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

上传人:木** 文档编号:14566304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一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征求意见稿)2020年9月14日28目录第一章 总则3第二章 申报材料3第三章 专项审查的控制要求4第四章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4第五章 地基和基础设计5第六章 上部结构的抗震设计6第七章 专项审查意见14第八章 附则15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附件16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加强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可靠性,做好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工作,确保审查质量,根据四川省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办法(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66号),制定本技术要点。第二条 技术要点所指的房屋建筑工程包括:(1) 建筑工程

2、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中特殊设防类(甲类)和中型及以上重点设防类(乙类)的房屋建筑工程(具体范围详附件1)。(2) 超过1万平方米的地下公共设施。(三)超出工程建设抗震设防标准适用范围且非抗震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的其他房屋建筑工程。第三条 建设单位申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申报材料应符合第二章的要求,专家组提出的专项审查意见应符合第七章的要求。第二章 申报材料第四条 建设单位申报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时,应提供以下资料:(1) 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报告。(2) 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抗震加强措施汇总表。(3) 建筑、结构初设图纸(PDF和DWG格式的电子图纸)。(4) 结构计算书。(5) 房

3、屋建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WORD和PDF格式电子文档)。(6) 当参考使用国外有关抗震设计标准、工程实例和震害资料及计算机程序时,应提供理由和相关的资料。第三章 专项审查的控制要求第五条 抗震设防专项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建筑抗震设防依据。(二)场地勘察成果及地基和基础的设计方案。(三)建筑结构的抗震概念设计和抗震性能设计。(四)结构计算和关键部位补充分析。(五)结构抗震薄弱部位的加强措施。对于特殊体型(含屋盖)或风洞试验结果与荷载规范规定相差较大的风荷载取值,特殊的地基处理方案,宜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在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前进行专门论证。第六条 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报告的编写

4、应符合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报告要求内容(附件2)的要求;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抗震加强措施汇总表(附件3)的内容应与四川省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报告中的加强措施一致。第四章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第七条 岩土工程勘察成果审查要点:(一)波速测试孔数量和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波速测试孔深度应满足覆盖层厚度确定的要求。(二)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正确。(三)场地液化判别和液化等级评定、软土震陷评价准确、可靠。(四)场地类别划分正确。(五)建筑场地的地段划分正确(明确是建筑抗震有利、一般、不利和危险的地段);处于抗震不利地段的场地,应提出相应抗震措施建议。(六)地震动参数取值正确;覆盖层厚度、

5、波速的确定应可靠。(七)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合理、抗浮评价正确,所提岩土参数正确。第五章 地基和基础设计第八条 地基和基础设计的审查要点:(一) 地基基础选型应在地勘报告建议的地基基础类型范围内,否则应补充勘察(必要时)和完善勘察报告内容。(二)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确定正确。(三) 建筑物总沉降量和差异沉降量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四) 高宽比较大时,应注意复核地震下建筑的抗倾覆和抗滑移安全。(五) 当地基持力层存在液化土层时,应根据设防类别、液化等级采取相应的抗液化措施。(六) 当建筑场地位于抗震不利地段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发生地基震害,同时,采取针对性的抗震加强措施。(七) 山地建筑应考虑场地对

6、地基基础设计的影响,采取符合实际情况的设计措施;山地建筑挡土墙宜采用独立的支挡结构,建筑主体结构不宜兼做挡土墙;当主体结构兼做挡土墙时,应考虑结构和岩土体的共同作用及抵抗地震的能力。(八) 建筑距离边坡距离较近、场地为坡地或者虽然场地为平地但是土层坡度较大时,应进行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判断。(九) 当地下室部分或全部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应进行抗浮稳定性验算;应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或水文地质专项报告提供的抗浮设防水位进行抗浮设计和采取抗浮措施。第六章 上部结构的抗震设计第九条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审查要点: (一) 结构选型、地震作用传力途径应合理,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采取提高抗震能力的措施应适当。(二)

7、 结构的总体刚度应适当,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接近(T2/T1不应小于0.8),扭转周期不宜出现在第二周期,变形特征应合理;楼层最大层间位移和扭转位移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三) 应明确结构竖向不规则和平面不规则的程度,其规则性可参照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民用建筑工程界定标准DB51/T5058判定。(四) 合理设置防震缝,能不设缝尽量不设。应避免软弱层和薄弱层出现在同一楼层。(五) 多塔、连体、错层等复杂体型的结构,应尽量减少不规则的类型和不规则的程度;应注意分析局部区域或沿某个地震作用方向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分别采取相应加强措施。对复杂的连体结构,宜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包括施工),确定

8、是否补充不同工况下各单塔结构的验算。(六) 当几部分结构的连接薄弱时,应考虑连接部位各构件的实际构造和连接的可靠程度,必要时可取结构整体模型和分开模型计算的不利情况,或要求某部分结构在设防烈度下保持弹性工作状态。(七) 注意加强楼板的整体性,避免楼板的削弱部位在大震下受剪破坏;当楼板开洞较大时,宜进行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八) 出屋面结构和装饰构架自身较高或体型相对复杂时,应参与整体结构分析,材料不同时还需考虑阻尼比不同的影响,应特别加强其与主体结构的连接部位。(九) 连廊采用单跨框架结构时,层数不应大于2层且房屋高度不应大于10米。第十条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根据以下原则选择:(一) 根据结构

