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复习专题一古代亚非文明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23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66689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87.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复习专题一古代亚非文明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23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复习专题一古代亚非文明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23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复习专题一古代亚非文明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23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复习专题一古代亚非文明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23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复习专题一古代亚非文明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23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复习专题一古代亚非文明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23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备考复习专题一古代亚非文明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第123课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专题一古代亚非文明一、选择题1在古代印度有一户人家,有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的等级属于A 婆罗门B 刹帝利C 首陀罗D 吠舍2下图中的古代巨型建筑和雕像,至今仍屹立于A 黄河流域B 尼罗河流域C 两河流域D 印度河流域3它是世界史上最早的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实行“以牙还牙, 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法,它是A 十二铜表法B 查士丁尼法典C 汉谟拉比法典D 罗马法4圣经里把两河流域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在这里曾经孕育的古文明国度是A 古希腊B 古埃及C 古巴比伦D 古罗马5宗喀巴显密次第科颂经文:“业果若不定,便成无因果,业果

2、若决定,众生不成佛,当知业可转,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热从冷。”据此判断,此经文应属于A 佛教B 伊斯兰教C 道教D 基督教6大河流域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摇篮。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A 两河流域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1名校名 推荐B 恒河古埃及金字塔C 尼 河古印度佛教D 黄河、 江中国种姓制度7下列文字中,属于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是()A 楔形文字B 象形文字C 小篆D 楷 8“ 死或 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 失;拐 、帮助奴隶逃跑或 藏奴隶者,都要 以死刑” 是古代某一古国文明的内容,其中不正确的是A 是 拉比在位 布的法典的内容B 它反映了古埃及 期的社会状况C 内容出自迄今已知

3、第一部成文法典D 其 是 奴隶主 的利益9作 文明古国之一,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与印度文明有关的有佛教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 拉比法典A B C D 二、非 10. 察下列 片,回答 。(1) 1 反映的法典 生于哪一文明古国? 2 所反映的等 制度中,掌管祭祀的是哪个等 ?( 2)上面两幅 片反映的 有什么共同之 ?参考答案及解析1 D【解析】依据所学知 可知,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一等 婆 (祭司、 族)掌握神 ;第二等 刹帝利(国王、 武士、官吏)把持国家 事行政大 ;第三等 吠舍 ( 民、 牧民、手工 者、2名校名 推荐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

4、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 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材料中的这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是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D符合题意,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 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选项A 符合题意;选项B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A。3 C【解析】依据题干 “世界史上最早的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

5、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C 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的法律不是世界史上最早的体系完备的成文法典,不符合题意;故选C。4 C【解析】依据题干“两河流域” 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古巴比伦王国是发源于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C项符合题意;古希腊是发源于爱琴海文明的古国, A 项不符合题意;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 B 项不符合题意; 古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另一个重要源头,起源于意大利中部台伯河入海处, 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C。5 A【解析】依据题干 “业果若不定, 便成无因果, 业果若决定, 众生不成佛, 当知业可转, 如二水相投,热多冷从热,冷多

6、热从冷。”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 世纪的印度,主张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专制,信奉佛祖,A 项符合题意;伊斯兰教信奉的是真主安拉,B 项不符合题意;道教信奉的是三清天尊,C 项不符合题意;基督教信奉的是耶稣,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 A。6 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于公元前18 世纪,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的国家, 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颁布了 汉谟拉比法典 ,A 项搭配正确;古埃及是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金字塔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B项不符合题意; 古印度是发源于印度河、恒河的文明古国, 佛教诞生于印度, C项搭配不

7、正确;3名校名 推荐中国是 源于 江和黄河流域的文明古国,但种姓制度不是中国的文明成果,D 搭配不正确;故 A。7 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 古埃及是 源于尼 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金字塔和 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B 符合 意;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的 美 人 明的文字,A 不符合 意;小篆是中国秦朝 期 一的文字,C 不符合 意;楷 是由隶 逐 演 而来的中国文字,D 不符合 意;故 B。8 B【解析】根据 干信息“ 死或 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 失;拐 、帮助奴隶逃跑或 藏奴隶者,都要 以死

8、刑”,由此判断出自 拉比法典; 合所学知 可知,古巴比 国王 拉比在位 , 布的 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 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 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 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 社会;其 是 奴隶主 的利益。选项 ACD是正确的; 选项B. 不正确,因 法典反映的是古巴比 期的社会状况,而与古代埃及无关,符合 意,故 B。9 A【解析】 合所学知 可知,公元前 6 世 迦牟尼在古代印度 立佛教;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 0 到 9 的 数法,形成了我 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雅利安人 入印度后,逐 建立了 格的社会等 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与印

9、度文明有关, A 符合 意; 拉比法典与印度文明无关;因 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 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 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 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 社会。因此只有 A 符合 意, BCD不符合 意,故 A10. ( 1)古巴比 婆 (2)都代表奴隶主 的利益【解析】(1)根据 1“黑色柱子上的法典”, 合所学知 可知,古巴比 的 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 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 黑色石柱上。图 1 反映的法典 生于古巴比 王国。根据 2“四个等 ”, 合所学知 可知,雅利安人 入印度后,逐 建立了 格的社会等 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 一制度中,最高等 是婆 ,4名校名 推荐掌管祭祀;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第四等级是首陀罗;图2 所反映的等级制度中,掌管祭祀的是婆罗门。(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建立的种姓制度,实质都是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