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65692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名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7 课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北宋建立及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并分析其原因,理解并阐明其影响。2. 通过列表整理相关知识,让学生感受观点,增加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3. 通过材料分析,让学生自主研究讨论北宋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影响,从而明白“论从史出”,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影响的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学会阅读历史资料, 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感知、体会历史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1

2、.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 符合了广大人民的愿望,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2.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3. 知道古代中华文明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树立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北宋建立后所采取的措施,认识北宋中央集权的政治特色。难点: 中央集权的措施对于当时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提问导入:媒体出示苏东坡像,你知道他是哪个朝代的人吗?你还知道哪些宋朝的文学家?假如有机会让你们穿越到古代封建社会,你想穿越到哪个朝代,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但要说出理由。20

3、 世纪最伟大的史学家汤因比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生活在中国的宋朝。”我国著名作家余秋雨说:“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这 2 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导入:宋朝是采取“崇文抑武”政策,文人地位高于武将。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二、学习新课:1名校名 推荐北宋是如何建立的呢?我们参考P34,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一下。1指导学生结合书本讲述过程,师生共同总结宋朝的建立:时间、地点、经过等内容。时间: 960 年;地点:东京东北的陈桥驿(看图找到位置)人物和经过: 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 他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做皇帝,史称“陈桥兵变”

4、。结果:赵匡胤建立宋朝,取代后周,定都东京,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2出示北宋地图,指出北宋建立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并没有结束。宋太祖:采取“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进行统一南北的战争,基本上削平了南方的割据势力。宋太宗(宋太祖的弟弟) : 979 年,消灭最后一个割据政权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统一了中原地区和南方。这时的中国处于一个怎样的状态?引导学生认识到: 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而是一个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状态。教师指出: 那时东北有辽、 西北有高昌、 西南有吐蕃和大理等,是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因此教材只是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对于北宋政府来

5、说, 此时的关键还是在于保护自己的政权不被动摇, 为此宋初加强了中央集权。3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请学生看书思考背景,师生一起归纳指出。唐末五代,军阀武将飞扬跋扈,影响到政局的稳定。赵匡胤建立宋朝时,全国仍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赵匡胤本人是通过“陈桥兵变”当上皇帝的,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同时请学生看P35杯酒释兵权 ,思考:为什么宋太祖要这么做?学生:宋太祖担心大将拥有兵权会危及他的统治。思考: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初采取了哪些措施?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其他方面归纳。4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学生拿出老师下发的一页纸,利用5 分钟时间,结合以上提示,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阅读课文和提供的材

6、料后进行归纳,完成材料后面的提问和以下这个表格。项目措施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政治2名校名 推荐经济军事文化其他学生小组讨论完成问题和表格, 教师巡视并点拨学生疑惑, 通过学生自己找答案, 加深对宋初中央集权措施的理解。请各小组上来展示自己组负责回答的问题部分,边展示表格内容边回答、讲解材料。( 1)政治组教师:北宋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结合材料可以得出:解除节度使的权力、增设机构,分割制衡各级官员权力。教师:解除节度使的权力有何影响?学生: 唐朝时把持一方的节度使,从此成为毫无实权的虚衔, 削弱地方力量。同时加强了皇权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教师:增设机构有何影响?学生:官僚机构

7、膨胀,财政(官俸)开支庞大,“冗官”导致北宋形成“积贫”的局面。( 2)经济组学生:结合材料可以得出措施:派官员到地方管理财政。影响: 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造成地方财政困难。 这样地方的行政权、财权和军权都收归了中央。( 3)军事组学生:结合材料一可以得出措施: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影响: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结合材料二可以得出措施: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影响: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结合材料三可以得出措施:禁军轮流驻防京师。影响:防止将领发展私人势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削弱军队的战斗力,形成“积弱”局面。( 4)文化组结合材料可以得出措施:崇

8、文抑武,选拔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官吏。3名校名 推荐影响:客观上推动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武将群体长期遭受打压,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你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学生: 它在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得到较快发展。 但是,从历史影响上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5)其他组这种礼仪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学生: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也是它们的实质。在一组学生回答后, 其他组可以就这组的问题进行提问,最后让这组同学总结本组的答案。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通过投影让学生校对自己总结的答案。5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和影响结

9、果:北宋初年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使藩镇割据的基础得以铲除, 从而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大大加强。影响:造成了北宋“三冗二积”的局面A政府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财政开支庞大。(冗官)B军队作战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冗兵)C地方上财政困难。 (冗费)D给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二积)出示欧阳修的一段话,请学生思考: 材料说明了北宋中期面临怎样的局面?这一状况的根源在哪里?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欧阳修学生:积贫积弱的局面,根源在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造成的。6. 重文轻武的国策学生阅读课本自主学习;媒体出示“知识要点”。( 1)表现专派担任知州,管理地方。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增加,成为宋代官吏的主要来源。宋代受到社会普遍尊重,俸禄丰厚,生活优裕。宋朝还以不杀大臣、士人,谏官为“祖宗家法” ,形成、的政治氛围。( 2)影响:宋代的文官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4名校名 推荐(三)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960 年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宋初统治者采取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这些措施既有利也有弊,为了解决这个弊端,北宋制定了重文轻武的的国策。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