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换药(ppt 30)-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565441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换药(ppt 30)-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外科换药(ppt 30)-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外科换药(ppt 30)-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科换药(ppt 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换药(ppt 30)-(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科换药,上海伊莱美医疗美容医院 美容外科 桂鹏,一、换药概念,延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软组织感染、切开反应引流、手术切口感染等,由于局部组织病理反应,使创面出现渗液、化脓、坏死或组织缺损等,应予适当处理。这种处理包括检查创面,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放置或去除引流物,更换敷料和包扎等,这一过程称为换药,也称为更换敷料或上药。,1、观察伤口; 2、去除坏死组织 3、清洁创面, 4、引流通畅; 5、促进组织生长,伤口愈合。,二、换药目的,三、换药的原则 (基本原则:无菌原则),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1)设立专一换药室; (2)穿戴口罩、帽子,洗净双手; (3)先换清洁伤口,其次换污染伤口,最后换

2、需消毒隔离 的伤口; (4)污染或用过的敷料不能乱扔,特殊感染的敷料要焚烧。 2、选择最佳的换药环境 (1)尽可能在换药室换药; (2)换药室内空气清洁,光线充足,温度适宜。,3、换药基本要求 动作要熟练、迅速,避免过久暴露创面,防止创面感染。 4、换药间隔时间 (1)根据伤口具体情况而定,过于频繁的换药会损伤新生 上皮和肉芽组织。 (2)术后无菌伤口,如无特殊反应,3-5天后第一次换药; (3)新鲜肉芽创面,隔1-2天换药1次; (4)感染伤口,分泌物较多,每天换药1次; (5)严重感染或放置引流的伤口,应根据引流量决定换药 的次数。,1、有异物或失去活力的组织需要清除者; 2、需松动拔除或

3、更换引流物者; 3、外敷料被脓液渗液浸透者或被外来物污染者; 4、疑有或已经出现的伤口感染、出血、裂开者。,四、换药指征,1、核对患者,评估换药所需物品; 2、向患者解释换药目的; 3、取得合适体位,解除敷料; 4、打开换药包,创面及周围皮肤的消毒; 5、清洁敷料覆盖、包扎固定; 6、污物敷料的处理。,五、换药步骤,(一)切口评估 1、创面的部位、大小、深浅,渗液/出血/脓液?需要敷料数 量、种类,有无引流物(管)? 2、选用消毒药品,是否需要特殊器械? 3、患者精神状态、全身情况、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 (二)物品、人员准备 1、医生的准备 穿工作服,操作前洗手,戴口罩、帽子; 2、换药

4、用品的准备 无菌治疗碗2个(盛无菌辅料),弯盘1个(装污染敷料), 有齿镊和无齿镊各1把,剪刀1把,过氧化氢溶液,2%碘酊 和70%酒精棉球或无菌贴数块,胶布,绷带等,特殊伤口 的处理必需品。,3、患者准备: (1)首先向患者说明交换敷料的必要性和可能发生的不 适反应,消除其恐惧心理取得理解支持与合作; (2)条件允许送病人到换药室交换敷料; (3)患者保持适当体位,要求即能很好暴露伤口,又能 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安全、保暖、舒适的需要;如分 泌物多或需冲洗伤口时应垫放治疗巾,以保护床罩; (4)尽力尊重患者隐私权。 (5)再次确认患者的伤口情况。,(三)去除敷料 操作流程:用手取下伤口外层敷料或

5、绷带,再用一把镊子取内层(揭起时沿伤口长轴),取下的敷料应放在弯盘中。在换药过程中始终保持另一把镊子处于相对无菌状态。 注意:若内层敷料已与创面干结成痂,为使敷料与创面分离,可用无菌盐水或过氧化氢溶液浸湿,待敷料与创面分离后再顺伤口长轴方向轻轻揭去纱布。,(四)切口及周围皮肤消毒 (1)严格掌握无菌原则; (2)先无菌伤口,后感染伤口;先简单伤口,后复杂伤口;先一 般伤口,后特殊伤口; (3)用两把镊子清洁伤口,遵守无菌术原则,一把镊子接触伤口, 另一把镊子接触敷料作为传递,二者不可混用; (4)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周围的皮肤,轻沾吸取分泌物或脓液, 由内向外。不得用擦洗过创面周围皮肤的棉球沾