9、不规则程度对结构或者构件采取相应的抗震性能设计,抗震性能设计可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或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的规定执行。(二)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结构不规则情况、震后损失、修复难易程度和技术经济条件等确定。一般可按以下原则确定(设防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可按等效弹性方法):1、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总则1.0.1条规定的性能目标;2、对于特别不规则建筑中的重要构件、薄弱部位的构件、受力复杂的构件,可以适当提高性能目标(至少达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D级性能目标的关

10、键构件性能水准的要求);3、对于2 层单跨框架结构的连廊和不规则程度更严重(达到四川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民用建筑工程界定标准DB51/T5058不规则项四项以上时)的建筑,需要对整体结构采取性能设计(至少达到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D级性能目标要求)。第十一条 主要设计参数、计算模型和主要输入参数、计算结果的审查要点:(一) 主要设计参数包括结构使用年限、耐久性年限、建筑安全等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抗震设计参数(包括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地震分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最大地震影响系数,场地类别,特征周期,阻尼比,构件抗震等级、内力调整系数、周期折减系数等)、舒适度标准等应正确。(二)

11、选择预期水准的地震作用设计参数时,中震和大震可按规范的设计参数采用,当安评的小震加速度峰值大于规范规定较多时,宜按小震加速度放大倍数进行调整。(三) 结构安全等级取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四) 结构计算模型的建立、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应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相符合;输入的结构计算分析参数应正确。(五) 框架结构楼梯宜采用滑动支座,减小楼梯刚度(斜撑作用)对主体的不利影响,否则应采用符合实际的整体模型分析设计。(六) 山地建筑结构的计算模型应充分考虑周围嵌固情况,采取合理的计算模型,对计算分析结果应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七) 对于大底盘多塔结构,宜按整体模型和各塔楼分开的模型分别计算,并进

12、行包络设计。(八) 对计算结果应判断其合规性和合理性。结构的周期、周期比、单位面积重度、位移和扭转位移比、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有效质量系数、轴压比、重要构件剪压比、主要钢构件的应力比、刚度比、楼层受剪承载力比、倾覆稳定性、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框架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比、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如有)等主要指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九) 复杂结构、重要构件和关键部位的专项分析(结构不规则程度较严重时,宜参照超限项目进行必要的性能分析),专项分析应对以下内容进行分析:1、 体型复杂、结构布置复杂时应采用至少两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分析;2、 特别不规则时补充弹性时程分析;3、对于具有局部不连续

13、、不规则的楼板、柱支承双向板以及转换厚板的结构,应进行地震作用楼板应力分析。对于结构长度超过伸缩缝最大间距要求的结构,应进行楼板温度应力分析;4、复杂结构进行关键节点分析;5、存在大跨度楼盖、大悬挑部位楼盖、连廊和天桥时,补充舒适度分析;6、存在穿层柱时,应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补充对穿层柱剪力适当放大后的抗震承载力分析;7、存在悬挂结构安装、连体结构安装、大跨度先铰后固等施工工艺做法时,进行施工模拟分析;8、预制框架和预制墙体的构件节点连接方式应合理、计算方法应正确;9、特别复杂的结构进行罕遇地震静力非线性(推覆)分析或罕遇地震动力非线性分析。(十) 隔震及消能减震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法分析时,应按建

14、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取不少于7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其中实际强震记录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3。(十一) 消能减震结构应考虑消能器性能偏差、连接安装缺陷等的不利影响,在附加阻尼比取用时应留有安全储备。在进行主结构设计时,实际采用的附加阻尼比不宜高于计算值的90%。(十二) 对特别复杂隔震结构,采取合理的力学模型进行整体分析(如上部结构+隔震层+下部结构联合分析)并与分部设计法对比分析。(十三) 大跨度屋盖结构的屋盖结构与支承结构的主要连接部位的构造应与计算模型相符,计算模型应计入屋盖结构与下部结构的相互作用。大跨度屋盖结构整体结构计算分析时,应考虑支承结构与屋盖结构不

15、同阻尼比的影响;若各支承结构单元动力特性不同且彼此连接薄弱,应采用整体模型与分开单独模型进行静载、地震、风和温度作用下各部位相互影响的计算分析比较,合理取值。(十四) 对于跨度大于18m的大跨度或悬挑长度大于4m的大悬挑的构件应根据情况考虑计入竖向地震作用的荷载工况。第十一条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薄弱部位的抗震加强措施的审查要点:(一) 对抗震等级、内力调整、轴压比、剪压比、钢材的材质选取等方面的加强,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不规则程度和构件在结构中所处部位及其破坏影响的不同,区别对待、综合考虑。(二) 结构单元之间防震缝的宽度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确定;计算防震缝宽度的房屋高度应取至防震缝两侧较低屋面女儿墙或构架层顶面(即:有碰撞可能的结构或构件顶端)。(三) 框架-剪力墙结构中,横向剪力墙沿长方向的间距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中规定提高一度确定。(四) 结构体系中布置有竖向、水平支撑时,应分析、明确、判定支撑在结构体系中的作用,与支撑相连的构件应定为关键构件。 (五) 框架结构中框架柱间未开洞的半高或未到顶的填充墙,与框架柱宜采用柔性连接,否则框架柱箍筋加密区应考虑填充墙的影响。(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