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真题(7套)必修三内容汇总含答案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565922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61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真题(7套)必修三内容汇总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真题(7套)必修三内容汇总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真题(7套)必修三内容汇总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真题(7套)必修三内容汇总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试卷真题(7套)必修三内容汇总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生物试卷(7 套)必修三内容汇总 (全国 1 卷)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 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 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全国 1 卷)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 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 ) 、脱落酸( ABA) 、CTK+ABA溶 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学=科网据图判断, 下列叙述错误的

2、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全国 1 卷)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 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 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 后的表现,下列解释 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

3、,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全国 1 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 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全国 1 卷)31 (8 分) 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 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

4、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 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学-科网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 。 (全国 2 卷)5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全国 2 卷)30 (9 分) 将室温( 25 )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 的哺乳动物(动物甲)随机分为两

5、组,一组放入41 环境 中 1 h(实验组) 另一组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的相关行为, 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汗液分泌会_,从而起到调 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会_。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_。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 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发抖,耗氧量会_,分解代 谢会 _。 (全国 2 卷)31 (9 分) 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

6、部区域(苗 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 (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型。 (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 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地。天敌和山鼠之间 的种间关系是 _。 (4) 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等。 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 (全国 3 卷)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

7、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 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全国 3 卷)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全国 3 卷)30 (9 分) 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 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

8、长量,结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以对环境 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有“ 逆境激素 ” 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答出两点即可) 。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答出两点即可) 。 (全国 3 卷)31 (10 分) 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A、B、C、 D 四组, A 组腹 腔注射生理盐水,B、C、D 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 B、C、D

9、 三组出现反应迟钝、 嗜睡等症状,而A 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 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 (2)B、C、D 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B 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尽快缓解上述 症状给 C 组注射某种激素、给D 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C 组注射的激素是_,D 组注射 的营养物质是 _。 (3)第二次注射后,C、D 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_。 (北京卷 )3酸雨指pH 小于 5.6 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 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 A酸雨对楝

10、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 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 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 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 (北京卷 )4细胞外葡萄糖浓度调节胰岛B细胞( 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如图,对其理解错误 的 是 A细胞呼吸将葡萄糖中的化学能贮存在ATP中 BCa 2+内流促使细胞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胰岛素 C细胞外葡萄糖浓度降低会促进胰岛素释放 D该过程参与了血糖浓度的反馈调节机制 (北京卷 )29 (16 分) 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 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 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 H

11、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作用于突触 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 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 次/秒、持续1 秒的强刺激( HFS ) ,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 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 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 H 区神经细胞产生了“ 记忆 ” ,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 受体被激活后,Ca 2+会以 _ 方式进入胞内, Ca 2+与 _共同作用,使C酶的 _发生改变, 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对小鼠 H 区传入纤维施以H

12、FS ,休息 30 分钟后,检测到H 区神经细胞的A 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 而细胞膜上的A 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 证据。 图中 A 受体胞内肽段(T)被 C 酶磷酸化后, A 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 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 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 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 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 分别应与 T 的氨基酸 _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为验证 T 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 记忆 ” 这一假设,将T 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 鼠,用 HFS处理 H 区传入纤维, 30 分钟后检测

13、H 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 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 验方案并加以完善_。 (4)图中内容从_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北京卷 )31 (16 分) 疟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它能使人患疟疾,引起周期性高热、寒战和出汗退热等临床症状,严重时 致人死亡。 (1)在人体内生活并进行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疟原虫需要的小分子有机物的类别包括_ (写出三类) 。 (2)进入血液循环后,疟原虫选择性地侵入红细胞,说明它能够_并结合红细胞表 面受体。 (3)疟原虫大量增殖后胀破红细胞进入血液,刺激吞噬细胞产生致热物质。这些物质与疟原虫的代谢 产物共同作用于宿主下丘脑的_中枢

14、,引起发热。 (4)疟原虫的主要抗原变异频繁,使疟原虫能避免被宿主免疫系统_性清除,从而 使该物种得以 _。 (5)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其抗疟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我国科学家进行了如下 实验。 组别实验材料实验处理实验结果 (线粒体膜电位的相对 值) 1 疟原虫的线粒体不加入青蒿素100 2 加入青蒿素60 3 仓鼠细胞的线粒 体 不加入青蒿素100 4 加入青蒿素97 1、2 组结果表明 _;由 3、4 组结果可知青蒿素对仓鼠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无明显影 响。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 将实验中仓鼠细胞的线粒体替换为_,能为临床应用青蒿素治疗疟疾提供直接的细胞 生物学实验证据。 (

15、江苏卷 )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的转运和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江苏卷 )9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冶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生态 效应逐渐显现。下列有关该生态工程的分析评价不合理的是 A使物种多样性程度显著提高 B使生物群落的组成更为复杂 C使生态系统的类型更为多样 D其主要目的是提高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江苏卷 )13研究小组探究了萘乙酸(NAA )对某果树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变量是 NAA ,因变量是平均生根数 B不同浓度的NAA 均提高了插条生根率 C生产上应优选3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