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1《战后世界新格局》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4563841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1《战后世界新格局》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1《战后世界新格局》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1《战后世界新格局》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1《战后世界新格局》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1《战后世界新格局》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1《战后世界新格局》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历史与社会1.1《战后世界新格局》名师教案人教新课标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第一课战后世界新格局课程标准1 以“冷战 ”的形成和结束为线索,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格局的变化。2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区域性战争的实例中,找出导致区域性冲突的多种因素。教学要求1. 分析雅尔塔协定的有关内容和具体事件,理解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格局的影响。2. 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版图,说明“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是东西方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3. 收集课内课外资料,列举美苏争霸与“冷战”的种种表现,解释“冷战”的含义。4. 通过典型事例,描述亚非拉殖民地国家的觉醒与殖民体系瓦解的历史意义。5. 以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与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独立的努力为例,感受科技革

2、命浪潮下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现代化追求。结构分析雅尔 塔协定及影响两大军事集团“冷战”与“两极”冷战的具体表现“ 铁幕演说”战后世界美苏争霸杜鲁门主义新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与独立殖民体系瓦解与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会议)各国的现代化追求追求现代化发达国家亚非拉( 四小龙、 77 国集团、石油危机)本课教学时间为二课时具体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两极”与“冷战”教学导入 :教师提问:雅尔塔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此次会议对第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问题教师在新课前作为学生自主探究题完成)学生回答: 1945 年 2 月 4 11 日,美、苏、英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

3、半岛的雅尔塔召开会议,经过激烈的争论,达成了雅尔塔协定。其主要内容有:苏、美、英三国分区占领德国, 以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及其重新发动战争的一切条件;欧洲战争结束后三个月,苏联- 1 -名校名 推荐参加对日作战;在即将建立的联合国中,中、美、苏、英、法为安全理事会常任国,并拥有对安理会决议的否决权。教师在学生讨论雅尔塔会议影响的基础上加以概括并导入新课。新课教学:1、教师总结雅尔塔会议影响: 雅尔塔会议最重要的影响是在战后形成了维持世界格局的雅尔塔体系,即美、 英、法三国划分了势力范围和维持战后三大国合作。 雅尔塔体制是三大国政治交易的产物, 它反映了三国企图依靠“大国一致原则”以及新划分的势力

4、范围来缓和彼此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使战后世界顺利地由战争转入和平。 雅尔塔体制也带有浓厚的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体制的主要设计者是罗斯福, 他的目的是协调三国, 特别是美苏之间的关系,通过大国合作的途径来实现美国队战后的世界的控制,雅尔塔体制后来导致产生了两大社会制度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2、教师联系课文内容,提出以下问题。战后,美国推行怎样的全球战略?(称霸全权,反苏)为什么?(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 欲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称霸世界,而共产主义制度将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是它的主要敌人。)为什么美国将称霸重点放在欧洲?(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虽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

5、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可以说在当时谁掌握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3、美国在称霸全球反苏的战略中采取怎样的政策?有哪些表现?冷战及冷战的含义见书本第4 页。“冷战”政策的表现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总结回答“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第一、冷战政策在军事政治上的表现是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教师应充分利用图1-2 ,指导学生阅读图例说明,让他们分别说出北约、华约组织包括的成员国,然后,提出以下问题。阅读北约的有关规定,说说北约组织的最突出特点是什么。(集体防御,美国和加拿大联合西欧一些国家共同与苏联抗衡。)华约 组织成立的主要目的有哪些?(苏联联合东欧

6、国家成立华约,既用来同美国和西欧抗衡,也可以此进一步控制东欧。)B、完成活动题,训练和考查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同时加强史地知识的联系与运用。让学生认识到北约主要集中在西欧和南欧,针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华约主要集中在东欧和苏联, 针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是同北约抗衡的欧洲军事集团。进而明确 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标志。第二、冷战政策在舆论上的表现是丘吉尔发表的“铁幕演说”,它是冷战的信号。- 2 -名校名 推荐第三、冷战政策在政治上的表现是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宣告美苏战时同盟破裂 , 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教师在上述教学中可开发教材,引进材料以加强对“冷战”的理解。同时教师还

