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淇县高中数学上学期 2.2.1《对数与对对数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3568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淇县高中数学上学期 2.2.1《对数与对对数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河南省淇县高中数学上学期 2.2.1《对数与对对数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河南省淇县高中数学上学期 2.2.1《对数与对对数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河南省淇县高中数学上学期 2.2.1《对数与对对数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河南省淇县高中数学上学期 2.2.1《对数与对对数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淇县高中数学上学期 2.2.1《对数与对对数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淇县高中数学上学期 2.2.1《对数与对对数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淇县2012-2013学年高中数学上学期 2.2.1对数与对对数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河南省淇县2012-2013学年高中数学上学期 2.2.1对数与对对数运算导学案 新人教B版必修1【温馨寄语】最美的年龄为最纯的梦想尽最大的努力。【学习目标】理解对数的概念,能够说明对数与指数的关系,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相互转化.【预习目标】知道对数的概念,对数与指数的关系.【预习指导】探究:假设2002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a亿元,如果每年平均增长8%,那么经过多少年国民生产总值是2002年的2倍?也就是已知底数和幂的值,求指数你能看得出来吗?怎样求呢?新知:1. 对数的概念.一般地,如果,那么数

2、 x叫做以a为底 N的对数. 记作 ,其中a叫做对数的底数,N叫做真数.2. 对数与指数的关系.一般地,如果(a0, a1)的b次幂等于,就是,那么数b叫做以a为底的对数,记作, 3. 常用对数.我们通常将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常用对数简记为lgN 例如:简记作lg5; 简记作 .4. 自然对数.在科学技术中常使用以无理数e=2.71828为底的对数,以e为底的对数叫自然对数,并把自然对数简记作例如:简记作; 简记作 反思:1.是不是所有的实数都有对数?中的可以取哪些值? 负数与零是否有对数?为什么? 2. , .3.底数的取值范围是 ,真数的取值范围 4. , 【知识链接】对数的

3、概念难以理解,对数的符号初学时不太好掌握,学习时要抓住对数与指数的相互联系,深刻理解对数与指数间的关系,将有助于掌握对数的概念,对于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简单对数值的计算,要多做练习。对数运算是指数运算的逆向运算,做题时应注意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能力。【典型例题】例1将下列指数式写成对数式,对数式写成指数式(1); (2) ; (3) ; (4)例2求下列各式中的的值 (1); (2); (3); (4)例3计算 (1); (2); (3); (4) 2.2.1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1)达标检测1. 若,则( ) A. 4 B. 6 C. 8 D. 92. = ( )A. 1 B. 1 C. 2

4、D. 23. 对数式中,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 B(2,5)C D 4.若,则x=_,若,则y=_5. 计算:(1); (2)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数学学科使用时间:2012年第4周编写教师:李飞雪 审核组长:左建霞 审核主任:王洪瑞2.2.1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2)预习学案【温馨寄语】幸运是留给有实力的人。【学习目标】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能运用对数运算法则解决问题.【预习目标】知道对数的运算性质,理解推导这些法则的依据和过程.【预习指导】 复习:1.对数定义:如果,那么数 x叫做 ,记作 .2.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 . 3.幂的运算性质.(1)=

5、 ;(2)= ;(3)= .探究:问题:由,如何探讨和、之间的关系?设, ,由对数的定义可得:, , ,即得.新知:对数运算性质.如果,M 0, N 0 有:(1);(2) ;(3)反思:1.自然语言如何叙述三条性质? 2.性质的证明思路.3.对数的运算性质可否逆用?【知识链接】对数的运算法则与指数的运算法则的联系:式子运 算 性 质【典型例题】例1用,表示下列各式. .例2计算.(1); (2); (3); (4).例3计算.(1) ; (2) .例4已知, 求2.2.1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2)达标检测1.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 BC D2. 如果,那么( ) Ax=a+3bc B C

6、Dx=a+b3c34. 计算(1) ; (2) 5. 计算(1); (2) 20122013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数学学科使用时间:2012年第4周编写教师:李飞雪 审核组长:左建霞 审核主任:王洪瑞2.2.1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3)预习学案【温馨寄语】此刻睡觉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学习目标】1 了解对数的换底公式及其推导;2 能应用对数的相关公式进行化简、求值、证明;3运用对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预习目标】能应用对数的相关公式进行简单的化简、求值、证明【预习指导】复习:对数的运算法则如果 a0,a 1,M0, N0 有: , , 新知:1对数的换底公式:;证明:设 N = x , 则

7、= N 两边取以为底的对数: 从而得: 2对数的倒数公式:;3对数恒等式:;反思:如何证明对数的倒数公式和对数恒等式?(利用换底公式) 【知识链接】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我们经常利用换底公式,将一般的对数式用常用对数来表示,再查常用对数表算出近似值【典型例题】例120世纪30年代,查尔斯.里克特制订了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尺度,就是使用测震仪衡量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曲线的振幅就越大.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里氏震级M,其计算公式为:,其中A是被测地震的最大振幅,是“标准地震”的振幅(使用标准地震振幅是为了修正测震仪距实际震中距离造成的偏差).(1)假设在一次地震中,一个距离震中100千米的测震仪记录的地震最大振幅是20,此时标准地震的振幅是0.001, 计算这次地震的震级(精确到0.1);(2)5级地震给人的振感已比较明显,计算7.6级地震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最大振幅的多少倍?(精确到1)例2计算. (1) (2) ; (3). 例3已知 3 = a, 7 = b,用表示56. 2.2.1 对数与对数的运算(3)达标检测1. 化简得结果是().ABC D 2. 已知,则= .3. 计算.(1); (2); (3).4. 已知用表示5.已知 ,则=?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