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编号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564995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4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1编号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61编号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61编号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61编号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61编号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1编号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1编号2017年高考真题(全国II卷)语文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 II 卷卷 语文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5 分)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9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不使 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洋为 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大量生产与 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发展的走向, 带

2、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外贸易,青花瓷 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不会成为中国瓷器 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中外交往的繁盛 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 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统天 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水,与 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

3、国瓷器的代表,进而走向世界,最终万里同风,成 为世界时尚。 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而时尚兴盛则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因此,瓷 器的演变之所以引人注目,还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向多元社会的转型同步。瓷器的演 变与社会变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使我们对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如果说以往人们所 了解的明初是一个复兴传统的时代,其文化特征是回归传统,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 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事实上,与明代中外文明 的交流高峰密切相关,明代中国正是通过与海外交流而走向开放和进步的,青花瓷的两次外销 高峰就反映了这一点。第一次在亚非掀起了中

4、国风,第二次则兴起了欧美的中国风。可见,明 代不仅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正是中外文 明的交融,成功推动了中国瓷器从单色走向多彩的转型,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 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摘编自万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郑和下西洋推动了瓷器生产、销售和技术创新,带来了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发展进入新阶段,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 C明代社会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动瓷器

5、从单色走向多彩,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 B文章从民窑崛起、商业化和风格变化等方面论述了青花瓷成为世界时尚的过程。 C文章论述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为中外交往推动明代社会转型的观点提供了例证。 D文章提出问题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论证了崛起带来的影响。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为商品大量生产和外销,青花瓷可能就不会崛起。 B时尚兴盛是社会快速变化的标志,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 C青花瓷外

6、销掀起世界性的中国风,可见青花瓷对明代的世界影响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领了世界时尚,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应注重社会的多元和开放。 【答案】 1A 2A 3B 【解析】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 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概括文章的内 容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2试题分析:A 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 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

7、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认真审题,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认 真辨析所给的选项,把文本的信息和选项进行比较,看选项有无改变文章的表述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B 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 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名师点睛】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并认真研读每个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 有关联的文字,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的表述是否一致,最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8、。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2 分)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46 题。 (12 分) 窗子以外林徽因 话从哪里说起?等到你要说话,什么话都是那样渺茫地找不到个源头。 此刻,就在我眼帘底下坐着,是四个乡下人的背影:一个头上包着黯黑的白布,两个褪色 的蓝布,又一个光头。他们支起膝盖,半蹲半坐的,在溪沿的短墙上休息。每人手里一件简单 的东西 : 一个是白木棒, 一个篮子, 那两个在树荫底下我看不清楚。 无疑地他们已经走了许多路, 再过一刻,抽完一筒旱烟以后,是还要走许多路的。兰花烟的香味频频随着微风,袭到我官觉 上来,模糊中还有几段山西梆子的声调,虽然他们坐的地方是在我廊子的铁

9、纱窗以外。 永远是窗子以外,不是铁纱窗就是玻璃窗,总而言之,窗子以外! 所有的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全在那里的,你并不是不能看到,只不过是永远地 在你窗子以外罢了。 多少百里的平原土地, 多少区域的起伏的山峦, 昨天由窗子外映进你的眼帘, 那是多少生命日夜在活动着的所在 ; 每一根青的什么麦黍, 都有人流过汗 ; 每一粒黄的什么米粟, 都有人吃去;其间还有的是周折,是热闹,是紧张!可是你则并不一定能看见,因为那所有的 周折,热闹,紧张,全都在你窗子以外展演着。 在家里罢,你坐在书房里,窗子以外的景物本就有限。那里两树马缨,几棵丁香;榆叶梅 横出疯权的一大枝;海棠因为缺乏阳光,每年只开个两

