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编号四年级渔夫阅读理解精选带完整答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66407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388.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4编号四年级渔夫阅读理解精选带完整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614编号四年级渔夫阅读理解精选带完整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614编号四年级渔夫阅读理解精选带完整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614编号四年级渔夫阅读理解精选带完整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614编号四年级渔夫阅读理解精选带完整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14编号四年级渔夫阅读理解精选带完整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4编号四年级渔夫阅读理解精选带完整答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程门立雪 远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乐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 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临死前,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在洛阳伊川 所建的伊川书院中求学。 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 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教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 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上飘起鹅毛大雪, 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 拦住了。 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

2、外的两个雪人。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 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 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后人便用“程门立雪”这个典故,来赞扬那些求学师门,诚心专志,尊师重道的学子。 1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在“()”里改正。 专研学问 ()不骄不燥 ()不付众望 ()雪越下越及 () 2“赫然”的意思是_;“两个雪人”主要说明_。 雪之大。等的时间太久。引人注目的事物突然出现。 3下面的几句话分别表现了杨时的哪种品质? (1)四十多岁,学问高,但寻师访友。() (2)冻得受不了,也不叫醒老师。() (3)在雪中,站成了雪人。()

3、4写出文中令你感动的句子,说说你为什么感动。 2、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突然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突然眼睛瞎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平。 恰巧,有位老人打他们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 yun hn( )。老人走上前去, 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 : “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绘画呢?” 接着,他又对眼睛瞎了的孩子说 : “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 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了眼泪,开始新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

4、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 他可以避免一切干扰,使 他的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也觉得失明反倒有利,他能够免除许多无谓的 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关术家,mn yn s ha( ),艺术超凡 ; 眼 瞎的孩子,终于成了音乐家,誉满天下,技艺卓绝。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十分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 : “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 d s( )了一条道路的时 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1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关联词(1 分) 2 根据拼音写词语(3 分) 3 从文中找出近义词(3 分) 埋怨( ) 举世闻名( )

5、 艺术超凡( ) 4文中加点的词“果然”是指 文中是指 和 一致。(3 分) 5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 分) (1)技艺卓绝 (2)埋怨 6回答问题:“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了眼泪,开始新追求。”句中的“孩子 们听了,心里一亮”,此时,他们想到了什么?(3 分) 3、殊死搏斗 今天中午,我回到家里,忽然发现屋檐下蜘蛛结起了一张一尺见方的捕虫网。这网结得 真好看,蛛丝很有规律地一层层结在网上,整整齐齐。网的正中有一个拇指大小的蜘蛛,它 伏在网上,收紧八只脚,一动也不动。从远处看,整张蜘蛛网像一座摆好的八卦(gua)阵。 我正在吃着午饭,一只红头苍蝇飞来飞去,嗡嗡叫着,真讨厌。我一巴掌打

6、去,苍蝇向 上一飞,正好撞到了蜘蛛摆下的“八卦阵”上,一下子被网粘住了。苍蝇为了逃命,使劲挣 扎,整个网子也随着颤动。 蜘蛛被惊动了,它伸出八只细长的脚,使劲一撑,身体就站了起来,然后钩住蛛丝,轻 快而敏捷地来到了苍蝇附近。在离苍蝇约一寸的地方,蜘蛛停了下来,左右来回走了几步, 仿佛是在观察对方,制定擒敌方案。 半分钟后, 蜘蛛发起了进攻。 它向前一步, 一只脚一下子钩住了苍蝇。 苍蝇也毫不示弱, 猛地向前一冲,挣脱出来,然后拼命振动翅膀挣扎,想飞起来。无奈身上缠着蛛丝,飞不起 来。蜘蛛猛冲上前,几只脚同时抓紧了苍蝇,然后围着苍蝇转圈。每转一圈,苍蝇就挣扎一 阵子。怎么回事呢?我再仔细一看,原

7、来,聪明的蜘蛛用丝把苍蝇缠紧,以防对方逃跑呢。 蜘蛛把苍蝇拖来拖去,等苍蝇累得筋疲力尽,蜘蛛才高高兴兴地享用了这顿美餐。 我亲眼目睹(du)了这场殊死搏斗, 想起了幼时的一首歌谣 : “南阳诸葛亮, 稳坐中军帐。 摆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殊死搏斗”指的是_和_的搏斗。 用“”画出一个比喻句,用“_”划出一个拟人句。 细读并理解文中画线的歌谣,完成下面填空: 诸葛亮指_;中军帐指_; 八卦阵指_;飞来将指_。 蜘蛛是怎样捕食网上的苍蝇,享用到美餐的? 这篇短文内容具体,语句生动,选择你喜欢的一个句子抄写下来。 4、永不凋谢的玫瑰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是乌克兰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 早已过

