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衢州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4563445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衢州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省衢州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衢州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衢州市四校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期中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27.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百舸(g) 笔杆(gn) 依偎(wi)跬(ku)步B. 消遣(qin)召(zho) 唤瘠(j)薄 命途多舛(chun)C. 慰藉(j) 颓圮(p)踮(din)脚 迁徙(x)D. 打夯(hng)绿(l)林豪客 艾蒿(ho) 菜圃(p)【答案】B【解析】A“依偎”中的“偎”应读作“wi”; B正确; C“慰藉”中的“藉”应读作“ji”; D“菜圃”中的“圃”应读作“p”。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

2、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字音易读错的情况 (1)形声字的误读,如“酵母”的“酵”读“jio”不读“xio”,“恪守”的恪读“k”不读“g”,“缕”读“l”而不读“lu”,“咯血”的“咯”读“k”,不读“k”等。 (2)形近字的误读。如“饮鸩止渴”的“鸩”与“鸠占鹊巢”的“鸠”,前者读“zhn”,后者读“ji”,两者容易混淆。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最初几天的约会和采访热潮已经过去,任何外来者都会突然陷入难奈的冷清,恐怕连流亡的总统或国王也盖莫能外。B. 这幢小屋既然得以幸存,一定是受到了什么光辉的照耀或者某位神明的庇护,

3、才能历尽苍桑,而未跟别的楼舍同遭恶运。C. 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这也许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它已被群山所理解,却还极少为人类所领悟。D. 在数千年来不记其数的语言和书籍交织成的斑阑锦缎中,在一些突然彻悟的瞬间,真正的读者会看见一个极其崇高的超现实的幻象。【答案】C【解析】A“难奈”中“奈”应改为“耐”,“盖莫能外”中“盖”应改为“概”; B“苍桑”中“苍”应改为“沧”,“恶运”中“恶”应改为“厄”; C全部正确; D“不记其数”中“记”应改为“计”,“斑阑”中“阑”应改为“斓”。 故选:C。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能力层级为识记A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

4、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同音字的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党风正则民风好,政风

5、纯则社风清”,“激浊扬清,重塑党风”将成为未来全社会的主旋律。B. 肖邦之家的夏,往往使人想入非非,使人回忆起肖邦那些成熟的作品。C. 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的,则是茶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声。D. 我们看见一只雄鹿-当时我们是这样认为-正在涉过这条急流,它的胸部湮没在白色的水花中。【答案】A【解析】A激浊扬清: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语境是形容未来社会的主旋律,符合语境。 B想入非非: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世界;胡思乱想,语境是肖邦之家的夏让人联想到一些东西,想到肖邦的作品,应使用“浮想联翩”。 C振聋发聩:比喻用文字警醒糊涂的人,语境是形容吆喝声,应使用“震耳欲聋”。 D湮没:多

6、指名声成就被埋没,语境是被水埋没,应使用“淹没”。 故选:A。本题考查词语和成语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句子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正确理解与运用常见成语则需要了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所携带的故事意义,辨析常见成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判断成语使用的正误;辨析常用成语的感情色彩等。词语(熟语)辨析题可以从词义辨析和语境辨析。词义辨析需要注意望文生义、误用褒贬、搭配不当、谦敬错位。语境辨析要注意用错对象、重复累

7、赘、自相矛盾、不合习惯,需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综合判断。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掌握和熟悉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B. 今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日,有近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C. 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就设有雷达、通讯导航等众多空管中心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D. 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答案】C【解析】A语序不当。“就是逐渐掌握和熟

8、悉各国作家与思想家的作品”应为“熟悉和掌握”; B表意不明。题目“有近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参加了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阅兵式”中“近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有歧义; C正确。 D关联词位置不当。“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中把“不是”放到“质量”之前。 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辨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复句要划分层次,辨明关系

9、。语序不当的常见类型: (1)并列词语顺序不当 (2)状语位置不当 (3)多项定语位置不当 (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5)分句语序不当5.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食指,原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山东鱼台人,中国现代诗人,作品有海洋三部曲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等。B.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茶馆。C. 曹文轩,生于1954年,江苏盐城人,中国现代作家、学者,作品有草房子甜橙树等。D.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河东先生集,和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答案】B

10、【解析】B茶馆是话剧,不是长篇小说。 故选:B。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重要文学常识识记能力,高考能力层级为A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6.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B. 句读之不知C.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D. 相与枕藉乎舟中【答案】D【解析】A趣:通“趋”,往,赴。译文:心意

11、所想到的,梦里也有相同的追求。 B读:通“逗”,断句。译文:不懂得断句。 C缪:通“缭”,缭绕。译文:山河环绕,一片苍黑色。 D没有通假字。 故选:D。此题考查通假字。古人使用文字,有时不用原来该用的某个字,而用另一个跟它读音相同或字形相近的字来替代。这种文字使用中的同音替代现象叫做“通假”。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解释。一句话如果只照它字面上的意义来理解,就会解释不通或者把句意解错,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思考句中可能有通假字。掌握通假字的最基本方法就是牢记学过的通假字,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通假字。通假字有其规律,通假字和本字之间有一定关系,认识这种关系,有助于理解假义提高阅读能力。 1“声旁字”代替“

12、形声字”。例1: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辟”代替“避”。例2:师者,所以传道事业解惑也。(马说)“受”代替“授”。 2“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例1:食之不能尽其才(马说)“材”代替“才”,才能。 3同声旁的“形声字”相互代替。例1:为长者折枝。(齐恒晋文之事)“枝”代替“肢”。 4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通假。例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代替“早”。例2: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赤壁赋)“以”代替“已”,停止。7. 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D.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答案】A【解析

13、】A古今意思相同,可能或能够;表示许可;不坏,还好;很,厉害; B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识渊博; C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大家; D白露,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 故选:A。本题是考查的古今异义。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这就是古今异义。判断句子有没有古今异义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结合古文中的上下文,平时一定要多积累东西,可以说考试里的古今异义凭平时的课文和做过的题,都可以答出来的。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 词义扩大 如,“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孟子)

14、中的“江”“河”与“淮”“汉”并列,指“长江”和“黄河”。“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的“好”,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词义缩小 如,“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属,现在专指黄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制品,现代只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 词义转移 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转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中的“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

15、事业献身的人;“哭泣无涕,中心不戚”(庄子)中的“涕”指眼泪,现转移为“鼻涕”了;再如,“闻”,本指听见,是听觉,现一般指“嗅觉”。 感情色彩变化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现在的“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名称说法改变 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称呼,在现代汉语中已换成另一种说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或固定短语中还保留着。如成语“目不识丁”现在已改用“眼睛”一词;“寡不敌众”中的“寡”现在已改用“少”字。 词义弱化 如,“很”,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现在表示的程度不怎么高深。“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现在表示埋怨、责备。 词义强化 如,“恨”,古代表示遗憾、不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