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名师导学案无答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4565648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1.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名师导学案无答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名师导学案无答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名师导学案无答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名师导学案无答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名师导学案无答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名师导学案无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名师导学案无答(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7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习目标 】1. 知道战国七雄,掌握战国的历史分期,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2. 了解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等情况。3. 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作用。4. 掌握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学习重点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学习难点 】战国七雄,商鞅变法,都江堰【课前预习 】(一)战国七雄1、形成:经过春秋近300 年的纷争, 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战国初年, _国被 _、_、_三家大夫瓜分,_国由大夫田氏取代。_、 _、 _、 _、 _、 _、 _七国史称“战国七雄”。2、主要战争及特征:强大的诸

2、侯已不再打着“_”的旗号。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的战役有_之战、 _之战、 _之战等。 _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二)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_和 _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提高。新兴的_势力增强。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_。3、时间及支持者:公元前_年, _。4、措施:1名校名 推荐( 1)政治上:确立 _, 由_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 _的世袭特权;改革 _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2)经济上:废除_, 允许 _;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_;统一 _。(3)军事上:奖

3、励_,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5、作用:使 _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_, 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_奠定了基础。(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背景: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_。2、概况:公元前256 年,秦国蜀郡郡守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_上修建了都江堰。3、工程结构:由渠首和_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等三个主体工程。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_, 外江用于 _。4、作用: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发挥出_、_、 _等多方面的作用。使_成为千里沃野,被称为“ _”。【展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互学探究 】1.

4、 战国时期,社会的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有何内在联系?2.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2名校名 推荐2. 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展示交流 】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A. 管仲B. 齐桓公C. 孙膑D. 商鞅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 铁农具B. 选种C. 牛耕D.治虫害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动力是()3名校名 推荐A. 生产力的发展B. 力图称雄天下的C.周王室日渐衰微D. 阶级斗争的尖锐4. 战国时期是()A. 奴隶社会的衰落时期B. 封建制的确立时期C.奴隶制的鼎盛时期D. 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时期5. 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和的矛盾。6.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请回答:材料中“卫鞅”、“孝公”分别是指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结果如何?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