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二单元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4565037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二单元1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五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二单元1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五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二单元1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五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二单元1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五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二单元1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二单元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数学下集体备课二单元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麻城乡小学集体备课教案年级 五 年 级学科 数学第十册单元 第 二 章主备 何 光 勇五年级数学备课组2012 年 3 月第二章教学内 容 第二章 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经历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表面积、体积与容积的了解。2、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数学含义。3、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4、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系、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和对表面积、体积、容积的理解。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3、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

2、、分析、联系、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力。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亲历探究特征认识概念形成,应用解题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几何形体的内在联系,感悟学科的魅力,丰富数感。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方法。2、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系、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教学难点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联系、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力。教时分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1 课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 课时 体积和体积单位 4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2 课时解决问题 2 课时整理与复习 2 课时合计 14

3、 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437 页的例 1、例 2 以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对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过程。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形成良好的空间观念。教学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纸盒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 计导入新课图上有些什么建筑物、设施呢?师:能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吗?师:在这幅图中,你有什么关心的数学问题要问吗?师:要解决这些问题,你又会想到些什么呢?师: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

4、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知识。(引入课题)新课教学1 摸一摸,认一认师:今天你们带来了哪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呢?展示给大家看看吧。师: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称作立体图形。(投影出示直观立体图)师:请大家摸摸看,这些物体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呢?师:你能指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吗?(课件展示各部分名称)师:刚才同学们指出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而两个面相接的边称为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师:请给你的同桌介绍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面、棱、顶点吧!2 探索特征师: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你会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汇报:长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 12 条棱,8 个顶

5、点。正方体有 6 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有 12 条棱,8 个顶点。课件演示:让长方体、正方体旋转,清晰有序地显示 6 个面。学生有序地数出这 6 个面。师: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吗?师:怎样来证明这个结论呢?请小组的同学想一想、试一试吧。学生讨论汇报:师:在长方体中,像这样相等的面有几组呢?师:长方体、正方体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生观察后汇报:我认为正方体的每一条棱都是一样长的,长方体中有的棱相等。师: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动手来量一量吧,并把相同长度的棱指给你的同桌看。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正方体 12 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 12条棱可以分为 3 组,每组的 4 条棱相等。(边说边比划)

6、师: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 3 条棱长度一样吗?师:像这样的 3 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课件出示棱的名称,同桌相互指一指。课件展示:将一个长、宽、高不相等的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师:再想想:正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师:正方体的 12 条棱都是一样长,我们就不再分长、宽、高了,把它们都称作棱。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呢?(板书:方体、正方体的关系)3 小结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想一想它们是一种什么图形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课堂练习练习九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对有困难的学生

7、给予辅导。练习九第 2 题。先让学生说说哪里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再分别指出其长度。其中有特殊的长方体吗,这时的长、宽、高还可以怎么说?板书设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 正方体(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 6 个面 6 个面棱 12 条棱 12 条棱顶点 8 个顶点 8 个顶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9 页剪一剪的活动 1,第 41 页练习十第 1 题。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侧面展开图)。2、能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3、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表面积的含义。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

8、观念。教学重点 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计算。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准备 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 计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新课教学1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的意义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我们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有 6 个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部分,我们就称这 6 个面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我们能看到或摸到的这些部分都是这个物体的表面。师:(出示三棱柱模型)它的表面是由几个面组成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师:请大家拿出一件自己喜欢的物体,像刚才那

9、样把它的表面介绍给你的同桌。2 剪一剪,看一看师:为了更好地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我们把它们剪开来看看,怎么样?3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师:通过剪一剪,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大小。像这样,一个物体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板书:一个物体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呢?(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课堂活动1、实际操作练习十第 1 题。学生独立完成,个别辅导。2、判断(1)长方体的 6 个面一定是长方形。()(2)正方体 6 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

10、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 4 个面面积相等。()(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板书设计 一个物体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 6 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9 页例 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4、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 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确定长方体每一个面的长和宽。教

11、学准备 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可展开)。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剪刀。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 计复习准备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谁来说说什么是它们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指名摸它的表面。师:我们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面的特征,也会计算每个面的面积,今天就运用这些知识来计算它们的表面积。新课教学1 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例 1:制作下面这样一个长方体的纸盒,至少需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师:请大家想一想,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4 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

12、面积的计算方法。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师:为什么求出这 3 个面的面积和,再乘 2 就可以了?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师:观察真仔细,归纳能力真强。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2 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汇报交流。师:能给大家讲讲你的想法吗?师: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生: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师板书)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

13、问吗?课堂活动1、练习十第 2 题。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然后集体评析。2、练习十第 3 题。先独立完成,再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板书设计例 1:制作左图这样一个长方体纸盒。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8 厘米5 厘米4 厘米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0 页的例 2 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和同伴间协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 用长

14、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 计创设情境师: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师:(出示一个纸做的袋子)想知道做这样一个漂亮的纸袋子需要多少纸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呢?师:今天我们就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探究学习1、教学例 2让学生齐读例 2。师: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看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让学生先试着计算,再交流汇报。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师: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2、试一试师:做这样一个灯笼(上下都是空的),至少需要多少

15、红绸?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来思考应算哪几个面,再独立解决。汇报交流:师:他的思考方法很独特,明白这样算的原因吗?再把你喜欢的计算方法给同桌说说吧。师:在解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结合实际来思考问题)课堂活动1、教科书第 41 页的课堂活动第 1 题让学生 4 人小组先猜一猜摆成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会不会相等,再动手摆一摆,算一算。汇报交流:师:为什么表面积会减少呢?师:表面积的大小是否与摆成的形状有关呢?2、课堂活动 2先动手量出计算表面积需要的数据,再算一算,然后同桌间相互交流,进一步知道计算表面积需要哪些数据,以及应怎样算长方体的表面积。3、课堂活动 3量一量,算一算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书皮纸。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