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最新版-已修订)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68147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04.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最新版-已修订)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最新版-已修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版)-(最新版-已修订)(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数学必修 5 知识点高中数学必修 5 知识点 第一章 解三角形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c; a-ba an n) 6、递减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6、递减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n+1 n+1a 0,d0,d0 时,满足 0 0 1m m a a 的项数 m 使得 的项数 m 使得 m s取最大值. (2)当取最大值. (2)当 1 a0 时,满足0 时,满

2、足 0 0 1m m a a 的项数 m 使得的项数 m 使得 m s取最小值。在解含 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取最小值。在解含 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附: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附: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1nna a c 其中 其中 n a是各项不为 0 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部分无理 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是各项不为 0 的等差数列,c 为常数;部分无理 数列、含阶乘的数

3、列等。 例题:已知数列a例题:已知数列an n的通项为 a的通项为 an n=,求这个数列的前 n 项和 S=,求这个数列的前 n 项和 Sn n. . 1 (1)n n 解:观察后发现:a解:观察后发现:an n= = 11 1nn 12 11111 (1)()() 2231 1 1 1 nn saaa nn n 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 nnb a其中 其中 n a是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 n b是各项不为 0 的等比数列。是各项不为 0 的等比数列。 例题:已知数列a例题:已知数列an n的通项公式为,求这个数列的前 n 项之和。的通项公式为,求这个数列的前 n 项之

4、和。2n n an n s 解:由题设得:解:由题设得: 123nn saaaa = = 123 1 22 23 22nn 即= 即= n s 123 1 22 23 22nn 把式两边同乘 2 后得把式两边同乘 2 后得 = = 2 n s 2341 1 22 23 22nn 用-,即:用-,即: = = n s 123 1 22 23 22nn = = 2 n s 2341 1 22 23 22nn 得得 231 1 11 1 1 22222 2(1 2 ) 2 1 2 222 (1)22 nn n n n nn n sn n n n 1 (1)22 n n sn 4.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

5、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4.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5.常用结论5.常用结论 1): 1+2+3+.+n = 1): 1+2+3+.+n = 2 ) 1( nn 2) 1+3+5+.+(2n-1) = 2) 1+3+5+.+(2n-1) = 2 n 3) 3) 2 333 ) 1( 2 1 21 nnn 4)4) 12)(1( 6 1 321 2222 nnnn ; 5) ; 5) 1 11 ) 1( 1 nnnn , , ) 2 11 ( 2 1 )2( 1 nnnn ; 6) ; 6) )() 11 ( 11 qp qppqpq 附加:重点归纳

6、附加:重点归纳 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表中), , ,m n p qN 类别 项目 等差数列 n a等比数列 n a 定义 1nn aad 1n n a q a 1 1 n aand 1 1 n n aa q 通项公 式 nm aanm d n m nm aa q 前 n 项 和 1 2 n n n aa S 1 1 2 n n nad 1 1 1 1 1 1 11 n n n na q S aq aa q q qq 等差(比) 中项 12 2 nnn aaa 2 12nnn aaa 公差 (比) , nm aa d nm mn n m n m a q a mnpq mnpqaaaa mnpq

7、mnpqaaaa 22 mnp mnpaaa 2 2 mnp mnpaaa 成等差 232 , mmmmm SSSSS 数列,公差为(是前项和) 2 m d n Sn 成等比数列,公 23 2 , mm m mm TT T TT 比为(是前项积) 2 m q n Tn 仍然是等差数列, 2 , mm kmk aaa 其公差为kd 仍然是等比数 2 , mm kmk aaa 列,其公比为 k q 性质 是等差数列 n kab是等比数列() k n ba0b 单调性;0,d 时, 1 0a 1,q 01,q ;0,d 常数列0,d ; 时, 1 0a 1,q 01,q ; 为常数列;为摆动数1q

8、0q 列 2.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为常数), ,a b d .定义法:若 1nn aad .等差中项法:若 12 2 nnn aaa 为等差数列. n a .通项公式法:若 n aanb .前 n 项和法: 2 n Sanbn 3. 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为非零常数)kq .定义法:若 1n n a q a .等比中项法:若 2 12nnn aaa 为等比数列. n a .通项公式法:若 n n akq .前 n 项和法: n n Skkq 第三章 不等式 第三章 不等式 一、不等式的主要性质:一、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 (1)对称性: abba (2)传递性:(2)传递性:c

