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正向我们走来-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65564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医疗正向我们走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远程医疗正向我们走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远程医疗正向我们走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远程医疗正向我们走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医疗正向我们走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程医疗正向我们走来 来源:医点网 作者:医点网 发布时间:2007-06-02 行业背景 视频会议系统从问世之初就受到了医疗行业的关注和青睐,医疗行业一直是视频会议系统非常重要的行业应用典型。2003年5月是SARS横行的非常时期,政府为减少群众被传染机率,暂时限制群众的出行,很多工作都尽量通过互联网完成,对互联网的依赖越来越强。而政府为减少转运“非典”病人过程中传染源的传播和扩散,保护专家安全,特投资数百万元建成了“非典”远程医疗会诊网络,组织专家通过采用计算机、电话、多媒体技术等当代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实现对“非典”病人的远程诊断和治疗服务。自此远程医疗的雏型形成,远程医疗正式的登上了互

2、联网的历史舞台。互联网的重要性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工作和生活压力加重、运动机会减少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影响,造成人体免疫能力的下降,需要到医院的频率增加;另外我国部分地区经济较落后,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受到束缚;有一些疑难急症需要多地专家会诊;传染性疾病不易到公众医院就诊传统的医疗经常会遇到这些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保证人民群众能及时就医,国家卫生部经数百次慎重开会研究,把医院的修信息化建设提上了日程。希望通过医院信息化建设用远程医疗的手段来改变诊断能力分布不均的现状。 基本需求 能与其他数字医疗系统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协同工作。 考虑到今后的运用扩展性,采购的视频会议设备必需是国际标准协议

3、的视频会议品牌。厂家应能提供从硬件到软件,从会议室型、机顶盒型到桌面型的全系列产品。 注重实用性,除了远程会议以外,远程培训、远程会诊、疫情汇报和学术交流等其他形式的应用更多一些。 视频会议系统必须能够具有数据会议的功能,以便用户利用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技术讲座、远程培训,能够向远方播放PPT文档、word文档等方面的应用。 对音、视频质量和通信的可靠性、稳定性的要求较高,尤其是用于远程会诊时,对视频图象的质量要求更高。 针对不同应用环境和用途,本系统要求包含充分利用各种类型的视讯终端(如个人软件桌面终端、会议室型终端),提供包括远程诊断解决方案、远程培训解决方案、远程探视和行业会议解决方案在内的

4、四种不同应用的、完善的远程医疗解决方案。完成功能 远程会诊 远程会诊系统可以实现多个医院之间的资源互补、各取所长、综合利用,从而充分发 挥不同医院之间的专科优势,最有效的利用资源,用最便捷的方法为患者提供诊断服务。远程交流培训 医院经常召开学术研讨会议,也经常要与国际卫生组织间沟通。本系统可以实现面对面远距离交流互动,如同一室。面对新形势、新挑战,现职医生迫不及待地需求不断的充实和学习,更新医疗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医院领导为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也把医生业务培训工作列入日常议程。学术交流与培训,是一个医院医疗技术发展的有效手法,是强化医院科技会计师的主要途径。本系统能实现各地医院的远程培训与会

5、议需求,专家将最新和先进的医疗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医疗系统传达给各医院的医务人员,加大了授课范围促进医疗技术的交流,对各医院的医、教、研水平及医疗技术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使培训工作不流于形式,达到预期效果需视频会议系统能使讲师与学员实时互动交流,学员不但能听到清楚声音,和看到流畅图像,而且可看到讲师的批注及相关的数据信息。培训过程能录制保存,便于日后复习。 面对面沟通是人们对于彼此交流的一种基本需求,这种交流方式比起只通过语音、文字来进行沟通更加有效、清楚,而在表达方式上更丰富、更亲切、更符合人们的习惯。但医疗行业由于其行业自身的特殊性,有的时候不允许病人与家属或其他相关人员进行近距离

6、接触,以减少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可能;病患人员与亲属之间的网上探视,以及与外地亲友的远程多人非接触式会面;在治疗期间做到隔离而不封闭,可以正常的与家人、朋友、同事、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目前网络和PC的发展已极其普遍,当病人患有传染性疾病被隔离无奈与家人分开的时候,病人家属只需到VCON网站免费下载一个HD Vpint软终端试用版,安装在家中电脑或网吧电脑中,即可与朝思暮想的亲人“见面”。 行业会议 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督是医院变革和整体提升的根本推动力。作为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经常需要召开日常行政工作会议、经验交流会议等等。政府必须时刻关注着医院的最新技术发展和最新疫病情况,如医院出现紧急情况