10、三朵叶子上满是虫蚁吃的创痕,还 卷着一点焦黄的边 ; 廊子幽秀地开着扇子式,六边形的格子窗,透过外院的日光,外院的杂音。 什么送煤的来了,偶然你看到一个两个被煤炭染成黔黑的脸;什么米送到了,一个人掮着一大 口袋在背上,慢慢踱过屏门;还有自来水,电灯、电话公司来收账的,胸口斜挂着皮口袋,手 里推着一辆自行车;更有时厨子来个朋友了,满脸的笑容,“好呀,好呀,”地走进门房;什 么赵妈的丈夫来拿钱了,那是每月一号一点都不差的,早来了你就听到两个人唧唧哝哝争吵的 声浪。那里不是没有颜色、声音、生的一切活动,只是他们和你总隔个窗子,扇子式的, 六边形的,纱的,玻璃的! 你气闷了,把笔一搁说,这叫做什么生活

11、!检点行装说,走了,走了,这沉闷没有生气的 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子过活去。健康的旅行既可以看看山水古刹的名胜,又可以知 道点内地纯朴的人情风俗。走了,走了,天气还不算太坏,就是走他一个月六礼拜也是值得的。 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不错,许多时髦的学者常常骄傲 地带上“考察”的神气,架上科学的眼镜,偶然走到哪里一个陌生的地方瞭望,但那无形中的 窗子是仍然存在的。不信,你检查他们的行李,有谁不带着罐头食品,帆布床,以及别的证明 你还在你窗子以内的种种零星用品,你再摸一摸他们的皮包,那里短不了有些钞票;一到一个 地方,你有的是一个提梁的小小世界。不管你的窗子朝向哪里

12、望,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 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隐隐约约你看到一些颜色,听到一些声音,如果你私下满足了, 那也没有什么,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二段描写窗外四个乡下人的背影,笔触细致,表露出观看者对他们的陌生与好奇, 并引发下文关于窗子内外的感叹。 B既然所有活动的颜色、声音、生的滋味,永远都只在窗子之外,那么通过健康的旅行, 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 C本文写“时髦的学者”架上“科学的眼镜” ,到陌生的地方“瞭望” ,是以调侃的方式来

13、 讥刺他们的“考察”不过是浮光掠影罢了。 D开头的“话从哪里说起”一句看似多余而突兀,但读完全文之后,就会明白作者正是 从那种渺茫之感开始梳理自己思路的。 5结合全文,说明文中“窗子”的含意。 (5 分) 6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 析。 (6 分) 【答案】 4B 5 有形的各种窗子 ; 无形的窗子, 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 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 ; 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学 . 6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 的约束 ; 以拉家常的口吻娓

14、娓道来, 更显亲切,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 ; 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每点 2 分) 【解析】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 析综合 C。 【技巧点拨】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 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 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对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情感、人物的形态表述不当,赏析一般 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如本题 B 项文意分析不当。 5试题分析 : 本题主要考查语句内涵。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

15、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 炼中心意思即可。主要抓住“窗子”的本意和比喻义,如窗子既是指现实世界中的窗子, 窗子又是指隔绝自己生活与他人世界的象征。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技巧点拨】理解词语的含义,主要包括基本义、比喻义和语境义。把握词语的基本义要从分 析词语的来源、词类、结构入手,对概念的理解,要准确判断概念的本质属性。理解与确 认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注意从整体阅读理解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去 分析, 在明确词语所在语句的句意、 所在

16、段落的含义、 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如本题“窗子”可以指有形的各种窗子;无形的窗子;心灵之窗等。 【考点定位】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技巧点拨】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 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 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 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如本题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 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小题,12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总量也在不断加大,部 分城市在市郊露天堆放垃圾,对天气、土壤、水的环境造成污染。大量餐厨垃圾与其他垃圾混 合填埋或焚烧,产生有毒物质,威胁着居民健康,这种现象正在向农村地区漫延。 垃圾分类作为垃圾处理的前端环节,其作用早已得到世界的公认,分类收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