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训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辨析题(答案、解析)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14566550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训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辨析题(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训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辨析题(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训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辨析题(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训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辨析题(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训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辨析题(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训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辨析题(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训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辨析题(答案、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训练: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辨析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PM2.5的污染B. 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C. 发酵粉中含有较多的NaHCO3,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D. 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这里的“黄芽”是指黄铜【答案】D【解析】解:A.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化石燃料的燃烧会排放PM2.5等污染物,所以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减少PM2.5的污染,故A正确; B.Cu、Fe形成原电池时,Fe作负极,原电池的负极失电

2、子被腐蚀,所以钢质水管易发生腐蚀,故B正确; C.NaHCO3与面粉中产生的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故C正确; D.液态的金属汞,受热易变成汞蒸气,汞属于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变性,属于有毒物质,但常温下,能和硫反应生成硫化汞,从而防止其变成汞气体,黄芽指呈淡黄色的硫磺,故D错误; 故选:D。A.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B.Cu、Fe形成原电池时,Fe作负极; C.NaHCO3与氢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D.金属汞可以和硫磺发生反应得到硫化汞2.与化学相关的知识散见于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

3、”,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B. 某古剑“以剂钢为刃,铁为茎干,”“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C. 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D. 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如此提取青蒿素纯属萃取【答案】D【解析】解:A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故A正确; B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碳铁合金,故B正确; C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说明易燃烧,应为石油,故C正确; D萃取是利用了溶质在不同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没有液体的分层,不是萃取,故D错误 故选D A铁置换铜属于湿法炼铜; B合金的硬度大于其任一成分; C燃之如麻,但烟甚浓,说明易燃烧,应为

4、石油; D没有液体的分层,不是萃取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天工开物记载:“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陶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B. 开宝本草中记载:“此即地霜也,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文中对硝酸钾提取涉及到了升华操作C. 地沟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D. 石灰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废气脱硫方法,通过煅烧石灰石得到生石灰,以生石灰为脱硫剂,在吸收塔中与废气中的SO2反应而将硫固定,其产物可作建筑材料【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硅酸盐产品和物质的分离提纯与及油脂的性质等问题,难度不大。【解答】A.陶瓷是一种传统硅酸盐材料,故A正确;B.

5、涉及到硝酸钾提取是加水溶解,然后加热蒸发结晶得到硝酸钾晶体,没有涉及到升华操作,故B错误;C.地沟油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皂化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C正确;D.石灰石煅烧得到生石灰,生石灰与SO2反应得到CaSO3,CaSO3进一步被氧化为CaSO4,CaSO4可作建筑材料,故D正确。故选B。4.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浩瀚的历史文明中。有许多关于化学的记载,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选项 古代文献 记载内容 涉及原理 A 本草经集注 “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鉴别硝石(KNO3)和芒硝(Na2SO4) B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利用

6、碘单质受热升华产生紫色蒸气 C 天工开物 “凡火药,硫为纯阳,硝为纯阴” 纯阴指化合价降低,利用硝酸钾的氧化性 D 肘后备急方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 利用物理变化,避免青蒿素的结构在高温下被破坏 A. AB. BC. CD. D【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应用,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为解答的关键,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解答】A.鉴别KNO3和Na2SO4,利用钾元素和钠元素的焰色反应不同,钠元素焰色反应为黄色,钾元素焰色反应为紫色,正确;B.阳光照在香炉峰上,形成霞光,与碘蒸气无关,错误;

7、C.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做氧化剂,体现氧化性,正确;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正确。故选B。5.中国诗词大会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诗词分析不正确的是()A. 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B. 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C. 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答案】D【解析】解:A.豆萁是大豆的秸

8、秆,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燃烧纤维素主要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A正确;B.沙里淘金说明了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故B正确;C.爆竹燃放的过程有新物质CO2等生产,属于化学变化,同时也是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香炉中不含碘,“紫烟”不是碘升华现象,故D错误。故选:D。6.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以下两篇古代文献中都涉及到了KNO3.对其解释不合理的是()序号古代文献记载1开宝本草“(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2本草纲目“(火药)乃焰硝(KNO3)、硫黄、山木炭所合,以为烽燧餇诸药者”A. 1中利用了溶解、蒸发、结晶的过程B. 可用1中方

