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典型例题1新版新人教版精编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66449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7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典型例题1新版新人教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典型例题1新版新人教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典型例题1新版新人教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典型例题1新版新人教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5.4.4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典型例题1新版新人教版精编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四节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知识点拨与学法指导1. 学习目标(1) 能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举例说出真菌与其他生物的关系。(2)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3)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2. 实例引路例 1确切地说,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最大作用的是() 。A. 病原菌B. 寄生的细菌和真菌C.腐生的细菌和真菌D. 大肠杆菌分析通过本题要学会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本中有关知识的内涵,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是层面上的理解,还要进一步拓展学习。本节目标中重要的一个是要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

2、的作用,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分解者的作用,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其营养方式属于异养腐生。因此,真正对物质循环起了重大作用的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而寄生的细菌和真菌、病原菌则是对人体产生危害,大肠杆菌也只是对人体或个别物体起作用。答案C 。例 2农民为什么爱把大豆种在含氮量低的田里?分析通过本题要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的方法,正确阐述生产实践中所包含的理论知识。大豆属于豆科植物,根部长有根瘤, 它们是由根瘤菌与植物根部共生在一起的, 植物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使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增高,植物获得大量氮元素时就能

3、生长旺盛。因此, 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大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答案因为大豆根部长有根瘤,根瘤内的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 使土壤中的氮元素含量增高,植物获得大量氮元素时就能生长旺盛,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大豆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农民爱把大豆种在含氮量低的田里。例 3确切地说,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最大作用的是( )。A. 病原菌B.寄生的细菌和真菌C. 腐生的细菌和真菌D.大肠杆菌1名校名 推荐解析通过本题要学会正确理解和掌握课本中有关知识的内涵,对有关知识的理解不能仅仅是层面上的理解,还要进一步拓展学习。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起着分解者的作用,它们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

4、水和无机盐,其营养方式属于异养腐生。因此,真正对物质循环起了重大作用的是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而寄生的细菌和真菌、病原菌则是对人体产生危害,大肠杆菌也只是对人体或个别物体起作用答案C 。例 4 为什么做馒头揉面时可以加一些上次揉面时留下来的“老面”,而不可以用蒸熟的馒头做“引子” ?为什么鲜酵母、“老面”要经常更换?解析 制作馒头最关键的一步是面团中应加入酵母菌,这是由于酵母菌对人体是无害的,而且酵母菌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还会使馒头变得松软可口。实际做馒头时可以用鲜酵母、 老面来做引子。 在上次揉面时留下来的老面中即含有酵母菌,可以作为下一次作馒头时的引子, 而蒸熟的馒头中酵母菌已经被杀死,

5、不能被用做引子。另外如果鲜酵母、老面不经常更换, 长期连用则会因掺入的杂菌量多,而使蒸出的馒头有酸味、霉味或其他异味。答案略例 5 “有一种大肠杆菌能产生大量的胰岛素,已进行批量生产,其原理与青霉素的产生原理是一样的”,这句话对吗 ?解析大肠杆菌产生胰岛素并进行批量生产的原理是运用到了现代生物技术的转基因技术,它是先将人胰岛素基因从人的染色体上分离出来,插入从细菌细胞中提取出来的质粒( 一种小圆环状DNA)中,再将这个合并起来的、带有胰岛素基因的质粒,转移入大肠杆菌的细胞中, 随后该胰岛素基因会指导大肠杆菌细胞产生胰岛素,人类即可将这些胰岛素提取并收集出来, 用于治疗糖尿病病人。而青霉素的产生原理并不是这样,它是直接由青霉菌分泌出代谢产物而形成青霉素。答案错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