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最新编写)(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65060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4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最新编写)(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最新编写)(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最新编写)(最新编写-修订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复习重点内容第一单元 加与减一、【数与代数】1、数的运算。l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书P2P6)(1) 运算: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2)连加、连减、混合(含加减)的三种运算,计算过程中建议分两次计算:先计算出前两个数的结果,再将这个结果与第三个数进行运算。为避免出错,在用竖式计算的过程中也建议用两个竖式计算。计算过程中: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错误典型:被减数是100,在连续

2、退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 和是100,在连续进位的时候学生容易出错。(2) 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A、养成认真读题的习惯,借助用笔标注的方式来帮助自己分析,准确判断是用加法算式还是减法算式来解决问题;B、正确计算并且带上正确的单位,最后写出答。错误典型:题意理解不清:如“书第9页第5题的第(2)小题”a、 表格分析不够仔细:如“书第5页第3题” 第二单元 购物人民币: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2、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3、元、角、分的加法计算:元和元相加,角和角相加,分和分相加,满十分进一角,满十角进一元。例如 8角+ 1元5

3、角=2元5角4、元、角、分的减法计算:元和元相减,角和角相减,分和分相减,单位不同时,要统一单位后计算。5、准确理解题意,抓住“正好”“不同”“几种”等关键词语理解题意。解答后要注意验算。人民币的认识1、根据材质不一样可以分为纸币和硬币两类。2、会认以小数形式表示的价格:小数点前面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角,小数点后第三位表示几分。3、计算人民币时,单位名称相同时直接加减;单位名称不相同时,要先进行换算成相同的再计算。1元=10角 10角=1元 1角=10分 10分=1角 1元=100分 100分=1元4、 人民币比大小,先看元,元谁大,它就大:元相同在看角,角谁大,它就大:角相同

4、再看分,分谁大它就大。5、最后的结果,要满10分进1角,满10角进1元。6、元加元,角加角,元减元,角减角。(相同单位相加减)7、单位名称相同时,可以直接计算:单位名称不同时,要先转化相同单位名称,再计算。8、1元=100分 几个100分就是几元。9、1角=10分 几个10分就是几角。10、元、角、分的认识。l1、 人民币面额:1分、2分、五分1角、2角、五角1元、2元、五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学生会从人民币的大小、颜色、文字等方面去判断面额)2、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a、人民币兑换:(书11页第1题)b、算一算有多少钱:(书11页第2题)c、怎样付钱:(不要求列算式)(书13页第

5、1题)第三单元 数一数与乘法3 4 12 乘数 乘号 乘数 积 读作:3乘4等于12。 (1) 认识乘法算式并理解乘法的意义:1、认识:乘数乘数=积意义: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一定要加数相同才能写成乘法形式 【例】6+6+6+6,是4个6相加,可以改写成46或者64 2、加数不同的,先化成相同加数再改写。8+8+8+8+4+4改成乘法算式:85 或 58 或104或 410 【例】5+5+5+4,加数不相同,不能直接改写,如果要改,只能把“5+5+5”的部分改写:53+4 3、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如34=12写成加法算式是:3+3+3+3=12或4+4+4=12;3、 3+3+3+3=12

6、写成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4、 在加法算式8+8+8+8+8+8中,相同的加数是8。相同的加数的个数是6,写成乘法算式是68或865、 5个6相加的加法算式:6+6+6+6+6+6 乘法算式65或56 不能5+5+5+5+5+57、乘法算式的读写顺序是从左往右。如4乘5只能写成45,不能写成54,同样23只能读作二乘三,不能读作三乘二。4624读作4乘6等于24。读法中的乘号、等于号,读出来都要用语文字表示。 8、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因数因数积。和加法算式一样,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乘法算式中,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9、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1)描述题意:要能够用比较准确的语

7、言描述图意,才能正确地写出乘法算式 描述范例:每架小飞机上有2个小朋友,有这样的4 架小飞机,就是4个2,用42或24表示 (2)有图的题,或者给出加法算式的题,按照图意要能说出是几个几。(3)单一的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种含义。 【例】52,可以表示5个2相加,就是2+2+2+2+2,也可以表示2个5相加,就是5+5。(4)写算式。注意是要求写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 【例】5个2相加。用加法算式就是2+2+2+2+2,用乘法算式就是52或25。如果题目没有说明,两种方法都可以。(5) 虽然写着“相加”,但是相同加数相加就可以直接用乘法算式表示。 【例】4乘6。写出来就是46,题中给的是读法,因