9、法制成KNO3是由于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C. 2中火药使用时体现了硝酸钾的氧化性D. 2中火药使用时产物可能污染环境【答案】B【解析】解:A.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煎炼得之主要利用蒸发结晶,故A正确;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很大,故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错误,故B错误; C.火药发生化学反应时生成氮气,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由文献可知KNO3的氧化性,故C正确; D.火药使用会产生氮氧化物,污染环境,故D正确, 故选:B。A.KNO3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提纯的方法是利用溶解后,蒸发结晶得到; B.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

10、很大; C.火药发生化学反应的时候,KN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 D.火药使用会产生氮氧化物,污染环境。7.我国汉书中记载:“高奴县有洧水,可燃”,沈括在梦溪笔谈对洧水的使用有如下描述:“予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松墨不及也”,对上述史实记载分析正确的是()A. 该物质属于纯净物B. 该物质可能属于无机化合物C. 该物质是由同一类烃组成的混合物D. 烟是该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答案】D【解析】解:有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只含一种物质的为纯净物,由题中信息可知,“洧水”是石油,是烃的混合物, A“洧水”是石油,含有多种烃,是烃的混合物,故A错误; B“洧水”

11、是石油主要成分是不同类型的烃,属于有机物,故B错误; C“洧水”是石油,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烃,是烃的混合物,故C错误; D石油中C元素的含量较高,点燃时不完全燃烧会生成大量的黑烟,故D正确; 故选:D。由题中信息可知,“洧水”是石油,根据石油的成分及性质,结合纯净物与混合物概念判断解答7.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对下列古代研究成果的说明不合理的是()A. 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是指Ca(OH)2B. 黄白第十大“曾青涂铁,铁赤如铜”主要发生了置换反应C. 本草纲目“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利用到蒸馏D. 梦溪笔谈“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

12、中“剂钢”指铁合金【答案】A【解析】解:A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石灰”指的是碳酸钙,故A错误; B铁与硫酸铜反应是铁置换出铜,铜为红色,反应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该反应为置换反应,故B正确; C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不同进行分离,则该法为蒸馏操作,故C正确; D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的是铁碳合金,剂钢指的是铁合金,故D正确。 故选:A。A石灰石加热后能制得生石灰; B铁与硫酸铜反应是铁置换出铜,铜为红色; C由信息可知,蒸令气上,则利用互溶混合物的沸点差异不同进行分离; D剑刃硬度要大,所以用的是铁碳合金。8.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13、,古代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常见古诗文对应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 )选项 常见古诗文记载化学知识化学知识 A 周易参同契中对汞的描述:“得火则飞,不见埃尘,将欲制之,黄芽为根。” 黄芽为黄铜B 本草纲目拾遗中对强水的记载:“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惟玻璃可盛。” 强水为氢氟酸C 九转流珠神仙九丹经中对生砒精制砒霜的记载:“其色飘飘或如霜雪,或如白色钟乳相连。” 利用蒸馏操作D 本草经集注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方法:“强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 利用焰色反应A. AB. BC. CD. 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变化、性质分析,主要是汞的物理性质

14、、金属焰色反应、合金特征、分离物质的基本方法等知识点,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一般。【解答】A.汞的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加热易汽化成汞蒸气,将欲制之,黄芽为根”黄芽为HgS,黄铜为铜的合金,不含汞,故A错误;B.氢氟酸能与玻璃反应,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酸性,能腐蚀大多数金属,也能和岩石中的CaCO3发生反应,但不能和玻璃中成分硅酸盐反应,强水为硝酸,故B错误;C.蒸馏为两种互溶液体的分离方法,砒霜为固体,运用砒霜升华的性质而非蒸馏,故C错误;D.K元素的焰色反应为紫色,故“紫青烟起”是由于消石中的K+在火焰上灼烧时呈现出特殊颜色,故D正确。故选D。9。新修本草中关于“青矾”的描述:“本来

15、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琉璃,烧之赤色”,物理小识中说:“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木不茂”,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赤色固体可能是Fe2O3B. 青矾宜密闭保存,防止氧化变质C. 青矾灼烧过程中发生了电子转移D. “青矾厂气”可能是CO和CO2【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金属及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发生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解答】A.由信息可知“烧之赤色”指“青矾”灼烧生成红色的Fe2O3,故A正确;B.青矾为亚铁盐,易被氧化而变质,故B正确;C.青矾为亚铁盐结晶水合物,加热发生氧化还原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