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66458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76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所致,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的皮肤病,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病 因,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又称人疱疹病毒3型(HHV-3),双链DNA分子,只有一种血清型。人是VZV唯一宿主。,发病机制,病毒经呼吸道黏膜进入血液形成病毒血症,发生水痘或呈隐性感染,以后病毒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 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创伤、疲劳、恶性肿瘤或病后虚弱等),潜伏病毒被激活,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到达该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皮肤内复

2、制,产生水疱,同时受累神经发生炎症、坏死,产生神经痛。 病愈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故一般不会再发。,临床表现,(一)典型表现 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簇集性分布。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 神经痛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临床表现,(二)特殊表现 1眼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phthalmicus) 2耳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oticus) 3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 顿挫型、不全型、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泛发型、播散型等。,系统损害,神经系统 急性或慢性脑炎、脊髓炎、无菌性脑膜炎、多神经根炎、运动神经病、轻度偏瘫、颅外周神经麻痹、视

3、网膜炎等 内脏受累 内脏播散导致肝、肺受累 死亡率达5%-15%,集簇性的水疱大小不一致,水疱出现脐凹,而后结痂,炎性区域上的融合性水疱,水疱演变成结痂,如炎症剧烈则可形成瘢痕,诊 断,1) 红斑基础上的簇集性水疱 2) 沿某一神经阶段分布 3) 单侧排列 4) 剧烈的神经痛 (neuralgia) 疱底刮取物涂片找到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包涵体有助于诊断。,Tzanck细胞涂片 水疱基底的细胞学涂片,常见到多核巨细胞,带状疱疹皮肤活检 显示水疱基底处的多核巨细胞,治 疗,抗病毒 抗炎 止痛 营养神经,抗病毒药使用原则,皮疹出现72h内给药 在前驱期或皮疹出现48h内给药效果更好 一般使用7天,重症

4、时抗病毒药可连续使用1014 天 注意不良反应(肾功能),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静脉点滴: 250mg-500mg, 2次/d, 5-7天 口服: 200mg-800mg,5次/d,7天 伐昔洛韦 口服: 500mg-1000mg ,3次/d,7天 泛昔洛韦 口服: 250mg-500mg,3次/d,7天,抗炎 皮质类固醇激素,单一使用时对预防 PHN 无效 与抗病毒药联合使用可减轻症状和缩短病程,皮质类固醇激素,早期短程应用皮质激素: 机制 抗炎作用 修复变性的轴突和髓鞘 加速皮损愈合 缩短病程可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小剂量应用皮质类固醇不会引起感染扩散 强的松30-40mg/d,隔日递减,

5、10-12天完全停药,止 痛,抗病毒治疗是缓解疼痛的基础 NSAIDs 抗抑郁药 抗惊厥药 阿片类药 外用制剂,营养神经治疗,神经营养药 维生素B族 甲钴胺腺苷钴胺,其他治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中医中药 物理治疗 外用药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定义: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持续疼痛90天以上。 是带状疱疹发生率最高的严重并发症。 发生率与患者年龄成正相关 60岁以下 5% 60-69岁 10% 80岁以上 20%,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

6、uralgia PHN),异常性疼痛(allodynia) 正常感觉缺失 疼痛增加 轻触和衣物摩擦诱发疼痛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导致临床抑郁或性格改变,与PHN发生及疼痛程度最相关的早期因素,年龄 前期症状 急性期的皮损程度 急性期的处置,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特点:疼痛严重 难治 主要目标: 缓解疼痛 改善睡眠 提高生活质量,治疗PHN常用药物分类,三环类抗抑郁药 抗惊厥药 阿片类药 外用药,抗抑郁药物,三环类药物 用于PHN规范化治疗“信价比”最高的药物,尤其是缓解持续烧灼痛 机制:M1受体阻断、受体阻断、H1受体阻断等 常用药物:多塞平(多虑平),阿米替 林,抗抑郁药物,阿米替林:2

7、5mg, QN。每周可加量25mg,最大剂量150mg/d。 多虑平:12.5-25mg,QN。最大剂量300mg/d 不良反应 外周抗胆碱作用:口干、尿潴留、便秘、视物模糊 中枢抗胆碱能作用:幻觉、舞动症、谵妄 中枢神经系统:房室传导阻滞,抗惊厥药,常用药物 卡马西平 新一代药物加巴喷丁 普瑞巴林 优点副作用小无须监测血药浓度 作用机制: 卡马西平:阻滞钠通道 加巴喷丁:阻滞钙通道、增强GABA作用 普瑞巴林:阻滞钙通道,抗惊厥药,加巴喷丁 100mg, TID开始,酌情增加,参考方案: 第一天:100mg, TID 第二天:200mg, TID 第三天:300mg, TID 第四天-第七天

8、:400mg, TID 此后每周增加300mg/d, 直至最大剂量3600mg/d 卡马西平 100mg,TID开始,每周可增加100mg, 直至300mg,TID,阿片类药物,治疗PHN有争议 长期使用有嗜睡精神恍惚 甚至成瘾的风险 适用于伴有心肾肝损伤的老年人,阿片类药物,曲马多 双重作用机制: 阿片受体弱激动剂 抑制5HT和NA的再摄取 用法:50-200mg, BID 不良反应:头晕、恶心、呕吐,外用药物,利多卡因 单纯5%利多卡因贴剂,一次贴敷最长12小时,揭除12小时后可继续使用,最多4%药量进入血液循环 辣椒素 长期应用,可以使神经末梢中P物质或其他贮存物质耗竭,从而减少或消除刺

9、激从周围神经到高级中枢传递,其他药物,镇痛药 麻醉性镇痛药 泰勒宁(羟考酮5mg+对乙酰氨基酚325mg) 吗啡(美施康定) 羟考酮(奥施康定) 非麻醉性镇痛药 NSAIDs:布洛芬、西乐葆、莫比可、双氯酚酸等,其他药物,镇静药、催眠药/导眠药: 苯二氮卓类:咪唑安定7.5-15mg, QN)、舒乐安定(1-2mg, QN)等 导眠药:思诺思(5-10mg, QN)等,物理治疗,激光治疗: 常用氦氖激光、半导体激光治疗 早期应用低能量激光照射可预防PHN的发生 微波治疗: 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 降低感觉神经兴奋性的作用,从而减轻患者疼痛,中医治疗,针刺 艾灸 电针 拔罐,神经阻滞治疗,交感神经阻滞 鞘内注射甲基强的松龙 脊神经根阻滞或破坏 神经毁损,其他治疗,脊髓电刺激 脑部电刺激方法 手术疗法,结 语,早期确诊积极抗病毒 控制炎症 治疗PHN的主要方法 药物:抗抑郁药、抗惊厥物、阿片类药 其他方法:神经阻滞、手术疗法 综合治疗 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