9、acbba , (3)加法法则:;(3)加法法则:;cbcaba (4)同向不等式加法法则: (4)同向不等式加法法则: dbcadcba , (5)乘法法则:;(5)乘法法则:;bcaccba 0,bcaccba 0, (6)同向不等式乘法法则:(6)同向不等式乘法法则:bdacdcba 0 , 0 (7)乘方法则:(7)乘方法则:)1*(0 nNnbaba nn 且 且 (8)开方法则:(8)开方法则:)1*(0 nNnbaba nn 且 且 (9)倒数法则:(9)倒数法则: ba abba 11 0,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及其解法二、一元二次不等式和及其解法0 2 cbxax)0(0 2

10、 acbxax 0 0 0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 cbxaxy 2 ()的图象()的图象0a )( 21 2 xxxxa cbxaxy )( 21 2 xxxxa cbxaxy cbxaxy 2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的根0 0 2 a cbxax 有两相异实根有两相异实根 )(, 2121 xxxx 有两相等实根有两相等实根 a b xx 2 21 无实根 无实根 的解集)0( 0 2 a cbxax 21 xxxxx或 a b xx 2 R R 的解集)0( 0 2 a cbxax 21 xxxx .一元二次不等式先化标准形式(化正).常用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求解一.一元二次不等式先化

11、标准形式(化正).常用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求解一a 元二次不等式。 元二次不等式。 口诀: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前提下:“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口诀: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前提下:“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三、均值不等式三、均值不等式 1、设、是两个正数,则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1、设、是两个正数,则称为正数、的算术平均数,称为正数、的ab 2 ab ababab 几何平均数几何平均数 2、基本不等式(也称均值不等式): 若2、基本不等式(也称均值不等式): 若均值不等式:如果 a,b 是正数,那么均值不等式:如果 a,b 是正数,那么0a ).( 2 2号时取当且仅当即 baa

12、b ba abba 注意: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注意: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3、平均不等式 : (a、b为正数),即(当a = b时取等)3、平均不等式 : (a、b为正数),即(当a = b时取等) ba ab baba 11 2 22 22 4、常用的基本不等式:;4、常用的基本不等式:; 22 2,abab a bR 22 , 2 ab aba bR ; 2 0,0 2 ab abab 2 22 , 22 abab a bR 5、极值定理:设、都为正数,则有:5、极值定理:设、都为正数,则有:xy 若(和为定值),则当时,积取得最大值若(积为定若(和

13、为定值),则当时,积取得最大值若(积为定xysxyxy 2 4 s xyp 值),则当时,和取得最小值值),则当时,和取得最小值xyxy2p 四、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四、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指数轴上点到原点的距离;是指数轴上两点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指数轴上点到原点的距离;是指数轴上两点|xx 12 |xx 12 ,x x 间的距离 ;代数意义:间的距离 ;代数意义: 0a 00 0 | a a aa a 2、2、则不等式:如果, 0a ; ;axaxax或|axaxax或| ; ; axaax |axaax | 4、解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主要方法: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基本思

14、想是去掉绝对值符号 4、解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主要方法: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基本思想是去掉绝对值符号 五、其他常见不等式形式总结:五、其他常见不等式形式总结: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 ;0)()(0 )( )( xgxf xg xf 0)( 0)()( 0 )( )( xg xgxf xg xf 指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指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 ;)()()1( )()( xgxfaaa xgxf )()()10( )()( xgxfaaa xgxf 对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转化为代数不等式 )()( 0)( 0)( )1)(log)(log xgxf xg xf axgxf aa )()( 0)( 0)( )10)(log)(log xgxf xg xf axgxf aa 高次不等式:数轴穿线法口诀: “从右向左,自上而下;奇穿偶不穿,遇偶转个弯;高次不等式:数轴穿线法口诀: “从右向左,自上而下;奇穿偶不穿,遇偶转个弯; 小于取下边,大于取上边”小于取下边,大于取上边” 例题:不等式的解为( )例题:不等式的解为( ) 0 3 )4)(23( 22 x xxx A1x1 或x2Bx3 或 1x2 A1x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