7、必须对政府进行工作汇报、对某项疑难课题研究最新进展等,以便政府对卫生领域中安全性性事件的应急性处理进行相关协调工作,引导医院真正迈入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但常受到时间的限制和交通上的困扰,既费时又费钱,还收不到好的效果,有了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内部会议能够随时随地召开,并且减少会议的组织工作,有些会议精神可以直接传达到底,不必层层转达,效果较好。 本视频医疗系统可提供疫情应急指挥、疫情汇报及通报在内的医院与医院之间和医院与主管机构的行政管理会议,和分布于各地的医疗研究部门召开的、讨论疑难杂症等问题的行业会议。 远程探视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远程医疗正日益走近我们的现实生活。所谓远程医疗,一般是指通

8、过网络等技术在相隔较远的求医者和医生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传送,完成求医者的信息搜集、诊断以及医疗方案的实施等过程。与传统的“面对面”的医疗模式相比,它使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能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共享,让更多的人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同时,也使得医务工作者能拓宽视野、积累经验,对医学本身无疑也是一种促进。目前,可行的远程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通过Email进行医疗咨询:这可能是最具可操作性的一种方式,通过已经逐步普及的Email,求医者与医生之间建立联系,进行健康方面的咨询。远程会诊:我们知道,医生在医疗过程中,要采集患者的各种症状、体征以及相关仪器检查的信息,从而作出诊断,制定治疗方案。通过在医患双方安

9、装一定的软硬件(如摄像头、麦克风、扬声器及相关软件等),再经由网络传输信号,不难实现医患双方的“互听”、“互视”,这样,一个基本的远程会诊过程就建立了。然而,实际上仅有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在诊断过程中,有许多仪器检查项目的信息和一些必须由有经验的专家亲自动手的查体等操作需要更多的远程信息交换形式。这就必须再安装一些特殊的装置和软件来实现。已经有一些远程会诊系统,可以通过扫描仪或已数字化的医疗检查仪器接受患者信息(最多见的就是一些医学影像信息如X线、CT、核磁共振、B超、内窥镜等检查项目的信息),并将之传送至远程的专家处。远程专家还可以通过特定的软件对传来的信息进行方便的查阅和处理,比如在CT片

10、上进行测量、标记等等。如果需要,还可以建议患者所在地的医生进行适当的仪器操作,以便获取更为详尽的信息。至于专家亲自动手对患者进行“查体”,也已经不再是幻想。通过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使得专家可以用“数字手套”之类的工具对远程患者进行“查体”,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这些都使得远程会诊的内容大大丰富,提高现场感。远程手术:前面已经提到,虚拟现实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可以使得医生亲自对远程的患者进行一定的操作,同样的过程应用于手术,就是“远程手术”了。也就是说,医生根据传来的现场影像来进行手术操作,其一举一动可转化为数字信息传递至远程患者处,控制当地的医疗器械的动

11、作。这一点乍想起来有些匪夷所思,可只要想想现在许多外科手术有不少都是通过内窥镜监视下操纵器械进行的这一事实,就不难理解了。它其实不过是把“内窥镜”与“器械”的长度变得更长了而已。当然,这种手术对专家的操作技巧与相关设备的要求也是很高的。世界上首例实验性远程手术已经在1999年成功地进行。网上医疗专家系统:在医疗领域,已经有一些特定的专家系统能对病人的信息进行“诊断”和提出医疗建议了。但是,在网上现在似乎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类似内容。相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专家系统迟早会被搬到网上,为广大求医者提供初步的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是一种美好的医疗模式,但是毫无疑问,它真正普及并且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还需时

12、日。最主要的障碍可能就是数据传输问题了。前已述及,网上会诊和手术等都是以传输大量数据为基础的,这就对网络传输带宽、速率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目前的网络状况,广泛开展远程医疗还不太现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远程医疗对医疗仪器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许多医学检查仪器需要进一步数字化,以便于直接进行网络接入,而要实现远程手术,手术器械的数字化也势在必行。此外,远程医疗还使医疗仪器面临一种更新的任务网络化。现在,许多大型医疗仪器往往价格昂贵,并且集中在少数大中城市中,如果有一天,医疗仪器也能充分网络化,偏远地区只需一个类似于终端的设备就能对病人实施检查,利用网络进行数据计算并返回信息,就能降低医疗成本,充分共享仪器功能。当然,远程医疗对医务工作者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之,远程医疗的意义在于打破地域界限,让更多的人享受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更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它无疑将促进实现并大大扩展人类美好的理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试题/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