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精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63298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精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流行病学精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流行病学精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流行病学精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流行病学精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精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精ppt课件(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09.2020,.,1,传染病流行病学 Infectious disease epidemiology,程先进 蚌埠医学院预防医学系,22.09.2020,.,2,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 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22.09.2020,.,3,传染病在历史上曾猖獗流行,给人类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早期的流行病学是主要研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的规律,并且形成较系统的理论。 近年来世界上又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军团病、莱姆病、爱滋病、非典等,尤其是爱滋病的病死率极高,被称为“20世纪的瘟疫”。,艾滋病晚期恶液质(河南省某村艾滋病病人2003)

2、,22.09.2020,.,4,概 述,一、基本概念 传染病(infection disease):由传染性病原体 或其毒性产物所致的疾病。病原体通过感 染的人、动物或储存宿主直接或间接地发 生传播,感染易感者。 传染病学:研究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所致 传染病在人体发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 以及不断研究正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促使患者恢复健康,并控制传染病在人群 中的发生的一门临床学科。,22.09.2020,.,5,概 述,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 生、发展和传播规律,探索传染病的临床 识别标志,评价传染病流行的影响因素, 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和策略 的科学。 传染

3、病流行病学的作用:运用流行病学的 调查研究方法,分析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提出病因假设,制定针对病原体、传播途 径和易感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控制疾病 在人群中的流行。,22.09.2020,.,6,概 述,二、研究内容 1、研究人群中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 2、探索传染病的临床识别标志 3、评价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 4、提出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和策略 三、成就 1、消灭天花 2、消灭脊髓灰质炎指日可待 3、预防和控制其他常见传染病,22.09.2020,.,7,天花病人,22.09.2020,.,8,脊髓灰质炎病人,22.09.2020,.,9,血吸虫病曾得到有效控制,22.09.2

4、020,.,10,概 述,四、有关传染病发现和发明 1546年,意大利医生费拉卡斯托罗提出,疾病可通过健康人直接与患者接触传播,也可间接传播。 1677年,荷兰显微镜专家虎克在显微镜下观测到细菌。 1786年,丹麦生物学家奥托.弗里德里希.米勒最早著书描写细菌。 1798年,英国医生琴纳发现接种牛痘,会对天花产生免疫力。,22.09.2020,.,11,概 述,1867年,消毒外科手术开始普及。 1910年,德国细菌学家埃尔利希发现一种砷化合物能杀死梅毒螺旋体。 1921年,卡介苗问世。 1928年,第一种青霉素用于治疗。同年,百日咳疫苗诞生。 1932年,德国化学家吉哈德.多玛克发明硫元素化

5、合物能杀死链球菌。 1935年,德国生物学家马克发现磺胺类药物的抗菌作用。,22.09.2020,.,12,概 述,1939年,美国微生物学家迪博发现抗菌素的抗菌作用。 1944年,美国人发明链霉素。 1955年,美国微生物学家索尔克制成脊髓灰质炎疫苗。,22.09.2020,.,13,概 述,五、发病率和死亡率变迁 1、全球 人类早期 传染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 20世纪末 传染病死因构成比由19世纪的50%-60%下降至10%以下 2、我国 20世纪50年代初 急性传染病死亡位居死因第二位 20世纪70年代 已退出前十位死因,22.09.2020,.,14,1347-1351年 鼠疫导

6、致2400万人死亡,22.09.2020,.,15,1998年鼠疫 世界分布,1987年鼠疫 世界分布,22.09.2020,.,16,概 述,六、 传染病流行趋势 (一)老传染病卷土重来 结核病 鼠疫 白喉 霍乱 疟疾,22.09.2020,.,17,概 述,1、结核病 全球 约1/3人口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每年200万新发病例 我国 2000年活动性肺TB患病率为367/10万 菌阳患病率为160/10万 痰涂片阳性患病率为122/10万 现有活动性肺TB451万,结核杆菌,22.09.2020,.,18,一九九三年WHO宣布结核病全球爆发,22.09.2020,.,19,概 述,2、霍乱

7、全球 1961年至今报告病例350万以上 20世纪90年代起出现了O139 我国 疫情反弹 O139爆发,霍 乱 弧 菌,22.09.2020,.,20,2002 莫 桑 比 克 霍 乱 流 行,1970 霍乱 在孟加拉造成恐慌,22.09.2020,.,21,概 述,3、疟疾 全球 至1994年有100个国家受威胁 WHO估计 病例数可能高达3-5亿 每年死亡150-300万 我国 2003年1-6月报告9206例 病死率0.27% 法定报告传染病中 报告数 第九位 病死率 第十位,疟原虫,22.09.2020,.,22,概 述,(二)新传染病不断涌现 艾滋病 军团病 SARS 禽流感? O

8、157,22.09.2020,.,23,概 述,1、艾滋病,22.09.2020,.,24,概 述,全球 4,000万AIDS/ HIV 2,180万人死亡 每年 新感染者530万 300万人死亡 我国 感染者约万 病人约万,HIV,22.09.2020,.,25,2003年AIDS/HIV世界分布,22.09.2020,.,26,儿童AIDS,22.09.2020,.,27,概 述,2、疯牛病 人疯牛病起源于英国 可能与接触或摄入感染有牛海绵状脑病的牛 肉有关,可能与疯牛病有关的PRIONS蛋白,22.09.2020,.,28,疯牛病,22.09.2020,.,29,概 述,3、SARS 全

