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春笋拔节时——2012年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综述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565920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是春笋拔节时——2012年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正是春笋拔节时——2012年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正是春笋拔节时——2012年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是春笋拔节时——2012年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综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正 是 春 笋 拔 节 时 2012 年全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综述 徐跃前 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 2012 年宿松县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历时7 天,终于圆满落下了帷幕, 为宿松教育这爿美丽的春天更增添了无穷 春色。这次优质课评选分为公开课评选和教学设计评选。前者采取不 同课题,抽签备课,借班上课的方式进行;后者采取同一课题,撰写 设计的方式进行。 3 月 25 日下午,活动在城关小学多媒体教室拉开 了帷幕,参加教学设计的29 名选手及第二天上公开课的6 名选手同 时参加不同课题的备课。 25-30 日,参加公开课评选的29 名选手依次 备课上课。 31 日召开总结会,两项比赛结果

2、同时揭晓,活动到此顺 利结束。 这次评选活动, 折射出我县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已上了一个新的台 阶,一批年轻教师如雨后春笋,破土拔节,清新的教学风格让评委及 听课的老师耳目一新。这里,主要就公开课教学作一些回顾,跟我们 的选手及全县的小学语文教师及爱好者进行一些交流。 一、精心预设,确定基本点。可以这样说,一节课的成功与否, 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预设, 因为这是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学习的基 本框架,尽管在教学中会根据教学实际作适当调整,相机应变,但不 可能面目前非, 全盘否定,不然就是预设本身出现了问题。我们的老 师正是基于这一点, 给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奠定基调,进行了精心 - 2 - 的预设。

3、如城关小学的选手张琴老师在备 手捧花盆的孩子 一课时, 注重了学情分析: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能够吸引一年级孩 子的阅读兴趣。但是,他们未必能轻而易举地读明白。只有当学生了 解了种子是怎样发芽的, 以及煮熟的种子不会发芽等自然常识,才能 体会故事的内涵, 才能真正懂得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为继承人。老师 做到心中有数, 课堂上才能够得心应手。 陈汉中心小学的选手王荣华 老师备草船借箭 时,设计理念新颖: 鉴于“披文得意、 缘意学文” 的思考,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以求真,求实,倡简为目标, 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努力实现学生与生活、 语文与生活的 联系,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全面提

4、高学生语文素养。在教学的各 环节中,该老师无不渗透这些理念。 千岭中心小学的选手许朝霞老师 备我为你骄傲时,对学习课文部分的预设,让学生体会“开心”, 体会“担心”,体会“诚心”,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可谓科学。汇口中 心小学的选手杨明珠老师备 草船借箭时,对全文进行总结的诗句, 用诗的形式概括,新颖、独特,既体现了该教师的底蕴丰厚,也是精 心预设的一个亮点。 二、处理教材,找准切入点。 对同一篇教材,不同的教者有不同 的处理方法。高手对教材的处理能避轻就重,使教学事半功倍。而处 理教材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从什么地方切入课文最为科学,这个切 入点就相当于杠杆中的 “支点” ,就像阿基米德说的:“给

5、我一个支点, 我就可以翘起地球。”可见这个“支点”的重要性。切入点或是一个 重点词,或是一个中心句,或是一幅课文插图,或是一处题眼。切入 - 3 - 点找准了,阅读教学将成功了一半。 许岭中心小学的选手叶文兵老师, 在教学草船借箭时,选的是一个关键性词语“神机妙算”作为切 入点,进而层层剥笋,步步深入,把一个智慧的诸葛亮形象呈现得栩 栩如生。松兹小学的选手周迎莺老师,在教学乡下人家时,就选 定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作为切入点: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 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然后围绕中心句,展开对 乡下不同季节的独特、迷人的风景进行学习,水到渠成,得心应手, 让人触手可及,让人

