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专题一:复习1—2单元语文版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3439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专题一:复习1—2单元语文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专题一:复习1—2单元语文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专题一:复习1—2单元语文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专题一:复习1—2单元语文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七年级语文专题一:复习1—2单元语文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专题一:复习1—2单元语文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专题一:复习1—2单元语文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一语文初一语文专题一:复习专题一:复习 12 单元单元语文版语文版 【同步教育信息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 专题一:复习 12 单元 学习过程 一、体裁:记叙文 其中第一单元是写事为主的记叙文,共有四篇;第二单元是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共有 四篇。 二、要点:总的说来是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记叙的顺序,记叙的要素,提取文章的 要点,品味生动的形象,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体会作者充溢在文章中的真情实感。 各篇课文的要点: 1. 忆读书:要了解作者冰心,理解作者写本文的思路;体会作者“读书好,多读书, 读好书”的思想意义和真情实感;掌握文字词汇的基础知识;了解文中涉及的作家作品。 2. 我

2、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了解作者马克吐温,认识他的文学才华,感受作者对生 活对文学的热爱;了解在叙事上有详有略的特点;学习作者诙谐幽默的语言风格;掌握文 字词汇等基础知识。 3. 山中避雨:了解作者丰子恺;理解“乐以教和”的主题;理解叙事环环相扣,层 层推进的特点;体会文中比较的方法;掌握基础知识。 4. 风筝:了解作者鲁迅的情况;理解儿童热爱玩具,喜欢游戏的天性,认识封建教 育思想意识对这种天性的妨害和摧残;了解过渡段的特点及作用;了解首尾照应的特点及 作用;掌握基础知识。 5. 回忆我的母亲:了解作者朱德,理解伟人对平凡母亲的深厚感情;感受朴素自然 的语言所蕴含的深意;认识文章选材典型的特点;掌

3、握基础知识。 6. 小巷深处: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文章中母爱的无私与女儿虚荣的强烈对比, 体会文中真情涌动;学习如何选取生活琐事来表达情感;理解人物描写与人物情感的关系; 学习本文以情感变化发展来结构全篇的方法;掌握基础知识。 7. 我的老师:了解作者海伦与老师莎利文的关系及老师对作者的影响,体会作者的 感情;以师生情为切入点,以语言为媒介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体会文章中含义丰富而深刻 的句子;掌握基础知识。 8. “两弹”元勋邓稼先:了解文章中的人物,读懂故事所表现的精神;了解文中事 件与人物的关系,事件间的联系,从而了解写人的记叙文叙事的意义与目的;学习对人物 语言动作描写的技巧;学习文章

4、结构特色(由引子和冠以小标题来安排段落结构);掌握 基础知识。 三、内容简析: (一)前四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1. 忆读书: (1)关于作者冰心及其创作:其父谢葆璋是一位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爱国海军军官,海 浪舰甲军营中她度过了男装骑马射击的少年生活,21 年参加了茅盾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 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27 年留学美国,一生创作出了许多举世瞩目声誉 不衰的小说诗文。她 19 岁成名,直至老年,度过 60 多个创作春秋,“叶里深藏云外碧, 枝头都借日边红。曾陪桃李开时雨,仍伴梧桐落后风。”用古人赞玫瑰花开季节长的诗句 来比喻她的一生很相宜,她的创作生涯仿佛是一丛葳蕤的玫瑰,

5、长年开放出清露凝香的花 朵,她的散文思路开阔意境深远,她的小说构思灵巧寓意深邃,她的小诗语言清新,格调 自然。她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4 岁始认字,7 岁始读三国志,11 岁就读过“说部丛书” ,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等古典名著,并且自己尝试着写作。读书创作的 经历得出的结论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于是凝成忆读书一文。 (2)基本内容及结构:冰心把读书视为生命中最快乐的事,兴趣浓厚,体会深切。文 章中生动地回忆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读书的经验,告诉青少年“读书好”,勉励 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 第一部分(1)总说对读书的感受体会强烈。 第二部分(211)叙述幼年经历,谈读书好,多

