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65684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6.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7课明朝的灭亡》名师教案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明朝的灭亡一、课标内容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二、学情分析对于 7 年级下学期学生而言,基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学习历史的方法,但在分析明朝末年各种尖锐的矛盾等历史问题上还有一定的困难。本课历史事件较多,农民起义、 明朝灭亡、满洲的演变过程及清朝的建立,从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培养探寻历史线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满洲兴起和清兵人关。 从时间上看, 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 层层深人。 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2、, 满洲兴起和清兵人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课有两条线索: 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 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 或请朝 ) 之间的复杂关系。四、教学准备1. 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 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 17 课 明朝的灭亡;3. 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明朝的灭亡名师教案;4. 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 明朝的灭亡 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

3、完成学习; (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5. 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1名校名 推荐6. 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提升检测试卷。7. 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五、教学目标1. 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本课教学活动主要通过自主学习、史料讲解、课堂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学,以此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

4、素养。2. 学习目标目标 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目标 2:收集材料,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表现,探究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重难点)目标 3: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说出农民起义的经过;(重难点)目标 4:梳理归纳满洲兴起的历史,并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六、教学活动1. 课堂导入师: 播放视频:闯王进京视频中出现的闯王是谁?他进的什么城?他的到来给明朝带来了什么影响?2. 讲授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1)自主学习出示任务:任务一: 【

5、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2名校名 推荐反馈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并结合授课端课前预习明朝的灭亡导学任务单,任务一, 明朝的灭亡自学检测,答案解析,处理学生自主学习反馈问题。(2)合作探究出示任务:任务二【合作探究】1. 阅读教材及教材 84 页相关史事,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2. 阅读材料,概括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原因。学生活动:结合探究问题单,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并写到探究问题单上。教师提问,总结讲解。PPT出示问题1. 阅读教材及教材84 页相关史事,列举明朝中后期

6、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表现。生 1:政治腐败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大臣:结党营私,争权夺利生 2:社会动荡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下降,法纪松弛,官吏贪赃枉法;土地兼并严重,农民流离失所。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PPT出示问题2. 阅读材料,概括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原因。材料一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明思宗即位时,明朝已经陷入严重的统治危机。材料二富者动连阡陌,贫者地鲜立锥。饥寒切身,乱之生也,职此之由。明清史料材料三 旧征未完,新饷已催,额内难缓、额外复急。村无吠犬,尚敲催追之门;树有啼鹃,尽洒鞭扑之血。黃埃赤地,乡乡几断人烟。豫变纪略材料四:数年以来,灾警荐至

7、。秦晋先被之,民食土矣;河洛继之,民食雁粪矣,齐鲁继之3名校名 推荐明经世文编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得出结果。并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找出关键词句,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本原因:政治腐败、土地兼并、赋税沉重。直接原因:陕北连年灾荒。出示任务:任务三【合作探究】1. 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 ,说出农民起义的经过。2. 结合所学探讨“均田免赋”的进步性。PPT出示问题1. 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说出农民起义的经过。学生讲述经过,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叙述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师总结。陕北起义进军河南攻克西安攻克北京明朝灭亡在此过程中提出“均田免赋”口号;1644 年,建立政

8、权,国号:大顺;1644 年攻克北京;崇祯帝自缢,统治长达276 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了。PPT出示问题2. 结合所学探讨“均田免赋”的进步性。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均田免赋” 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要求平等平均的迫切愿望,大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第一次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进入一个新阶4名校名 推荐段。出示任务:任务四【合作探究】1. 梳理归纳满洲是如何兴起的。2. 结合所学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PPT出示问题1. 梳理归纳满洲是如何兴起的。教师根据PPT中图示讲解。PPT出示问题: 2. 结合所学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师:明王

9、朝灭亡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大军南下,明朝最后一支劲旅驻扎在山海关,在吴三桂率领下投降了清朝。李自成亲率20 多万大军直逼山海关, 在山海关下与吴三桂军展开了大战。苦战两天的农民军被清军冲乱了阵势,被迫退兵,清军尾随人关,杀奔北京。李自成退回北京后,急忙登位称帝,然后退出北京转战陕西、四川、湖北。清军一路尾随, 伙同明降军和地主武装剿杀农民军。1645 年 , 李自成带少数随从在湖北九宫山查看地势,突遭地主武装袭击 , 壮烈牺牲,时年39 岁。李自成最终在明军和清军的联合夹击下失败。清军入关,随后消灭了明朝的残余力量和反清势力, 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明朝彻底灭亡。同学们一定会很好奇,明朝灭亡的

10、原因有哪些呢?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回答,教师总结。内忧:政治腐败、农民起义、自然灾害等外患:满洲兴起,不断骚扰5名校名 推荐(3)课堂小结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 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洲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兵入关后,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4)知识结构任务五:【动动手】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5)互动训练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互动训练,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组织学生进行学后反思我学到的知识学后反思我学到的方法我还要努力的七、课后作业请将课后作业栏目提升检测明朝的灭亡发送学生课下完成巩固练习。八、拓展提升推荐学生查看学生端拓展提升栏目资源或将教师端教学素材和拓展提升资源推荐给学生,以拓展学生知识。6名校名 推荐微课:晚明的社会危机教学素材微课:满洲的兴起与清兵入关拓展提升教学视频:努尔哈赤和皇太极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