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65590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5.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时作业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 16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知识管理知识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背景:新中国建立以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和禁运。内容: 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现在表述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印度、缅甸两国总理积极倡导。意义: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知识点 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目的: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

2、系,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召开: 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中国贡献: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新中国打开外交局面奠定了基础,展示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就。2万隆精神,指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2 基础过关知识点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以崭新面貌出现于世界。为结束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我国奉行(A)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不结盟的战略C“求同存异”方针D反对霸权主义2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以

3、其超凡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外交艺术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B)A独立自主原则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互不侵犯原则D 互惠互利原则知识点 2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3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的是(B)A日内瓦会议B 万隆亚非会议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D 上海 APEC会议4如图为1955 年亚非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C)1名校名 推荐A中国国力强大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51955 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

4、“最重要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她赢得很多朋友与善意”。得出这一结论依据是(A)A适时外交方针拓展中国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领导者C抗美援朝提高中国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联合反殖反霸局面6据统计, 1955 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 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 人,比 1954 年增加 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B)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3 能力提升7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下列有关“求同存异”方针的说法,正确的

5、有 (B)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达到团结的目的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 B CD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1) 造成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原因是什么?答案: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外国侵略。( 2) “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状况在何时得以根本改变?建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这一时期有哪些重大的外交活动?答案:新中国成立后。独立

6、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苏建交;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万隆会议。(3) 从旧中国“跪着”办外交到当前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说明了什么?答案:弱国无外交;国家主权独立、国力强大是提高国际地位的根本保证。2名校名 推荐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国家邮政局发行的明信片万隆会议期间的周恩来材料二: 1955 年 4 月 18 日,有 29 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万隆召开。60 多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万隆精神”不但没有失去其意义,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却更昭显其超越时代的光辉。(1)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共处

7、五项原则是什么?答案: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 在 1955 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答案:求同存异。(3) 在全球化的时代,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你怎样理解万隆精神?答案:各国用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理念大力推动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促进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实现;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等。( 言之有理即可)4 直击中考10(2017 海南 ) 我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1954 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三国总理共同倡导了 (A)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和平统一八项主张C独立自主和平外交D“求同存异”方针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