8、世了, 他记下过这 样一则真事: 校园里的花房里开除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 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 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 来看。 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 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 去。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正在旁边散步的苏 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很想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什么要摘花,他走过来,弯下腰,亲切地问 : “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

9、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 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 同学们不语了, 教育家的心颤动了。 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 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 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_。” 这个故事长久地激励着我。我幻想着生活中能有这样的美好。 五年前,我偶然想到,如果用这个故事的前半段出一道材料作文题,让学生续写,他 们会想象出什么样的故事? 结果让我 A大声疾呼 大失所望。 几百名高中学生, 文章的内容都是写教育家如何教 育小女孩不能损害公物, 写教育家对儿童缺乏良好的道德教育而 B忧心忡忡 心急如焚,

10、 甚 至写了教育家对小女孩作出了处罚那些竭尽全力地从道德高度教训 4 岁小女孩的全过 程,让我从心底里厌恶。 这件事曾强烈地刺激了我, 我没想到传统的道德说教如此深入人心, 让我们的学生耳 熟能详。在他们的文章中,似乎只有道德规则(虽然他的内心未必会认为这有多么重要),他 们可以板着面孔说出一番大道理, 他们缺乏对人性美与人情美的感悟, 缺乏同情与怜悯之心 在他们的心中,似乎所有的花都已经凋谢了。 1、 文中 A、B 两处的括号里,选用哪个成语最合适?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 B 2、给第五自然段加上标点。 3、 用心读读第一至六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苏霍姆林斯基记录的故事。 4、补充文中第六自然

11、段横线上的句子 5、你觉得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文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是指什么? 5、人生第一课 这是一家普通的幼儿园,刚刚人园的儿童被老师带进图书馆,接受他们的人生第一课。 “孩子们,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于是,老师从书架上抽下一本书,讲了一个很浅显 的童话。“孩子们,”老师讲完故事后说,“这个故事就写在这本书中,这本书是一个作 家写的。你们长大了,也一样能写这样的书。” 老师停顿了一下,接着间:“哪一位小朋 友也能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位小朋友立即站起来:“我有一个爸爸,还有一个妈妈, 还有我”幼稚的童声在空中回荡。然而,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工整地 把这个语无伦

12、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下面,”老师说,“哪位小朋友来给这个故事配个插图呢?”又一位小朋友站了起来, 画一个“爸爸”,画一个“妈妈”,再画一个“我”。当然画得很不像样子,但老师同样认 真地把它接过来, 附在那一页故事的后面, 然后取出一张精美的封皮纸, 把它们装钉在一起。 封面上,写上作者的姓名和插图者的姓名,“出版”的年、月、日。 老师把这本“书”高高地举起来 : “孩子们,瞧,这是你们写的第一本书。孩子们,写 书并不难,你们还小,所以只能写这本小书 ; 但是,等你们长大了,就能写大书,就能成为 伟大的人物。” 人生第一课结束了,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们受到了某种“灌输”。 、请写出画横线句子中

13、引号的用法:(分) 、比较下面的句子,请写出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分)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很认真,很公正地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老师却用一张非常好的纸,把这个语无伦次的故事记录下来。 、读第自然段,根据提示,请从第至第自然段中概括“人生第一课”是怎样在“不 知不觉”中一步步进行的。(分) 提示:上课开始了,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很浅显的童话。 、请问在人生第一课里,孩子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孩子们的哪些表现说明 了这一点?(分) 、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灌输的?(分) 6、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14、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感到秋天 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 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 闪耀着银光。 在那白雪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大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 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 红 黄 蓝 白 紫 五彩缤 纷 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 显得格外矫健 人浮在花海上 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 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写在括号里。(4 分) 耸立( ) 酷热( ) 特别( ) 闪烁( ) 2、给文中第二自然段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6 分) 3、找出文中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 ”线划出来并填空。(6 分) (1)第一句把 比作 。 (2)第二句把 比作 。 4、 文中作者具体描写了 、 、 等景物, 写出了天山景物 的 。(4 分) 5、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情境相似的一句话并 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