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患问题汇总-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65908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患问题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隐患问题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隐患问题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隐患问题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患问题汇总-(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用电(作业场所用电)序号隐患问题依据的法律法规1作业场所用电配电柜未封闭。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19517-2009)2.2.3:为防止意外接触带电部分,可以采用电气设备结构与外壳,或将其装置在封闭的电气作业场中等直接接触保护技术。外壳等用作防止直接接触保护的部件只允许用工具拆卸或打开。2沿条车间缝纫机采用淘汰刀闸且无灭弧装置。电气安全工作规程(87电生字8号)第26条:禁止用无灭弧能力的刀闸开关带电拉合。”建设部659号公告:建设事业“十一五”推广应用和限制禁止使用技术(第一批)禁止使用技术部分。禁止使用石板闸刀开关,HK1、HK2、HK2P、HK8型闸刀开关。AQ/T 7009

2、-2013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4.2.35.4.6 空气开关刀闸灭弧罩应完整,触头平整。3原料车间空开关固定在导电的支柱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AQ/T 7009-2013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4.2.38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4机械行业电缆敷设原料车间电缆敷设不规范AQ/T 7009-2013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4.2.36.1.5 埋地敷设的电线管应采用大于2.5mm的厚壁钢导管;电线管口端应无毛刺和尖锐棱角,管口应加装软套;绝缘导线穿管敷设时,导管内导线的总面积应小于管子截面积的40%。正常场所不得采用塑料管埋地布线。4.2.36.5.2 电缆沟、线槽、

3、排管、工作井等电缆布线构筑物的排水应畅通,无积水、无杂物,盖板严实,间距合理;电缆的固定、弯曲半径符合本标准4.2.35.4.3的相关规定。4.2.37.3 线路架设时,其高度在室内应大于2.5m,室外应大于4.5m,跨越通道应大于6m,并牢固固定。电缆或绝缘导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不得直接捆绑在设备、脚手架、树木、金属构架等物品上;埋地敷设时应穿管,管内不得有接头,管口应密封;线路与其他设备、门窗、金属构架等距离应大于0.3m。5半成品库、喷漆车间及焊接车间内动力及照明箱大部分未接地;动力照明箱未关严,存在积尘、油污等现象。AQ/T 7009-2013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4.2.3

4、8.2.6 箱(柜、板)上应无飞线,无积尘、无油污、无烧损、箱(柜)内无杂物。AQ/T 7009-2013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4.2.38.1.4 配电箱(柜、板)的设置应通风、防尘、防飞溅、防雨水、防油污、防小动物。AQ/T 7009-2013 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4.2.38.2.1 箱柜电源侧应有可靠的隔离电器分隔总路,操动机构应可靠分断或合闸电路;各个电气单元绝缘良好、接头无外露,并排列整齐、安装牢固,设有良好的外壳防护装置。6安全用电高混车间的配电盘未采取防尘措施(如防尘胶垫等)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19517-2009)2.2.3:为防止意外接触带电部

5、分,可以采用电气设备结构与外壳,或将其装置在封闭的电气作业场中等直接接触保护技术。外壳等用作防止直接接触保护的部件只允许用工具拆卸或打开。机械制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AQ/T 7009-2013)4.2.38.2.6 箱(柜、板)上应无飞线,无积尘、无油污、无烧损、箱(柜)内无杂物。高混车间的照明灯具未采取防尘措施。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第4.2.1条 落地式配电箱的底部宜抬高,室内宜高出地面50mm以上,室外应高出地面200mm以上。底座周围应采取封闭措施,并应能防止鼠、蛇类等小动物进入箱内。4.3.7配电室的门、窗关闭应闭合,与室外相通的洞、通风孔应设防止鼠、蛇类等小

6、动物进入网罩。各车间内动力照明箱未关严,积尘现象严重。车间配电柜未封闭管理,易发生触电伤害车间内部低压电力线路混乱,敷设不规范7照明灯具车间照明灯具(220v)离地不足2.5m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照明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9-96)2.0.5室外安装的灯具,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3m;当在墙上安装时,距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5m。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6.1要求易燃物品存放场所不得使用聚光灯、碘钨灯等灯具,有限空间、高温、有导电灰尘、离地不足2.5米的固定式照明电源不得大于36伏,潮湿场所和易触及的照明电源不得大于24伏,室外220伏灯具距离地面不低于3米,室内不低于2.

7、5米,普通灯具与易燃物品距离不得小于300毫米,灯头绝缘外壳无破损、无漏电现象。8 作业场所有大量木屑粉尘,照明灯具未采用防尘措施。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6.4.3:对生产中难以避免的生产性粉尘,应采取有效的防护、除尘、净化等措施和监测装置。”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表4.3.4 电气设备防护结构的选型。第4.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火灾危险物质之一时,应进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四、可燃纤维:如棉花纤维、麻纤维、丝纤维、毛纤维、木质纤维、合成纤维等。第4.3.8条:在火灾危险环境22区内母线应有IP5X结构的外

