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梳理

上传人:w****7 文档编号:14565899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梳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复习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长 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3 篇课文都配有精美的 实景或实物图片,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是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 “世界遗产”的一扇扇窗口。 二、复习内容 1、拼音:本单元生字中的相似声母音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 看拼音写词语。 2、字: (本单元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看拼音写词、区分形近字、多 音字) 3、词: (给本单元会认和会写的生字组词、词语搭配、仿写词语、 四字词) 4、句子:(补充句子、仿写句子、 ) 5、阅读:课内(熟读课文,按要求做答) 课外(按要求做答) 6、口语交际(说说我

2、们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 7、习作(写导游词) 三、复习目标 2 以课程标准、教材为依据,立足于顺应课改要求、促进全 体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引导学生开发潜能, 学会学习,掌握复习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具体要求如 下: 1、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 2、准确认读本单元要求认读的生字,能按笔顺正确书写、正确听写 本单元要求会写的生字,能按字的结构特点把字写端正、匀称。 3、会区分形近字、多音字并组词。 4、能给常用字组词,扩词,照样子写词。 5、能按要求补充句子,照样子写句子。 6、认真阅读课文,熟读、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想像课文描写的 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

3、方法。搜集有关的资料。 7、能按习作要求写出导游词。 四、复习重点 1、正确书写本单元要求掌握的字词并会灵活运用。 2、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想像课文描写的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 方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能按习作要求写出导游词。 五、复习难点 3 1、了解本单元课文的内容,想像课文描写的情境,提高学生阅读理 解能力。 2 、能按习作要求写出导游词。 六、复习的具体措施 (一)拼音 我们是方言地区,在白话方言中是没有翘舌音的,所以学生经 常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也有出现错误的现象。因此本单元的拼 音复习可让学生给汉字填声母,或者拼音和汉字连线, 或者选择正 确的读音,这样的类型题都可以。

4、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二)字 本单元会认的生字可以利用家长在家检查认字情况,也可利用 课外活动时间同桌互认字,老师抽认,达到检查识字的目的。可用 小组比赛、顺利闯关等游戏活动形式进行,尽可能做到有趣味性。 还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生字词的复习:(1)形近字组词。让学 生做小老师,找出与生字相似的字,让同学通过组词区分它们。 如; 堤(堤岸)提(提议)砖(砖头)传(传递)栽(栽树) 裁(裁剪)筑(建筑)巩(巩固)廊(走廊)郎(新 郎)住(住房)柱(柱子)唯(唯一)难(困难)融(融 化)隔(隔开)等( 2)多音字组词。本单元多音字有几j (几 4 个)j (几乎)佛 fo(佛

5、主) fu( 仿佛)数sh (不可计数)sh (数 学)乘 sh ng(千乘)ch ng(乘法)、称chng (号称)ch n(匀称) 撒s(撒开四蹄)s(撒播)着 zhe(看着) zhao( 着火 ) zhuo(着落),教学中 不让学生背诵词语,引导学生从语境出发理解 词义,根据字义确定字音。寻找多音字读音的规律。科学指导,进 行有效练习。(3)易错字:要求会写的字,在听写前,可让学生把 这单元听写本,生字本中的错字揪出来相互改正,并总结出错的原 因。这样旧避免了学生再次出错。老师可以全听或抽出平时学生错 得多的字词听写,让学生通过互改或四人小组小组长改,同组同学 传阅听写本,小组长汇报听写

6、情况,老师抓住共性的问题进行最后 的点评,通过这样的形式进行生字词的复习。如:“崇”字的上部 分是“山”,不要写成出,下部分是“宗”;“砖”字的第八画是 竖折折,不要写成竖和竖折折,最后是点;“栽”的最后三画是斜 钩、撇、点。“隔”字的最后四笔是点撇横竖、不要写成点撇横横 竖。 (三)词 除了让学生利用看拼音写词语,或是听写的形式掌握本单元要 求会写的生字词语外,还可以让学生比赛,找找课文里的好词进行 词语的积累。以小组为单位竞赛,一组找一课,比比哪组找得多, 哪组同学记得多。如:按要求写词语,四字词语:崇山峻岭气魄雄 5 伟隐隐约约神清气爽金碧辉煌隐隐约约姿态不一举世无 双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久

7、经沙场神态自若跃跃欲试殊死拼 搏昂首挺胸绝无仅有。在这些词语中找出词语的特点,如: AABB :隐隐约约; ABCC:目光炯炯; ABAC :惟妙惟肖; AABC : 跃跃欲试;含有反义词:南征北战,然后再仿写词语。四字词语还 可以用词语填空的形式进行。还有两种分别是词语搭配,如:葱郁 的() 、朱红的() 、古老的() 、长长的() 、有名的() 、 金碧辉煌的() 、姿态不一的() 。 ()的长城、 ()的山 岭。选词填空:游赏欣赏观赏 1、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 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 。2、音乐老师带领我们() 春江花月夜这首曲子。掩映倒映 倒影 1、清澈的江水() 着岸