6、身临其境,让人沉浸在乡下美景之中。 三、紧扣文本,注重细读点。 教材是专家再三斟酌选定的,其代 表性合理性科学性是肯定的。 对每篇课文中的一些各有侧重的重点段 落需要深研细读,一是理解课文的需要,二是学生内化积累的需要。 从这次优质课评选中可以看出,多数老师都重视了文本细读。根据各 自对文本的理解, 利用多媒体辅助设施, 在大屏幕上出示了课文中的 相关句段。通过深研,让学生理解文段所包含的意思,掌握一些段落 结构的特点;通过细读,让学生品味文字的优美,感悟语言的魅力。 如长铺中心小学的选手张丽华老师,在教学玲玲的画时,屏幕上 出示了“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 肯动脑

7、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一段文字,并把其中的“肯动脑筋” “坏” “好”等重点词语标出不同的颜色。在文意疏理之后,采用不 同的形式,老师、小伙子、姑娘们、全班同学对这段话共读了六遍之 多,每一遍各有意图,各有侧重,反复不是重复。深研与细读之后让 学生理解: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只要肯动脑筋,能化 - 4 - 腐朽为神奇;只要肯动脑筋,能变劣势为优势;只要肯动脑筋,能让 玲玲的画得一等奖。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段话突出了,阐释了, 细读了,全文的意思和主旨也就基本掌握了;这段话强调了,理解了, 引导了,也许对一个学生今后人生帮助的价值是无穷的。 四、教学机智,引发着火点。 优秀的课只

8、属于那些具备深厚的教 学功底、灵活的教学机智的老师。当今课堂教学是灵动的,当今学生 知识是丰富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深入才可浅 出。破凉中心小学的选手嫣媛就是这样一位整体素质较高的老师。她 所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节课,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 挖掘教材上,体现了教学机智: “你能把课文读成哪一句话?”从而 拧出“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名族”的句子。继而,紧扣“奇 丽”和“奇特”两个中心词学习相关段落, 顺理成章。在环节过度上, 体现了教学机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哪些句子写出了景色的 美丽?”接着学习“奇丽”的部分。 “哪些句子又让你感受到了德国 的奇特呢?请同学

9、们在文中找出来。 ”随后师生共同探讨“奇特”部 分。 “相隔数十年,我又一次来到了德国,我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呢?” 转入最后一个自然段的互动。在感受文本上,体现了教学机智:如在 范读“走过任何一条街 , ”一段前,要求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仿 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学生看到了各种色彩的 花,听到了人们对花的赞叹,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这就是在感受 文本的美!精炼的教学语言是教学机智的反应,灵活的教学机智会随 时点燃学生的兴奋和激情。 - 5 - 五、扎根读书,突出中心点。 读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 重。通过读书来理解,通过读书来领悟,通过读书来欣赏,通过读书 来积累。读,

10、是必须的;怎样读,是有艺术的。松兹小学的选手周迎 莺老师,在教学乡下人家时,读书可谓这次优质课评选的范例。 老师范读:揭题后,老师对全文进行了范读,让学生对全文有一个总 体映像,也起到了示范的作用。学生齐读:找出中心句后,全班齐读 “乡下人家 , 迷人的风景”一句,这句话是统领全文的句子。自由 朗读:寻找文中独特、迷人的风景表现在哪些地方,全班大声朗读课 文。评评读读:对“青、红的瓜, 可爱多了”,一生读后,众生评 读;一生再读, 师生再评 , 终须读出乡下美景别有一番风趣。还有 “若是在春天的傍晚出去散步, ”一段,师读生评,生读师评,你 读我评,一读众评 , 强调用缓慢的语气,读出自然、和

11、谐的韵味。 提要求读:“几场春雨过后 , ”一句,要求读出拟人化的春笋生机 勃勃的气象。个性化读: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 , ”一句,为了 读出母鸡的护犊之情、公鸡的威武之状,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理解,带 着各自的个性再三朗读。配乐合读:按照“整体部分整体” 的认知规律, 最后老师安排了对全文的配乐朗读,老师读每自然段前 面的部分,引领不同段落的不同语气、快慢、轻重;学生齐读每自然 段后面的部分,根据老师的示范引导,读得有声有色,尤其是最后一 个中心句,读出了点睛之笔的良好效果。这样的读书课值得推广。 六、基础知识,落实训练点。 作为一个小学生,他所学语文知识 的总和都基本分布在小学阶段的各册课

