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项羽之死》长春版知识精讲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5671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项羽之死》长春版知识精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项羽之死》长春版知识精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项羽之死》长春版知识精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项羽之死》长春版知识精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语文《项羽之死》长春版知识精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项羽之死》长春版知识精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项羽之死》长春版知识精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项羽之死长春版【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项羽之死二、学习目标1、梳理知识点、确认重点实词虚词,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翻译课文。2、学习本文在矛盾中刻画人物和通过人物言行展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3、感受作者对项羽深深的赞叹和惋惜之情。三、教学重、难点:1、疏通文意,确定重点词、句,并加以理解和记忆。 2、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3、理解本文所要表达的对人物评价的观点。 四、课文知识分析1、介绍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

2、多次随驾西巡。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读史官所藏图书。太初元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以代替由秦沿袭下来的颛顼历。此后,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所传颂。2. 介绍史记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

3、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元年,大约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把历代帝王作为历史事件的中心人物来加以论述,同时又以他们的前后继承关系来显示历史的发展。世家:记叙春秋战国以来各诸侯国和汉代所封的诸侯、勋贵的历史。列传:列传的宗旨是使那些品行高洁和有功于天下的人能得以传名于后世。表:按朝代的顺序,把历史分成若干阶段,再分别按世代、年、月写成简明的大事记,也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对当时社会重要的典章制度的专门论述,与后世的专门学科发展史有相近之处。鲁迅所说的“史家之

4、绝唱,无韵之离骚”恰当地指出了史记有很大的文学成就和历史成就。3. 背景资料(鸿门宴之后到项羽之死之前这一段)项羽西入咸阳杀子婴烧宫室,掠夺财宝、美女东归。项王打算自己称王,就先封手下诸将相为王,立沛公为汉王,统治巴、蜀、汉中之地。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汉王的东出之路。迁义帝到长沙郴县,击杀义帝于江中。有的诸侯认为封得不公平,开始反叛。沛公平定三秦,东进伐楚,离间君臣关系,项羽渐渐处于劣势。后刘邦与项羽讲和,划鸿沟为界。但刘邦在张良、陈平的劝说下继续攻打项羽,一直追到阳夏以南,会合韩信、彭越,大败项羽。4、历史中的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下

5、相(今江苏宿迁)人。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中国古代的农民起义领袖,著名军事家,史上最强武将!号西楚霸王。楚亡后,项氏一族惨遭屠杀,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今江苏苏州)。项羽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来项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项梁大怒!项羽说:“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便教授他兵法。但项羽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项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项羽身高八尺,力能扛鼎,气压万夫,年轻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我可以取代他)。”后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

6、揭竿而起,项羽随项梁在吴中举兵响应,杀死了秦朝的太守殷通,在这场战役中,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 五、教学过程1、落实字词、疏通文意1)项王军壁垓下:名词动词,筑营驻扎2)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情绪激昂。 3)力拔山兮气盖世:拔,撼动。盖,胜过、压倒、超过。 4)项王泣数行下:眼泪 5)平明(平旦):天亮 6)地方千里:方,土地方圆 7)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何为”,固定结构,由副词“何”与语气词“为”构成。 用于询问原因或反诘。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等 8)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副词,仅仅、只 问

7、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副词,竟、却 9)通假字:直夜:通“值”2、课文内容:项羽之死记述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他的性格。 3、具体分析:第一段:写垓下被围的困境 主要情节:四面楚歌慷慨悲歌a、四面楚歌是张良和陈平有意设计的,它的目的是让汉军夜晚唱楚地的歌谣,以瓦解楚军的士气。这个计谋有没有收到预定的效果? 收到预定效果,断肠的楚歌使项羽军队的士气大减,就连项羽本人也被楚歌深深困扰。项羽听到楚歌后“大惊”,在感叹楚人何其多的时候,他已经预感

8、到败亡的结局。于是项羽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 b、有人说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只有宝马、美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项羽失天下的最后时刻所心疼的不仅只有宝马、美人,还有和他一起过江战死疆场的八千子弟。乌江岸边,亭长劝项羽赶快登船,来日尚可东山再起,项羽的话语表明,他心疼那些追随自己征战如今无一生还的江东子弟,他觉得有愧于江东父老,他才放弃活下去的机会,最终不肯过江东。 c、请找出表现项羽在听到“四面楚歌”时的动作行为的五个动词 惊起饮歌泣 从中可见项羽的性格:多情善感 d、慷慨悲歌充满了什么情绪?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悲凉和无奈的情绪。 多情善感。e、本段为了表现项羽多情善感的性格,运用