7、应结合在图 1-3 至图 1-6 中,加深学生对冷战的理解(图1 3 东柏林建起柏林墙,加强意识形态的控制,图1 6 美国侵越战争,遏制共产主义)。教师过渡解释语:六十年代,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七十年代,欧共体和日本经济崛起,要求在经济政治上独立自主、不愿唯美国马首是瞻,于是,资本主义阵营分裂,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终为美苏争霸所取代。4、美苏争霸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美苏争霸:双方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特别是核武器的疯狂军备竞赛;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 思考古巴导弹危机为什么没有导致战争爆发?(20 世纪 60 年代初,美苏两国都具备相当的军事实力

8、,拥有足以毁灭地球的核武器,当时确实出现剑拔弩张的局面。但也正因为如此,双方互相威慑,彼此牵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另外,苏联军事实力稍逊于美国,赫鲁晓夫只好妥协,最终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教师可补充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 年代至 60 年代,其特征是互有攻守,其代表性事件是古巴导弹危机;第二阶段60 至 70 年代,其特征是苏攻美守,其代表性事件是苏联进攻阿富汗、尼克松调整对外政策;第三阶段80 年代,其特征是美攻苏守,代表性事件是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5、完成书本第7 页活动内容。(略)第二课时殖民体系的瓦解与各国的现代化追求教学导入

9、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亚洲各国除日本外,都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亚洲人民曾多次掀起反抗殖民统治的斗争。二战结束后, 日本在亚洲的殖民统治崩溃,但英、法、美、荷等殖民主义者又卷土重来,企图恢复它们过去的殖民统治。但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为战后初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时机,同时二战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进行反帝的民族解放运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后初期的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亚洲形成高潮。新课教学:1、教师呈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亚洲国家独立形势图,让学生在地图指出亚洲哪些国家在20 世纪 40 年代获得独立。 在此基础上提问: 亚洲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有

10、哪三个;“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尼赫鲁1947- 3 -名校名 推荐年 8 月语)。这是印度什么时刻?(独立)印度独立有何意义?(印度是欧洲殖民者在亚洲最大的殖民地,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的冲击力量是可想而知的)。2、教师呈现非洲大陆的独立进程,首先让学生找出1956 年前非洲政治版图中的独立国家。 (只有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利比亚和埃及4 个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从图中可看出,当时约有90%的地区仍为殖民地。)接着教师让学生从图中观察到:第一、非洲大陆的民族解放运动分为几个阶段(战后初期,为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始阶段; 20 世纪 50 年代初至 60 年代,

11、有 39 个国家获得独立, 为全面展开阶段,特别是 1960 年将民族解放运动推向高潮; 70 80 年代,有 9 个国家获得独立,为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阶段。强调: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第二、非洲年是指哪一年?共有多少个国家独立?(此问题可在课前让学生查资料并在地图上标注)第三、完成书本第9 页活动题。 历史上,非洲曾遭受过英、法、德、意等国的殖民统治。 从沙特阿拉伯的吉达港到黑海的康斯坦察港,经苏伊士运河比绕过好望角可缩短86%的距离;同样,从荷兰的鹿特丹到日本的东京,也可缩短23%的距离。每年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货物量占全世界海运货物总量的14%。苏伊士运河船只通行费收入巨大

12、,可成为埃及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2003 年,苏伊士运河收入达到25.7 亿美元。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获利甚丰,对于恢复和发展埃及经济至关重要。3、关于亚非会议的教学教师首先出示图片、适当补充会议内容,有条件的话可播放纪录片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片段,然后教师提问: 为什么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亚非国家要召开一次自己的会议?(二战后,亚非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碎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亚非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中国在其中起了什么重要作用?(亚非会议是二战后获得独立的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殖民国家参

13、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地区重大问题的国际会议。它的召开, 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的共同愿望。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原则,赢得了与会国代表团的赞成,保证了这次会议的成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在今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原则?(略。 “五项原则”的提出符合广大亚非拉国家的共同利益,是发展中国家争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关系的基本原则。同时,它又是 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在世界和平与发展大潮下,它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 4 -名校名 推荐教师总结:亚非拉国家的民族解放与独立,宣告了殖民体系的瓦解;在此基础上召开的亚非会议, 则要求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两者均是战后第三世界( 或发展中国家 ) 在政治上兴起的标志。与此同时,各国都在谋求现代化, 但教师应把现代化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也追求国际经济新秩序、追求现代化。4、各国的现代化追求(1)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追求,建议教师不必过多展开,可作如下简介:19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