12、本中。这些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 6 - 都不是孤立的,像水缸装水那样,一次性灌进来,而是需要就所学课 文的特点,日积月累而逐步形成个体知识系统的。那么,我们在学习 课文时,基础知识的渗透就必须理解编者的意图,落到实处。我们不 难看出,在这次活动中,不少老师在这方面做得较为突出。如凉亭中 心小学的选手曹俊平老师, 在教学普罗米修斯 时进行了句式练习, 给“我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换一种说法:“我为人类造福没有 错! ”再如下仓中心小学的选手胡娟娟老师,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 孩子时进行了近义词的训练,给“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一句 中的“十分”换词,有同学换成“非常”“特别”等。还有老师对生 字

13、、新词、反义词、排比句、比喻句、拟人句、说话、写话等进行了 各种不同形式的训练, 使字词句段篇的训练点都得到了落实,重视了 语文的工具性。 七、优选方法,分散重难点。 同一篇课文,围绕着课文的重点内 容,不同的教者会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来组织教学,尤其对一些因 年龄阅历所限制, 而不容易理解的难点所在, 更需要采取学生容易接 受的方法和手段,这就是依据学情,吃准“年段”,来达到完全领会 课文内涵的效果。北浴中心小学的选手朱亚军老师,在教学卖木雕 的少年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少年眼睛里流露出的“遗憾”,朱老 师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首先关注到“少年”和“我”心里的变化,于 是把文中“少年”和“我”的对

14、话拎出来,重新组成一个微缩片断, 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体会, 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知道“我”因为木雕太大不能带回中国而非常 - 7 - 遗憾。而“少年”因为我是中国人,没能带走木雕而遗憾,而不是因 为少年没赚到钱而遗憾。毕竟是三年级的学生,要懂得“少年”遗憾 不是没赚到钱也不是很容易的, 所以朱老师在学习送木雕一段之前还 特意设计一个对话训练,来分散难点。教师当“少年”的妈妈,学生 当“少年”,当妈妈问到“我们要吃饭,要卖木雕赚钱维持生活,不 能不收旅客钱”时,许多孩子哑口无言了。这时教师适时补充课外阅 读资料,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于是再请学生起来口语交际,学生

15、便能 扮演好“少年”的角色,有理有据地回答出:“我们不能赚中国朋友 的钱! ” “我必须要送个小木雕给中国朋友。 ”这样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便都迎刃而解了。 八、巧提问题,诱发沸腾点。 课堂教学中用问题引导学习是必不 可少的,然而问题的设计就有不同的艺术。普通的教师会提出一些平 淡的问题,有时简单得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有时难得让学生摸不着 边际;高素质的教师会用恰到好处的问题诱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积极 高效地投入学习。如城关小学选手张琴老师在教学 手捧花盆的孩子 一课时,对问题的把握就很到位, 把一班一年级的小学生激发得情绪 高涨,近似沸腾。张老师在学生读第二自然段前,提出了一个问题: “

16、雄日是怎样培育花种的?” 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积极地读书,抓住了 雄日施肥、浇水、 天天看等十分用心的词句进行大胆交流。在雄日的 种子不发芽的情况下,张老师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雄日, 你会怎样呢?”学生抢着交流了着急、难过、伤心的心情。在读了国 王发的是煮熟了的种子的时候,老师再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些孩子 - 8 - 五颜六色的花是从哪里来的呢?”同学们放开想象的翅膀, 有的说是 挖来的,有的说是买来的, 有的说是在街上捡来的,有的说是换了种 子的, 把课文中一群“不够诚实的孩子” 的行为都进行了合理的推 测。在学课文的结尾,张老师在屏幕上最后出示了一个问题:“如果 雄日当上了国王, 他会是怎样的一个国王?” 同学们根据课文中雄日 的诚实表现,回答了“诚实的国王” “很好的国王” “受人爱戴的国王” 等,从而教育每一个学生把这朵诚实之花牢牢地记在心中。 九、激发想象,填充空白点。 一篇课文不能不分详略没完没了地 写下去,那就成了几十、几百集的电视剧。其中的一些特殊空白点, 或让学生说说没有写出来的内容,或让学生写写省略的部分, 利用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