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67051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名师教案新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2 过程与方法识读北宋形势图 (1111 年) ,了解辽、 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观察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难点:辽与北宋的和战。

2、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它们共同反映了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其中,第一子目介绍了并立政权的出现,第二、三子目反映了北宋与辽、夏政权之间的和与战。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1名校名 推荐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内蒙古宝山壁画颂经图。这是考古学者在一座古墓中发现的古代壁画,请大家根据画面内容猜一猜这幅壁画绘制的时间和地点。激发学生学习学生阅读图片, 思导入新课的好奇心,迅速进这是现藏于内蒙

3、古赤峰市的阿鲁考问题。入新课的学习。科尔沁旗博物馆的宝山壁画,墓主下葬的时间为 923 年( 展示唐至宋更替图 ) 。那个时期, 为什么距离长安、 洛阳等中原地区很遥远的内蒙古地区会出现唐代艺术风格的壁画?那个时期,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这与我们今天要探讨的内容密切相关。1辽和北宋的关系(1) 契丹族的兴起展示材料,提出问题:通过材料,契丹族发生什么变化?阅读材料,思考让学生了解民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问题。族交融的概况。培探究新知车。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养学生分析、理解( 授新课 )北宋苏颂材料的能力。其地可植五谷,阿保机率汉人耕种,为治城郭邑屋廛市,如幽州制度,汉

4、人安之,不复思归。新五代史四夷附录教师讲述:隋唐时期,游牧在北2名校名 推荐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到 9 世纪后期, 契丹已经有了农耕、 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10 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动动手:请在北宋形势图 标注契丹族建立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都城。学生填写相关史实。让学生掌握契展示契丹鸡冠壶契丹货币契丹文字 ,提出问题:从上述图片看,丹族建立政权的史实,巩固知识。学生观看图片, 思考问题,回答问题。阿保机建国后, 契丹族又有哪些发展

5、?培养学生识图(2) 辽与北宋的和战的能力和归纳总结北宋建立后, 辽与北宋的关系发展的能力。如何?后唐将领石敬瑭,以割地为条件,借助契丹兵力, 当上后晋皇帝, 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 展示燕云十六州的示意图 ) ,燕云十六州一直是辽与北宋的战争导火线。请阅读教材P35 内容,请归纳辽与北宋的和战。学生阅读教材, 归3名校名 推荐教师讲解澶渊之盟的内容:1005纳辽与北宋的关系。掌握辽与北宋年,辽宋达成和议, 辽撤兵, 北宋答应和战的史实,培养送辽岁币, 双方为兄弟之国, 这就是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史上“澶渊之盟” 。力。辩一辩:有人说,澶渊之盟规定送要给辽岁币,这加重宋朝百姓的负担。所以,澶渊

6、之盟对宋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很不利。 有人说, 史书记载, 澶渊之培养学生交流盟以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发贸易,宋学生讨论问题, 组与合作的能力。让用丝织品、稻米、茶叶,换区辽的羊、织回答问题。学生理解澶渊之盟马、骆驼等。宋辽达成澶渊之盟是好事。的影响。你是如何看待澶渊之盟呢?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 西夏的兴起材料研读材料一不知稼穑, 土无五谷。 气候多风寒,五月草始生,八月霜雪降。培养学生获取党项族生活在什么地理位置?阅读材料,回答有 效 历 史 信 息 的“不知稼穑,土无五谷”得知他们以问题。能力。什么为生?材料二西夏买牛契约4名校名 推荐西夏铜牌西夏货币11 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

7、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 订立官制、 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2)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动动手请在北宋形势图 标注党项族建立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都城。学生填写。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掌握西夏建立政权的史实。元昊称帝后, 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 节节败退, 损失学生阅读材料, 思培养学生归纳惨重。但是在1044 年与西夏签订了宋考问题,回答问题。总结的能力。夏和约。 提出问题: 西夏节节胜利, 为什么后来夏向宋称臣?庆历和议1044 年,双方订立和议:元昊取消帝号,北宋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送每年给西夏岁币

8、;重开边境贸易。3碰撞的交融5名校名 推荐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毗邻而居,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紧密,隋唐以来逐步接触、接受、学习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并推动了本民族的发学 生回 想 本 节课培养学生归纳展壮大。的所有知识, 归纳总结总结的能力。提出问题: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碰撞的交融。融合的表现有哪些?党项共同开发我国东北、契丹元北方、西北地区阿西夏保辽916昊1038机兴庆上京和归纳总结, 掌握知培养学生把握课堂总结战战识的联系。知识联系。汉赵匡北宋1038胤东京1澶渊之盟之后, 宋辽边境“生育蕃息, 牛羊被野, 戴白之人, 不识干戈”。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B宋辽

9、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巩 固 基 础 知2常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在当巩固练习回答问题。 识,激发学生学习地安居乐业, 而“忘南顾之心” 原因是的积极性。()A北宋臣服于辽B辽革除北宋赋税政策的弊端C汉人“既来之则安之”D北宋不予接纳北上之人3宋辽议和,达成“澶渊之盟”的时间是 ()6名校名 推荐A 1038 年B 1004 年C 1005 年D 1044 年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 )宋朝建立澶渊之盟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BCD参考答案:1 B2 B3 C4 D1 (2015年山东滨州 ) 历史上“澶州之盟”是北宋关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 它是北宋与哪个少数民族政权订立的()A辽B西夏C金D元2(2014 年山东临沂 ) 京剧澶熟 悉 中 考 题中考链接回答问题。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歌词目,巩固知识。“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 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B宋真宗C宋高宗D明太祖参考答案: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