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最新编写-修订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4564685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96.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最新编写-修订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最新编写-修订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最新编写-修订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学免疫学课后思考题(六版) 1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 : 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 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 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 细胞 B 细胞和 NK 分化发育的产所 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 B 细胞(在外周) 活化 B 细胞随 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 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 IgG,释放入血。 (注 : 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 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T 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

2、阳性选择获得 MHC 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免疫调节 : 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 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 T 细胞)的发育。 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 T 细胞的 TCR 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 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 细胞和 B 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 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 细胞和 B 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

3、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 B-1 细胞产生分泌 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 APC 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 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 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 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 及肿瘤细胞的 DNA、组蛋白 b 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

4、 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 AA 的 Ag 免疫原性强。 d 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 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 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 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 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 应用和类型。 医学免疫学课后思考题(六版) 2 佐剂:要适量,太高或太低易造成耐受;弗氏佐剂诱导 IgG,明矾佐剂诱导 IgE 免疫途径:皮内皮下腹腔注射、静脉注射口服(耐受) 五试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和功能 如图 4-2/P35,图 4-3/P36。 Ig 由基本结构和其他成分组成

5、。 基本结构由外侧的 2 轻链和里侧的 2 重链组成,轻链和重链、重链之间借链间 2 硫键连接, 轻链和重链均可分为可变区(重链近 N 端 1/4 和轻链近 N 端 1/2)和恒定区(轻链近 C 端 1/2 和重链近 C 端 3/4),其中每个可变区可内间断存在 3 个高变区和 4 个骨架区,轻链可变区 和恒定区均含一个结构域, 重链可变区含一个结构域而恒定区含 3-4 个结构域(IgG、 IgAIgD 含 3 个,IgM、IgE 含 4 个)。 其他成分起多聚 Ig 和稳定多聚 Ig 的作用,包括 J 链和分泌片,2 个 IgA 借 J 链连接成二聚 体 sIgA,而分泌片稳定二聚体,5 个

6、 IgM 借 J 链连接成五聚体。 V 区功能中和毒素和阻断病原体入侵,6 个 CDR 识别、结合一个抗原表位。 C 区功能、补体结合位点功能:激活补体,IgM、IgG1、IgG3、IgG2(较弱)和抗CH2CH3 原结合借经典途径激活补体,IgA、IgG4、IgE 形成聚合物后借旁路 途经激活补体。 Fc 段和 FcR 结合的功能:调理作用(Ag-IgG 的 Fc 段与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 胞 表面的 FcR 结合增强其吞噬功能)和联合调理作用(Ag-IgG 的 Fc 段+中、巨细胞 FcR, Ag-C3b/C4b+中、 巨细胞 C3R/C4R 促进吞噬作用) ADCC(靶细胞抗原-Ig 的

7、Fc 段+Nk、 中、 巨细胞 FcR,直接杀伤靶细胞) 介导 I 型超敏反应(IgE 为亲细胞致敏性 Ig,IgE 的 Fc 段+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 FcR,引起过敏反应。) 穿过胎盘和粘膜介导固有免疫: IgG(1、3、4)唯一通过胎盘(含 FcR),IgA 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含 FcR)。 六试比较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异同点 IgG: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合成,血清和组织液中含量最高的 Ig,有 4 个亚类 IgG1-4; 功能主要在再次免疫中分泌是机体抗感染的主力军(亲和力高+分布广泛); IgG1、3、4 穿过胎盘,新生儿抗感染; IgG1、3、2 的、补体结合位点,通过经典途径活

8、化补体;CH2CH3 IgG1、3 的 Fc 段与某些细胞上的 FcR 结合发挥调理、联合调理、ADCC 作用; IgG1、2、4 的 Fc 段与葡萄球菌蛋白 A/SPA 结合,可纯化抗体 引起 II、 III 型超敏反应的的某些自身抗体(如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抗核抗体)也是 IgG。 IgM: 合成最早-胚胎后期开始合成,含量第三,无铰链区(因而最耐蛋白水解酶)有 2 个亚类 IgM1、2,均有 mIgM(单价)和 sIgM(五聚体,分子量最大 Ig) 功能初次免疫中最早产生的 Ig,抗感染的先头部队。 mIgM 构成 BCR,B 细胞只表达 mIgM 表示其未成熟; sIgM 为天然血型抗

9、体,血型不合导致溶血。 sIgM 含 10 个 Fab 段(本结合 10 个抗原表位而是 10 价 Ig, 实际 5 价)因而激活补体 效率最强 胎儿诊断:脐周血中 IgM ,胎儿宫内感染。 IgA:出生后 4-6 开始合成,含量第二,有 2 亚类 IgA1-2,均含血清型(单体)和分泌型(二 聚体, 含分泌片,抗蛋白酶水解) 功能:SIgA 可穿过消化道、呼吸道粘膜,因而sIgA 穿过粘膜进入母乳,新生儿消化 医学免疫学课后思考题(六版) 3 道吸收母乳中 sIgA 得到自然被动免疫;sIgA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在粘膜表面阻止病原体 粘附、中和毒素,机体抗感染的边防军。 IgD:随时可合成,