6、洗创面; (5)在换药过程中,假如需用两把镊子(或钳子)协同把沾有过 多盐水或药液的棉球拧干一些时,必须使相对干净侧(左手) 镊子位置向上,而使接触伤口侧(右手)镊子位置在下,以 免污染。 注意:清洁伤口,由内向外;污染伤口,由外向内。 持镊子姿势:执笔式,始终保持垂直向下的姿势。,(五)观察伤口情况 如伤口有无积血、积液;伤口血供情况;创面有无缝线反应、针眼脓疱或伤口感染等。凡发现异常情况的切口,需及时向上级医师说明情况,以及时做出进一步处理: 若针眼周围及缝线下组织红肿触痛及硬结皮温高,用70乙醇纱布湿敷,每6小时更换一次; 若伤口有针眼脓疱,可用棉球挤压针眼使脓液溢出,经2碘酒局部烧灼后

7、再用70乙醇纱湿敷; 若伤口有积血、积液的切口,先用注射器从正常皮肤出潜行穿刺抽除,或用镊子、探针由创口处稍加分离引流;,(六)特殊切口换药,(1)放置引流物的伤口 多为污染伤口或易出血伤口,换药目的是防止深部脓性感染,引流物有盐水纱条、橡皮片、橡胶管。 换药时伤口常规消毒,拔出引流物时应缓慢向外牵动,慎防被拉断。取出后如分泌物过多,可更换引流物,引流物一般术后24-48h内取出。 (2)开放性伤口 多为感染伤口,换药目的是了解伤口的大小、深度、分泌物情况,引流是否通畅,以及上皮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对新鲜、干净、易出血的健康肉芽组织,使用无菌生理盐水棉球或药液蘸吸创面渗液,用凡士林纱布覆盖肉芽

8、组织后加盖无菌敷料。,(七)包扎固定 (1)接触伤口的敷料光洁面朝下; (2)一般伤口覆盖敷料8-12层; 前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肉芽组织的生长,它需要的是比较湿润的环境,所以开始几天的敷料可以多用几层,保持创面的相对湿润。后期,伤口的生长主要是角质的生长,此时创面需要相对干燥的环境,所以敷料就应该在起到隔离作用的前提下尽可能薄。 (3)包扎固定要点 胶布垂直身体长轴;顺皮纹方向; 一般用三条胶布粘贴,长度一般为敷料宽度的2-2.5倍。 (八)操作后处理 (1)操作物品归还原处; (2)协助患者站立,整理床铺; (3)医疗垃圾妥善回收和分类处理 ; (4)七步洗手,保护自己。,1、酒精: 酒精

9、又叫乙醇,是最常用的皮肤消毒剂,75%的酒精用于灭菌消毒;50%的酒精用于防褥疮;20%50%的酒精擦浴用于高热病人的物理降温。 表皮完整的伤口可以用酒精换药,如果表皮破损就不能用酒精(或者说粘膜消毒应忌用酒精),一般选用碘伏。 经典的消毒方法是2%碘酒二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酒精极易挥发,因此,消毒酒精配好后,应立即置于密封性能良好的瓶中密封保存、备用,以免因挥发而降低浓度,影响杀菌效果。,常用药液选择,2、碘酒/碘伏:,3、0.9生理盐水: 主要用于:创口的洗涤、湿敷和冲洗。 湿敷一般用在血供丰富,创面分泌物较多,感染机会小,且感觉敏锐的粘膜。表面潮湿的创面有利于组织生长,这就是我们平时喜欢

10、使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的主要原因,同时生理盐水纱布还有通畅引流的作用。但由于潮湿的环境也是细菌生长的温床,细菌在68小时就会进入对数增殖期,故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作到勤换药(最好34次/日)。 创面同时加用庆大霉素湿敷,头12次效果是较好的,长期效果不佳,且易导致耐药菌产生。 4、高渗盐水: 主要用于:创面水肿较重时。 创口局部肿胀未愈,而能够达到局部脱水作用。高渗盐水加凡士林纱布可刺激肉芽的生长,在临床经常用于没有一期闭合的创口,或是感染创口清创彻底后应用。,5、50%高渗葡萄糖: 利用糖的高渗抑菌作用; 利用糖的粘性; 利用其高渗环境,减轻周围组织的水肿。,6、凡士林纱布(油纱): 提