9、了什么表现手法? 运用正面描写【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哀叹时运不济,诀别宝马美人,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男儿有泪不轻弹,这里还写到项羽“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和侧面描写【“左右”的表现,从侧面衬托当时的气氛】烘托项羽的形象。 第二段:写垓下突围、被困东城 主要情节:直夜溃围绐陷大泽决意快战 a、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后,怎么又会被困东城? 项羽垓下突围成功后,一路逃亡,过了淮水,在阴陵被农夫欺骗,误入沼泽中,结果被汉军追上,项羽只好带兵逃到东城县。此时只剩二十八个人,而追兵数千。 b、农夫为什么要欺骗他

10、?从中说明了什么? 农夫把项羽引向绝路,看似偶然,其实是必然的。这是他过去所作所为太残暴,丧失人心的结果。 从中说明项羽已丧失人心;他从来不习惯骗人,也从来不相信别人敢骗他的直率、粗犷的性格。 c、分析两个“左”字的妙处? 独字成句,节奏短促,纸上如闻其声,显示出当时形势严峻紧张。d、项羽被困东城后,自知不能逃脱,必死无疑,他有没有客观地分析自己用兵的过失?这反映他怎样的性格? 没有客观地分析用兵的过失,而是一味地归咎天命,表现了项羽极端地自负。 e、面对死亡,项羽有没有退缩,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明知必死,项羽没有退缩,而愿意拼死决战,这反映了他勇武豪爽的大丈夫气概。 f、项羽愿意与汉军

11、拼死决战,其目的是什么?这又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 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仅仅是想再次证明自己的作战本领。 这又充分暴露了他的匹夫之勇。 g、这里能不能将“愿为诸君快战”改为“愿为诸君决战”并说明理由。 “快战”是痛快的战斗,而“决战”是双方一决胜负的大战。而此时双方悬殊太大,项羽只图个痛快。 h、这段为了表现项羽的骁勇善战和自负这一性格特征,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哪些? 动作、语言、场面、对比。第三段:写自刎乌江 主要情节: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自刎而死a、项羽本想东渡乌江,但他真正来到乌江岸边,看到拢船等待的亭长,他又否定自己的决定,项羽一番发自肺腑的话语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知耻重义。 b

12、、赐马给亭长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 心地仁善。 c、故人追之,想杀项羽邀功取赏,而项羽却慷慨赐头,这一对比又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 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d、本段作者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项羽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的性格? 动作、语言、对比。 总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1、要有理有据; 2、要将历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时代背景中去评价; 3、要在评价中获得经验教训,以启示今人。 六、帮你总结项羽用生命捍卫了尊严,从人格上讲他是令人敬畏的,绝不妥协、绝不后退的生命特征也树立了一个人格标杆,供后人借鉴。司马迁以悲愤热烈的激情,饱蘸着赞美和哀婉的笔墨,刻画了一个性格多重、气质多异的艺术形象,谱写了

13、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勾勒出一个不朽的民族精魂。而垓下是他人生最后的表演,情节集中而又多变,分析项羽临终的言行,他的遭际,他的命运,很多东西都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七、课外拓展:1、项羽的一生虽然短暂,却留下了许多故事、传说、成语,还有许多话题。成语有:破釜沉舟、作壁上观、衣锦夜行、沐猴而冠、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以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和“无颜见江东父老”等。最脍炙人口的诗则是李清照的五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历史上众家对于项羽的评价:(1)司马迁的评价: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

14、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2)杜牧的评价: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3)李清照的评价:夏日绝句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4)王安石的评价: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15、,肯为君王卷土来? (5)毛泽东的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3、现代人对项羽的评价:易中天(厦门大学教授):项羽死得壮烈,死得英雄,死得气势磅礴,惊天地,泣鬼神,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为之洪波涌起,浊浪翻腾。显然,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他的死,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项羽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项羽之死,似乎预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显然,刘邦是代表着“历史方向”的,项羽则“不合时宜”。事实上,此后,像项羽这样傻,这样天真、任性的英雄越来越少,阴险毒辣的阴谋家和迂腐愚忠的书呆子则越来越多。从这个意义上讲,项羽说他的失败是“天之亡我”,也对。 王立群(河南大学教授):项羽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我们承认,项羽是英雄,项羽叫本色英雄,刘邦是个地地道道的政治流氓,但是在历史评价上,我们应当说,刘邦也是个英雄,刘邦叫什么英雄,刘邦叫时势英雄,他是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