6、读书,说明读书的快乐。 第三部分(1213)以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读书的经验体会:读好书。 第四部分(1415)概括全文的主旨。 (3)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理解: 读书好:生动的情节,鲜明的形象能激起感情,获得美的享受;能扩大知识面;对写 作有帮助;能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读书的经历长(7 岁始至晚年),范围广(古今中外),数量多(读万卷书) 。 读好书:对书的优劣比较选择,能感染人,陶冶人,有助于人品,有助于写作,扩大 知识面的书是好书。 (4)基础知识:文字词汇以课文注解和课后的字词积累为主。 (5)知识积累:课文中涉及的作家作品:罗贯中与三国演义,蒲松龄与聊斋志 异,施耐庵与

7、水浒传,曹雪芹与红楼梦,小仲马与茶花女,吴承恩与西 游记,许仲琳与封神榜,李清照与声声慢,岳飞与满江红等等。 (6)知识扩展:我国有 19 部古典名著,有人用四句诗概括:东西三水桃花红,官场 儒林爱金瓶。三言二拍赞古今,聊斋史书西厢镜。这 19 部书具体是什么,同学们自己查找。 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1)关于作者马克吐温:他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享有“美国文坛巨子”之称。 他当过学徒,排字工人,矿工,领航员和新闻记者。他对文学和生活的浓厚兴趣,体现了 他的文学才华,他的特殊经历酿造了他的文学成就。他不信宗教,极敬善良的母亲,她的 能使“悲伤的人从她那可得到安慰,幸福的人从她那能得到祝福

8、”深深影响着他的崇尚正 义和善良。他 4 岁半上学,13 岁开始创作。他幼年丧父,天性顽皮,走向社会,就自食其 力,他喜欢农场,同黑奴交友,兴趣广泛,爱表现自己,视野开阔,独闯天下。 (2)叙事的详略:人生都有许多第一次,对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者讲述第一次文 学尝试给他人生的深远影响就是这次文学创作使他展示了文学才华,激发了创作的兴趣, 对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至关重要。这个第一次是指他在印刷所当学徒的第一次文学创作经 历,包括三个写作:撰写希金斯投河的报道;撰文嘲笑知名人士;给外乡诗人写挖苦的脚 注。三件事的叙述详略安排不同,第一件是详写(写作的原因,想法,过程和内容),第 二件是略写,第三件

9、也是详写,这三件事的文章在同一期的报上发表,文笔辛辣老练,诙 谐幽默,展示了才华,同时也使报纸销量大增,使周围的人也对他刮目相看,从而激发了 作者的文学兴趣和创作自信。 (3)诙谐幽默的,简洁明快的语言风,这一点是作者的一贯特点。如:撰写希金斯投 河未成而半途而废的报道用了讽刺性极强的标题“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还画了一组 滑稽可笑的插图;挖苦外乡人是头号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 迷。他在竞选州长一文中讽刺资本主义社会的民主竞选的虚伪时也是用这样的手法, 如: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 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的。 (4)字词等基础

10、知识见课文注解和书后的词语积累。 (5)知识扩展积累: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是作者专为孩子们写 的故事,儿童惊险小说,竞选州长是中篇小说,这些作品都值得一看。 3. 山中避雨: (1)关于作者丰子恺:他集文学音乐美术于一身,可谓多才多艺。他在青年时从李叔 同学绘画音乐,从夏沔尊学文学,后赴日本留学,21 年回国执教,又创立了“立达中学”, “立达学会”。后来阪依佛门,法名“婴行”。在创作上主张热爱描写对象,有设身处地 的体验,认为无论文学,还是绘画,音乐都是生活的反映,要先胸有成竹,再可以用笔, 最善小中见大,还求有弦外余音。 (2)关于主题“乐以教和”的理解:音乐的感染力可以拉近人与

11、人的距离,使彼此相 处和谐,音乐的魅力和社会效果远远胜过空洞的政治说教。全文充满诗情画意,和着细雨 的梅花三弄,雨窗之下的悠悠琴声,伴着渔光曲山村青年的齐声歌唱,与青年的 依依惜别等等画面,都让人能领悟到“乐以教和”的真谛。 (3)写作特点: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叙事的角度,抒情的角度),层次清楚,结构 严谨;运用比较,突出主题;语言生动,耐人寻味;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4)基础知识:文字词汇的积累,记叙的要素。 (5)知识扩展:音乐常识:乐器(胡琴,钢琴,提琴),乐曲(梅花三弄渔光 曲),音乐家(作者,贝多芬)。 4. 风筝: (1)关于作者的简历,创作及创作宗旨: 鲁迅:原名周树人,取十年