8、数不要交换位置。 【例】4和6相乘 / 求4和6的乘积 / 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6。可以是46,也可以是64。习惯上我们按照题目中数字出现的顺序写46。(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4,就习惯上写64)(6) 熟记表内乘法口诀: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会根据一个乘法口诀推出另外的乘法口诀,如根据“三七二十一”可以推出“五七三十五”(7)个7比3个7多2个7,也就是在21上再加14,即21+14=35。(8)错误典型:a、“口诀”与“读作”混淆:如:37=21,读作:3乘7等于21。口诀:三七二十一(其中的“十”字容易漏掉)b、算式与图形结合:6、 (书79页第5题)7、8、9、10、11、 (

9、书23页第4题)12、13、14、15、 (书21页第1题)16、17、18、19、第四单元 图形的变化1、图形的运动。(不要求纸笔测验)2、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3、折一折,做一做:了解剪一个简单对称图形的操作步骤:对折画得像20、21、22、4、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a、在游戏中感受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的变化。b、能够区别出物体运动的方式是平移还是旋转:平移物体在运动中自身的方向不会变化。c、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物体平移和旋转运动的现象。5、欣赏6、欣赏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乘法:1、 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例: (1) 图中表示3个4相加,乘法算式是:

10、34=12或43=12 (2) 1把 的单价是6元,买3把需要多少元? 算式是:36=18(元)或63=18(元)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可以用乘法计算。 例:(1)小明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5倍,爸爸今年多少岁? 算式是:57=35(岁)或75=35(岁) (2)香蕉有多少个? 苹果: 香蕉: 算式是:53=15(个)或35=15(个)3、已知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求一个数用乘法。4、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5、解决间隔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楚共有多少个间隔,每个间隔的距离是几,就是有几个几,用乘法计算。6、锯木头时,次数+1=段数,段数-1=次数。锯的次数=段数-1第六单元 测

11、量1、 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cm)、米(m)作单位。2、 测量较短物体长度时,用厘米做单位比较合适;测量较长物体长度时,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3、 1米=100厘米 米可以用m表示 1m=100cm4、 一扎长大约10厘米5、 食指宽约1厘米6、 教室长8米55厘米7、 一米大约5只铅笔长8、 教室门宽约1米9、 测量之前要有统一的标准。 厘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也可以写作cm。通常,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一段对准尺子的0刻度。10、 1米=3尺 1尺=10寸 1米=30 寸11、 画线段注意: 1,画直线2,直线两端有点 3, 标上几厘米b、在测量的时候注意观察是否从尺子的“0”刻度开始,

12、如果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则可以直接读出物体的长度;如果不是从“0”刻度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可以通过数格子(即一个大格子就是一厘米)或是用物体末端对准的数减去起点对准的数,如:常用的“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相隔”1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相隔”2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我们又从中导出了7个单位转换的公式分别是:1米=10分米 1m=10dm1分米=10厘米 1dm=10cm1厘米=10毫米 1cm=10mm 1米=100厘米 1m=100cm1分米=100毫米 1dm=100mm1米=1000毫米 1m=1000mm1千米=1000米 1km=100

13、0m27、我们还学习了1厘米中有(10)个小格,每小格的长是1毫米。 1分米大约有手掌这么长。1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 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 5、长度单位: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用字母表示是: km、 m、 dm、 cm、 mm 。第七单元 分一分与除法12 4 3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读作:12除以4等于3。总数 每份数 = 份数总数 份数 = 每份数一倍数 倍数 = 几倍数几倍数 倍数 = 1倍数第八单元:69的乘法口诀第九单元 除法除法:1、 平均分就是要分得一样多。2、 平均分有两种情况:平均分成几份。例:平均每袋装( )个篮球。 算式:123=4(个)每几个分一份。 例:把下面的苹果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2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算式:122=6(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