8、边连绵起伏的青山。2、葱郁的树丛,()黄的绿的琉璃瓦 屋顶和朱红的宫墙。不管哪种形式都可以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出题, 考考同桌或周边的同学。提高兴趣和加以巩固。做这类题一定引导 学生先读懂要求,看懂例题,发现词语的规律再动脑练习。 (四)句子 句子训练在中年级也是训练的一个重点。在这组单元中,出 现了很多不同的句子类型。1、关联词语:兵马俑 不仅规模宏大, 而 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修辞手法: a比喻:远看长城,它像 6 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 长城比作“长龙”,活灵活现地突出了长城的长,气魄雄伟壮观。)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作

9、者用“镜 子”和“碧玉”来比喻昆明湖水的静和绿。)b 排比: 仔细端详, 神态各异:有的微微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 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 秦国同一天下做殊死搏斗;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后号角,待命 出征;有的 , (作者用采用排比,把描述与想象相结合,表现出 兵马俑各异的神态。其实每个兵马俑都是那么鲜活,那么“个性鲜 明”)3、说明方法: a 对比: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 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作者用生活中的实例加以对比, 使读者对长城到底有多宽有了比较清楚具体的认识。)b 列数据: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

10、间。(用具体的数据突出了长廊 之长,间数之多的特点。)已发掘的三个佣坑,总面积近20000平 方米,差不多有 50 个篮球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佣近八千个。在 三个佣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 62 米,总面积有 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佣也最多,有六千多个。(作者采用列 数据和作比较说明的方法展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令人惊讶。) 老师可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特 点?然后让学生也仿照着这些句子写一写。比一比哪组同学写的句 7 子最好,最后四人小组相互交流,相互评改。4、掌握句型的变换, 如:例: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改

11、反问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难道不是一个伟大 的奇迹吗?改感叹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真是一 个伟大的奇迹啊!让学生读句子后找出句式变换的特点,然后老师 再通过练习检测学生是否掌握,或者小组之间可以相互出题进行句 式的变换以此形式进行复习也可以, 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 5、 景点名联会背诵,如: 98 页的日积月累的对联,一径竹阴云满地, () 。 ()烟淡烟浓远近秋。可以同桌或小组接龙的方式 背诵,增加趣味性。也可用填空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积累要求背 诵的句段,感知含义,选择正确的字词填写,书写规范、端正、整 洁。 (五)段 段落训练是中年级的训练重点。写好段落

12、,是为写好篇章打基 础。由此可见段落训练的重要。 (1)仿照颐和园的写法,写一次游览活动。 (2)“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写一写 狮子不同的形态。 8 (3)仿照秦兵马俑第八自然段,用上“有的,好象, ” 写写兵马俑的神态各异。 学生相互评阅,写得好的在班里读一读。 要求学生能背诵课文片段(18 课),可以同桌或小组接龙的方 式背诵,也可以做背诵排行榜,增加趣味性和挑战性。以此方式 进行这种训练。 (六)阅读 课标要求四年级学生 用普通话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联系上下文, 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

13、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 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 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 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 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课内阅读 17 课长城 重点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重点理解 词语:高大坚固、站、踏、扶、自然地、多少、才、气魄雄伟、奇 迹。重点理解句子1.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 9 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2. 多少劳动人民的 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可以用 选择句子的正确意思的形

14、式让学生理解。 18 课颐和园一课按照游览的顺序来移步换景,展现了颐和 园内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等美丽景观,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 的热爱、赞美之情。重点理解颐和园的美丽以及课文是如何按游览 的顺序写的。重点理解词语:有名金碧辉煌、滑过、姿态不一。重 点理解句子“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 “画舫”是指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这句话运用动态描写, 反衬出昆明湖水的静。一个“滑”字,很有情味,与前面一句“昆 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了湖水的静。 抓住“进了、饶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学习作者移 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19 课

15、秦兵马俑一课既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兵马俑宏大的规 模,又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 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使我们仿佛有身临 其境之感,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重点理解词语规 模宏大、南征北战所向披靡久经沙场神态自若跃跃欲试殊死 拼搏昂首挺胸绝无仅有。重点理解句子“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 10 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句话在文中单独成段,既是对全文 主要内容的概括,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这句的前一段是 说兵马俑规模宏大, 这句后面的 6 个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兵马俑的 “类 型众多,个性鲜明”。先是分别介绍了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 陶马

16、等,表现出“类型众多”;然后用“有的, 有的, ”句式, 描述与想象相结合,表现出兵马俑各异的神态。文中讲到的每一个 兵马俑都是那么的鲜活,那么的“个性鲜明”。 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熟悉程度。 主要考察了学生在平时课上学习 过程中的积累。复习时可以抓个别重点段落进行小练习,让学生熟 悉这种课内阅读形式。 课外阅读 看拼音写词语或根据短文内容填写合适的词语。 (2)在短文中选择形近字或近义词或给指定的词语写近义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4)用短文中出现的指定词语写一句话。仿写句子。 (5)给文中语句加标点。 (6)读短文按要求画句子。 (7)读短文理解内容,根据要求填空。 阅读是不可能复习到原题的,主要通过练习帮学生总结方法。 11 积累做题经验。如:无论什么短文都要认真读几遍,这样才会对文 中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一个题一个题的认真读要求, 思考解答等等。 阅读的练习不在多,而在一题一总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七)口语交际 说说我们能为保护文物做些什么?在小组里以对话的形式交 流,再选代表说,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