10、含量第四,无亚类和 J 链,铰链区最长而易被蛋白酶水解而寿命最短 功能:mIgD 构成 BCR,B 细胞表达 mIgD+mIgM 为成熟的初始 B 细胞,活化的 B 细胞和记忆 B 细胞 mIgD 消失。 IgE:最晚产生,血清浓度最低,无铰链区,由粘膜下淋巴组织的浆细胞分泌 功能亲细胞致敏抗体,其 Fc 段的、结构域易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高亲和CH2CH3 力的 Fc R I(IgE Fc 受体)结合引起 I 型超敏反应;抗寄生虫免疫。 七补体激活的三条途径比较和生物学意义 经典途径旁路途经MBL 途径 激活物IgG、IgM-Ag 复合物保护病原体的成分N 氨基半乳糖、甘露糖 C3 转化

11、酶活化的 C4b2a活化的 C3bBbP活化的 C4b2a C5 转化酶活化的 C4b2a3b活化的BpC3bn活化的 C4b2a3b 起始补体C1qC3凝集素 生物学意义后期、再次感染最早、初次感染早期,初次感染 种系发育最迟最早旁路到经典的过渡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活化最终组装 MAC 介导细胞溶解效应 : 溶菌、 溶解病毒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即溶解红细胞、 血小板、有核细胞;参与宿主抗细菌和抗病毒。 活化过程中活性裂解片段的生物学功能: 调理作用, C3b、 C4b 附着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表面, 并与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表面的 CR1、 CR3、CR4 结合促进吞噬作用。 炎症介质,过敏

12、毒素:C3a、C5a;趋化因子:C5a 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诱导激活 免疫粘附,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避免过渡堆积。 八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多为小分子多肽;较低浓度即发挥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高亲和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以自 分泌、旁分泌或内分泌形式发挥作用;具有多效性、重叠性、拮抗或协同性,网络性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 直接杀伤、调节免疫应答、刺激造血和参与创伤修复促进凋亡,直接杀伤靶细胞 : TNF- 。LT- 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 调节免疫应答包括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对 DC,IL-1 、TNF- 促进 iDC 分化、IFN- 上调 DC 的 MHC

13、 分子表达, 趋化因子调节 DC 迁移和归巢 ; 对单核-巨噬细胞, MCP/单核细胞趋化 P 趋化其到达炎症部位, IL-2、 IFN- 、 M-CSF、 GM-CSF 刺激活化、 IFN- 上调的其 MHC 分子表达, TGF- 、 IL-10、 IL-13 抑制其功能;对中性粒细胞,炎症产生因子,IL-1 、TNF- 、IF-6、8 促进中性粒细胞达到 炎症部位、 CSF 激活它 ; 对 NK, IL-15 早期促分化, IL-2、 15、 12、 18 促杀伤 ; NK T 细胞, IL-2、 12、 18、IFN- 活化、促杀伤;T 细胞,受肠道上皮和巨噬细胞产生的 IL-1、7、1

14、2、15 的激 活 调节适应性免疫:B 细胞,IL-4、5、6、13+TNF 刺激活化,多 Th、DC 分泌的细胞因子促其 抗体类别转化(IL-4 促 IgG1 和 IgE,IL-5、TNF- 促 IgA);对T 细胞,IL-2、7、18 促其 增殖,IL-12、IFN- 促 Th0 向 Th1 分化,IL-4 促 Th0 向 Th2 分化,IL-1 +IL-6 联合促进 Th0 向 Th17 分化、IL-23 促进 Th17 增殖,TGF- 促 Treg 分化,IL-2、6、IFN- 促 CTL 分化且促 杀伤。 刺激造血:作用造血干细胞,IL-3 和干细胞因子;作用于髓样祖细胞和髓系细胞,

15、GM-CSF 医学免疫学课后思考题(六版) 4 促髓样祖细胞分化、 M-CSF促向单核-巨噬细胞细胞分化、 G-CSF促向中性粒细胞分化 ; 作用于淋巴样干细胞,IL-7 促向 T、B 细胞分化发育;作用单个谱系细胞,红细胞 生成素促向红细胞分化、 血小板生成素和 IL-11 促向血小板分化、 IL-15 促向 NK 细 胞分化。 参与创伤修复:生长因子的作用。 注 TGF- 抑制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作用。 九白细胞分化抗原、CD 分子、粘附分子的基本概念 白细胞分化抗原 : 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谱系分化的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 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分子,广泛表达在白细胞

16、、红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谱 系及许多非造血细胞上,大部分为糖蛋白少数为 C 水化合物。 CD: 应用以单克隆抗体鉴定为主的方法,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分化 抗原称 CD。CD 分子具有参与细胞的识别、粘附和活化等功能。 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细胞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接触和结合(或粘附)的膜表面糖蛋白。 分布于细胞表面或细胞外基质中,以配体-受体相对应的形式发挥作用。 十比较 HLA I 类分子和 II 类分子 HLA 抗原分子结构肽结合结构域表达特点表达细胞功能 I 类链2 m链1 + 2共显性有核细胞见上 II 类链链和1 + 1共显性APC、活化 T见上 十一MHC 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作为抗原提呈分子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1)在适应性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经典的 MHC I、II 类分子分别提呈内源性抗原和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