9、球 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 截止2003年7月10日全球共诊断8437例,死亡812例 我国 至2003年6月确诊5327例 死亡348例,22.09.2020,.,30,SARS世界分布,22.09.2020,.,31,我国SARS疫情统计,22.09.2020,.,32,我国一对新人预防SARS,22.09.2020,.,33,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一、传染过程(infection process):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一)、病原体 能够引起宿主致病的各类微生物 细菌 破伤风 病毒 脊髓灰质炎 立克次

10、体 恙虫热 支原体 非淋菌性尿道炎 衣原体 沙眼 螺旋体 梅毒 霉菌和寄生虫 脚气 血吸虫病,22.09.2020,.,34,破伤风杆菌,脊髓灰质炎病毒,恙 虫 热 立 克 次 体,解 脲 支 原 体,22.09.2020,.,35,苍 白 密 螺 旋 体,沙眼衣原体包涵体,真 菌,血 吸 虫,22.09.2020,.,36,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1、特性 (1)、传染力:引起易感宿主发生感染的能力 (2)、致病力:侵入宿主后引起临床疾病的能力 (3)、毒 力:感染机体后引起严重病变的能力 2、变异性 (1)、耐药性变异 结核杆菌 (2)、抗原性变异 甲型流感 (3)、毒力变异 狂犬病病毒,22

11、.09.2020,.,37,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二)宿主 1、定义 自然条件下被传染性病原体寄生的人或其它动物。 2、免疫力 针对某种病原微生物或其毒素产生的特异性抵抗力,常伴有具特异性活性的抗体或细胞的参与。 3、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特异性免疫反应,22.09.2020,.,38,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三)、感染过程结局 1、由于机体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作用,可以把病原体全部消灭或排出体外。 2、由于机体的防疫功能不足或缺乏,可以引起临床症状轻重不一的传染病病人,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者或病原携带者。,22.09.2020,.,39,传染过程和流

12、行过程,二、感染谱: 当机体感染不同病原体后,经过感染过程,其感染者轻重程度会表现出很大差异。 1、隐性感染为主: 2、显性感染为主:传染过程中大多数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3、死亡为主: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22.09.2020,.,40,感染谱,22.09.2020,.,41,感染谱的分类,22.09.2020,.,42,冰山现象,HIV隐性感染-冰山现象,22.09.2020,.,43,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三、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 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

13、ion)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22.09.2020,.,44,传染过程和流行过程,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是指病原体从已受 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新的 易感者的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在外界环境的 影响下,不断发生、发展的过程。 因此传染病在人群中传播必须具备条件:传染 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自然因素、社会因素。,22.09.2020,.,45,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22.09.2020,.,46,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源,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易感者,传播途径,携带者,患者,获得免疫者,死亡,一、传染病流行图,病人 动物,22.09.2020,.,

14、47,野鼠,野鼠,蚤,蚤,家鼠,家鼠,蚤,蚤,腺鼠疫,原发肺鼠疫,继发肺鼠疫,鼠疫-传播,22.09.2020,.,48,血吸虫感染,虫卵,毛蚴,钉螺,尾蚴浮出水面,门脉系统成虫,胞蚴,22.09.2020,.,49,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二、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发育、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包括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的动物。 (一)、病人 1、特征 (1)、病人体内存在大量病原体 (2)、病人的症状有利于病原体的排出,22.09.2020,.,50,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2、分期 (1)、潜伏期 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

15、的一段时间。 潜伏期长短主要受: 、病原体在机体内繁殖时间有关。 、也受病原体的数量、定位部位及其到达定位器官的途径等因素影响。,22.09.2020,.,51,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流行病学意义和应用。 、潜伏期的长短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染的时间,以追索传染源和确定传播途径。 、根据潜伏期的长短,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 、根据潜伏期确定免疫接种时间。 、根据潜伏期评价某项预防措施效果。,22.09.2020,.,52,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推测暴露时间 、从中位数的病例的发病日期倒推一个平均潜伏期,即为同源暴露的近似日期。 、从第1例发病日期倒推一最短潜

16、伏期,再从最后一个病例发病日期倒推一个最长潜伏期,这两个时点之间即暴露时间。 、从流行曲线的峰尖时间倒推该病平均潜伏期即为暴露时间。,22.09.2020,.,53,在一次伤寒同源爆发中估计可能的暴露日期,22.09.2020,.,54,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2)、临床症状期 出现该病特异性症状和体症的时期。 其传染性最强 、病原体在此时期繁殖最多。 、有些症状有利于病原体的排出。 、排出病原体的途径比较多。 、需护理,增加了接触机会。,22.09.2020,.,55,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3)、恢复期 临床症状消失,病人进入恢复期。 病人的作为传染源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所排出的病原体量的多少。 、有赖于病人的行为特点。,22.09.2020,.,56,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传染期(communicable period):传染病患者 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 决定传染病病人隔离期限 传染期的长短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