8、罩。8 热压车间配电盘未接地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50065-2011)3.2.1:电力系统、装置或设备的下列部分(给定点)应接地:6 配电、控制和保护用的屏(柜、箱)等的金属框架;10 电力电缆接线盒、终端盒的外壳,电力电缆的金属护套或屏蔽层,穿线的钢管和电缆桥架等;9超市内线路杂乱,用电线路乱搭设。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10电气设备被易燃物盖住。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6.5 一般环境下,用电产品以及电气线路的周围应留有足够的安全通道和工作空间,且不应堆放易燃、易爆和腐蚀性物品。11屋外的开关裸露在外面,未封闭。用电安全导则(GB/T13

9、869-2008)6.23 露天(户外)使用的用电产品应采取适用标准的防雨、防雾和防尘等措施。12临时线路太多。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10.6 临时用电应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有专人负责管理,限期拆除。13电扇设置的高度太低。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第3.2.1条 在有人的一般场所,有危险电位的裸带电体应加遮护或置于人的伸臂范围以外。注:置于伸臂范围以外的保护仅用来防止人无意识地触及裸带电体;伸臂范围是指人手伸出后可能触及的区域。14电缆封堵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1.5电缆敷设的防火封堵应符合下列规定:1 布线系统通过地板

10、、墙壁、屋顶、天花板、隔墙等其孔隙应按等同建筑构件耐火等级的规定封堵。7.6.28电缆沟在进入建筑物处应设防火墙。电缆隧道在进入建筑物处以及在进入变电所处,应设带门的防火墙,防火门应装锁,电缆的穿墙处保护管两端应采用难燃材料封堵。15电线线头裸露,未绝缘。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5.1.1 带电部分应全部用绝缘层覆盖,其绝缘层应能长期承受在运行中遇到的机械、化学、电气及热的各种不利影响。16线路设置不规范。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1.2配电线路的敷设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避免外部热源产生的热效应带来的损害;2应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水的侵入或因进入固

11、体物带来的损害;3应防止外部的机械性伤害;4在有大量灰尘的场所,应避免由于灰尘聚集在布线上对散热带来的影响;5应避免由于日光辐射带来的损害;6应避免腐蚀或污染物存在的场所对布线系统带来的伤害。17电缆设置路径不符合规范要求。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6.1电缆路径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使电缆不易受到机械、振动、化学、地下电流、水锈蚀、热影响、蜂蚁和鼠害等损伤。 7.6.2露天敷设的有塑料或橡胶外保护层的电缆,应避免日光长时间的直晒;当无法避免时,应加装遮阳罩或采用耐日照的电缆。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5.1.7: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热力

12、管道的上部。电缆与热力管道平行敷设时的允许距离1000mm。5.2.3电缆穿管敷设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地下电缆通过房屋、广场的地段,以及电缆敷设在规划中将作为道路的地段,宜采用穿管保护。1.2锅炉房照明线路与蒸汽管道无安全距离。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1.2 配电线路的敷设环境,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避免外部热源产生的热效应带来的损害;18电风扇未固定住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19517-2009)2.4.4电气设备的电气联接、机械联接和既是电气联接又是机械联接的联接件、装置、连接器、端子、导体等必须可靠锁定。使用中发热、松动、位移或其它变动应保持在允许的范围

13、内,并能承受电、热、机械的应力。19开关被可燃物盖住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2.4 开关、插座、照明灯具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20可燃物质仓库内不应设置高温灯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1.2.5 可燃材料仓库内宜使用低温照明灯具,并应对灯具的发热部件采取隔热等防火保护措施;不应设置卤钨灯等高温照明灯具。21接线头用木头固定。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19517-2009)2.4.2 凡因失效而可能有损于按设计用途使用的紧固件,应能经受正常使用中产生的机械应力,用金属材料制造的螺纹连接不允许采用易蠕变的金属材料,传递接

14、触压力的电气连接螺钉应旋入金属中。22高压配电室未设置安全防护栏杆。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5.4.8 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栅状遮拦高度不应小于1200mm,栅状遮拦最低栏杆至地面的净距离不应大于200mm。23大峡谷、地下画廊、荧光湖内部分照明灯具无防护措施。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3.3.4灯具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 特别潮湿场所,应采用相应防护措施的灯具;2 有腐蚀性气体或蒸汽场所,应采用相应防腐蚀要求的灯具;3 高温场所,宜采用散热性能好、耐高温的灯具;4 多尘埃的场所,应采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5X的灯具;5 在室外的场所,应采

15、用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的灯具;6 装有锻锤、大型桥式吊车等震动、摆动较大场所应有防震和防脱落措施;7 易受机械损伤、光源自行脱落可能造成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失场所应有防护措施;8 有爆炸或火灾危险场所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9 有洁净度要求的场所,应采用不易积尘、易于擦拭的洁净灯具,并应满足洁净场所的相关要求;10 需防止紫外线照射的场所,应采用隔紫外线灯具或无紫外线光源。可燃气体报警仪 序号隐患问题依据的法律法规1 泵房可燃气体报警仪设置不规范,无检验标签。储罐区可燃气体报警仪未固定,且无检验标签。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2009)6.1.1 检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检(探)测器,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0.6m。3.0.8 设置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检(探)测器的场所,应采用固定式检(探)测器2煤气发生炉周围未安装可燃气体报警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