象纯朴自然,构思精巧,基调 凄凉。 D本诗一句“教我如何不想她”,喊出了多少海外游子的心声,体现了“诗言志”的 传统。 8.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本诗运用了诗经 中哪些典型手法?请简要分析。(4 分) 9.本诗标题原为情歌,后被作者改为教我如何不想她。你认为改后的标题好在 哪里?(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庄以任侠自喜, 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孝景时,为太子舍人。每五日洗沐 ,常置驿马

15、长安诸郊, 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庄好黄老 之言,其慕长者如恐 7 不见。 年少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武帝立,稍迁为鲁中尉、 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 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 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庄廉, 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每朝,候上之间,说未 尝不言天下之长者。其推毂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与官 属言,未尝名吏,若恐伤之。闻人之善言,进之上,惟恐后。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 庄。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

16、引当否。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 财用益匮。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多逋负。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 罪,赎为庶人。顷之,守长史。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数岁,以官卒。郑庄始列 为九卿,廉,内行修洁。中废,家贫,宾客益落。及 居郡,卒后家无余赀财。 太史公 曰: 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部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 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 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郑亦云,悲夫! (选自史记汲郑列传,有删减) 注算器:竹器。推毂:荐举。僦人:承雇服役的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 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B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 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C夫以郑之贤/有势则宾客十倍/无势则否/况众人乎/下邦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 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 D夫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