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东南亚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65705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4.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目标】东南亚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学习目标】东南亚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东南亚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目标】东南亚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 料推荐【学习目标】东南亚1了解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2了解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了解东南亚主要农作物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3结合中南半岛地形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掌握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4了解东南亚的人口构成情况;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的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5了解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知识结构】东南亚一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

2、中的地区”等。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的国家”、“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绍了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热带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 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教材在介绍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后,联系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和因素, 归纳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教材介绍了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

3、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东南亚众多沿海国家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例题解析】读 A 、 B 两幅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回答问题。( 1 ) A 图表示 _ 气候, B 图表示 _ 气候。( 2 )东南亚地区, A 类气候分布在 _ ; B 类气候分布在 _ 。( 3 ) A 类气候的特点是_,这种气候类型分布区农作物多在_播种, _收获。( 4 ) B气候类型的特点是_,除东南亚外,世界上这种气候类型在_洲和 _ 洲的分布面积很广。( 5 )这两种气候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_,还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如 _ 、_和 _等。解析:运用所学过的气候

4、类型的比较,分析气候特点的差异,再具体到气候的分布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这样既要求学生考虑到气候对农业生产过程的影响,也要理解气候类型对农产品分布的影响,初步形成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观念。另外,还考查降雨类型方面的知识。答案:( 1 )热带季风热带雨林1精品 料推荐( 2 )中南半岛 马来群岛( 3 )旱雨两季 雨季 旱季( 4 )全年高温多雨 非 南美( 5 )水稻 橡胶 油棕 咖啡【内容点析】1教材在第一部分运用文字和地图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东南亚的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从纬度位置来看,东南亚的大部分位于北纬 10 22之间,地处热带。从海陆位置来看,中南

5、半岛东临中国的南海,西临孟加拉湾;马来群岛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从相对位置来看,北连中国大陆,南临大洋洲,处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教材在活动1 中提出的读图要求,目的就是通过读图训练,使学生加深对东南亚位置和范围的了解。在活动2 中,要求学生通过读图分析,加深对马六甲海峡地理位置重要性的认识。2教材在第二部分“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内容中,联系气候、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居民生活习惯、种植业发展历史等多方面的条件,突出了东南亚以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的特色。利用“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介绍了东南亚的

6、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分布情况。在活动1 和 2 中,要求学生掌握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的主要分布,两种热带气候的特征以及主要区别。在活动3 中,要求学生看图说出热带雨林气候区在一天中的天气过程。活动内容这样安排,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东南亚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的认识,使学生懂得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分析能力。3教材在第三部分“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内容中,概括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是东南亚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第二是中南半岛的河流水文、 地貌特点及其开发利用; 第三是中南半岛的大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影响城市分布

7、的主要因素等。与这部分教材相配合的活动中,第 1 题首先要求学生通过读图找出中南半岛著名的河流,判断河流的上游和流向,特别是发源于我国的萨尔温江和湄公河,在我国分别叫做怒江和澜沧江,前者属于印度洋水系,后者属于太平洋水系。然后,找出中南半岛五国的首都,并且说出附近的河流名称,完成填表内容。第 2 题要求学生将世界和我国的城市分布与中南半岛的城市分布做一个对比, 得出世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并且分析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利与弊。城市沿河流分布,从有利条件方面看,能够提供大量城市建设用地,能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能够利用河流提供水运方便,若城市位于河流上游,还能够利用廉价清洁的水

8、能资源等;从不利条件方面看,河流水患会对城市造成损失,城市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向河流随意排放,会导致河流污染,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过量取水会破坏流域内水的自然循环和更新等。通过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的辩证方法。4教材在第四部分阐述的主题是“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首先,明确指出东南亚的居民绝大多数是黄种人。然后,利用“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柱状统计图,说明了东南亚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并且利用阅读材料向学生介绍了华人和华侨的区别,以及华人和华侨的祖先在解放前由中国的广东、福建漂洋过海,“下南洋”谋生的历史。最后,教材指出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家经济建设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5教材在结尾部分介绍了东南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东南亚美丽的热带风光,众多的名胜古迹,独特的风土人情,便利的交通运输,都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现在,旅游业已经成为新、马、泰等国的重要经济来源。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