11、供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并减少组织液的渗出,早期的创面还可以止血; 对于感染严重的创面要慎用,因其易因为引流不畅,常加重感染。,7、 3过氧化氢: 清洗创伤、溃疡、脓窦,松解坏死组织,去除粘附的敷料。 8、 0.2-0.5庆大霉素溶液: 局部冲洗,用于绿脓杆菌、葡萄球菌感染创面。 9、0.5-2醋酸:烫伤、烧伤感染的创面。 10、0.05洗必泰:创面、伤口冲洗。 11、50硫酸镁溶液: 用于挫伤、蜂窝织炎、丹毒等的消炎消肿。局部湿热敷。 12、 5硼酸软膏: 烧伤、擦伤、皮肤溃疡及褥疮。用硼酸溶液湿覆去腐直到 肉芽新鲜. 使用生肌散 粉末可以促进肉芽生长。,拆线时间 头、颈、面部35

12、天; 胸、腹、背、臀部79天; 四肢710天,手足背1012天,足底半月或更长; 张力缝线1416天。 贫血明显、营养不良、老年、体弱、多病、切口过大等可延期或间断拆线。有感染者可提前几天。,1、油纱布(条):用于清洁或新鲜肉芽创面,以利促进上皮生长。 2、盐水纱布(条):利用虹吸作用,引流分泌物较多的创面。 3、橡皮片引流:用于浅表,腔窄的伤如(颈部、指端)。 4、卷烟引流:既可发挥虹吸作用,又可减少刺激,防止粘连,多用于 腹腔内II、III类切口的引流。 5、管状引流:由各种形状的橡皮管或硅管制成,置入体腔(腹腔、胸 腔、关节腔等)一端,可供持续引流(包括负压引流等) 或灌浇药物注入之用。

13、,引流物的选择和使用,1、清洁伤口: 用碘伏消毒,刺激小,效果好;对于清洁、新生肉芽创面,还可加用凡士林油纱覆盖以减轻换药时患者的痛苦,并减少组织液渗出、丢失。 2、皮肤缺损的伤口: 缺损区用盐水反复冲洗,周围可用碘伏常规消毒;消毒后,用盐水纱布或凡士林纱布覆盖,盐水纱布有利于保持创面的新鲜、干燥,凡士林纱布有利于创面的肉芽生长。,常见伤口的处理,术后未到拆线时间清洁伤口的换药,以下几种可考虑换药: (1)术中放置引流管式引流等。术后24天拆开敷料观察 皮肤周围无红肿、感染。拔除引流物之前,轻轻按压 患部并观察有无淤血式积液。如没有则将引流物拔除; 引流液较多时,应将引流管稍做旋转拔出一点,重

14、新 包扎延迟拔除; (2)怀疑局部加压包扎造成血液循环障碍,使局部感觉麻 木或肿胀者可考虑重新换药; (3)术后敷料有渗出、渗液时,需观察植皮成活情况者, 可考虑重新换药。,3、感染或污染伤口: 原则是引流排脓,必要时拆开缝线,扩大伤口,彻底引流。 伤口内双氧水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有坏死组织的应给于清创,也可以用抗生素纱布填塞伤口内,伤口的周围最好用碘酒两遍酒精三遍脱碘消毒。 感染伤口换药要每天一换。要求及时清除异物、坏死组织、脓液,选择恰当引流物,确保引流通畅。 对化脓切口换药时,一定要仔细擦掉切口处的脓苔,且不能因为患者的疼痛而不碰切口,脓苔除去后要有轻微的血丝渗出,这样才有助于切口愈合。

15、 谨慎掌握抗菌药物使用,除少数例外,原则上不用。,4、切口的脂肪液化: 广泛的敞开切口(脂肪液化的区域全部打开),渗出液培养+药敏以及加强换药。 在初期消毒后在局部的皮下注射庆大霉素,向切口中放置高浓度葡萄糖纱条,每天换药;待创口渗出少后放置油纱刺激肉芽生长,新鲜后二期缝合或蝴蝶胶布拉合。,5、窦道的问题: (1)窦道搔刮:先以探针(条)探清窦道方向及深浅后,用刮匙伸入窦道将其中之坏死组织及异物清除,再放入引流物并保持引流通畅。研究发现,术后切口感染及窦道形成之脓液进行培养,发现约有1/41/3合并有厌氧菌感染,故搔刮后之窦道可填入浸有灭滴灵之纱布条作引流,再配合肌注适当抗菌素及口服灭滴灵,可收到较好效果。 (2)窦道切除:经多次搔刮仍经久不愈且超过三个月以上之腹壁窦道,可行手术切除。切除前须行窦道造影,以了解其深度及走行方向。手术时可先由窦道注入美蓝,沿着色方向切除窦道。,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