12、树木,百年树人之义。1898 年江南水师学堂时用。1918 年 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首用笔名鲁迅。他的笔名有 140 多个,而鲁迅闻达于 天下。一是鲁字取母姓,二是鲁周是同姓之国,三是取愚鲁而迅速之义。创作宗旨:以笔 做投枪,与敌人战斗,对当时的国人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反封建,唤起民众。 (2)对主题的理解:作者通过回忆风筝事件及严肃的自我解剖(意识到了当年对弟弟 的做法的错误,自责,补过),指出封建思想对少年儿童天性的妨害和摧残,暴露了整个 社会的病根,启发人们改革社会。 (3)过渡和照应: 第一部分(12)由景入题。北京的冬天故乡的春天。 第二部分(311)叙述事件的经过。

13、第三部分(1213)由景衬情。故乡的春天北京的冬天。 (4)叙事与谈感:全文共写了两件事,一件是回忆少年往事,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以 兄长之尊虐杀弟弟的风筝梦;一件是中年的感情经历:读了儿童教育的书,认识到了当年 的做法是对少年儿童天性的摧残,心里懊悔,想补过。 (5)基础知识:字词等以课文注解和文后的词语积累为主,把握记叙的要素。 (6)知识扩展:对于鲁迅的作品的了解。有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小说有两部短 篇小说集彷徨,呐喊,散文集朝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有多本, 如:二心集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等等。 (二)后四篇课文:记人的记叙文 5. 回忆我的母亲: (1)关于作者及其母亲:朱德

14、,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卓越的领导人。参加过同 盟会,讨袁,21 年加入共产党,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长征,任军队总司令。 建国后任职更多,更高,是伟人。他的母亲钟太夫人,是平凡的农家妇女。 (2)文章特色:选材精当,组材严谨。写平凡的母亲,她一生勤劳,主要写小事,选 取她一生中最能体现高尚品质的诸多个事例,按时间顺序安排系列小事,表现她的美好品 质:勤劳俭朴,聪明能干,宽厚仁慈,深明大义;开篇点题,清新自然。如:第一部分, 共有三句话,质朴无华,交代了写作的原因,概括了母亲的特点是勤劳,抒发了对母亲的 怀念感激之情。是全文回忆母亲的优秀品质的总枢纽;夹叙夹议,情真意挚,叙述中穿插 着精当的议

15、论,有画龙点睛的妙处。 6. 小巷深处: (1)思想内容;赞美母爱,讴歌亲 情。母爱是人类最博大最真实最高尚也是最自然 的,是人之天性。本文写一个弱势群体中的一员,盲人养母收养弃婴,付出了无怨无悔的 真情,把女孩养育成人。也写了女孩因虚荣而嫌弃盲母和在母爱的感召下的悔悟。 (2)结构特点:以人物的感情变化发展来结构文章。第一部分(19)写小时候女 孩对生活满足,以母亲为骄傲。第二部分(1014)长大些,女孩对生活不满,虚荣而 弃家忘母与母亲隔绝。第三部分(1529)毕业前,听说了母亲三年不断给她送生活费 的真相,看到风中盲母的身影,幡然悔悟,重新回到母亲的怀抱。 (3)描写人物与表达感情:在人

16、物形象的描写中寄托感情。写盲母的外貌,神态,语 言,行动,写石板,竹棒等细节。 (4)生活琐事中描写人物,表达感情。弱势群体里的人物,盲人,弃婴,生活在贫穷 无助中,几件小事(卖冰棍,换住处,穿新衣,学习好,住学校,送生活费和营养品)母 爱的无私和执著感召了女儿的良心。 7. 我的老师 (1)作者与人物:海伦凯勒,女作家及教育家。是盲聋哑重残人。原本健康,在出 生后 20 个月时,因患“大脑急性充血”致残。莎利文,是盲校的老师,在 18 岁前是几乎 盲人,手术成功后恢复了部分视力。20 岁时已经能朗读。在海伦 6 岁时她来给海伦当老师, 教海伦认字读书听话,终于在海伦 10 岁时,让海伦会说话了,后来她一直与海伦在一起。 (2)文中作者感情的理解:莎利文老师对海伦的影响教育,使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在具体事件的叙述中流动着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如:写她在树上遇到暴风雨的事件, 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无穷,表现出了对老师的感激和敬爱,她“紧紧的搂住老师”。 全文表现了师生情的宝贵,师爱的伟大。 (3)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