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五)(含解析)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4563269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五)(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五)(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五)(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五)(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五)(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五)(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语文冲刺模拟试题(五)(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2018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五)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关于中国古文字的产生时代这一问题始终缺乏具体确切的答案。就是世界各国的文字学专家,对于文字产生的具体时代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和学派。一种说法,认定文字的起源并不比语言产生晚,认为人类早在旧石器时代或新时器时代初期就产生了文字。持这种观点的人,主要把人类最早的图画、图示和各种刻记纳入了文字的范围。他们把原始人的许多岩画谓之“图画文字”;也有把纹文时期的纹记视作正式的文字。这主要是对文字的真正定义和内涵缺乏一个正确的认定。当然我们很容易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

2、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但是文字终归是文字,它和那些原始的辅助表意手段有着根本的区别,这个根本的区别是不管世界上哪个民族的文字,没有一个不是他们民族语言的符号,尽管世界文字之林中有的是表意文字,有的是表词文字,有的是标声文字,但都是和他们自己民族的语言一致的,凡是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所以可以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这样的文字,自然是产生在语言产生以后。 还有一种观点也是不能使人认同的。那就是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即没有见到完整的实证材料,就认定事物的不存在,就对没有被认识或没有被发现的甚至对理应存在和实际有过但已消失的事物持

3、一完全否定的态度。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比如说,在中国古文字起源的研究中,很多人认定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就是最古老的汉字,可在甲骨文被发现以前,人们长期认为商周时期的金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这些一见实物就动辄定论的习惯,一直妨碍了对文字起源的系统地、理论地探讨,也难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客观的明晰结论。当然,甲骨文是比金文更为古老的汉文字,有一些甲骨文的单字比钟鼎文的结构带有更为原始的特征,如子、午、丁等。但人们都能看到,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简化了的古文字。甲骨文大多是当时用来刻在甲骨片上的占卜记录,为了便于镌刻,长期形成了一种非常简练的书体。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运作行为,所

4、以甲骨文的出现,说明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究竟中国古文字起源于何时?根据种种依据推断,中国古汉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形成于五千年后的新石器时代。(摘自牟作武中国古文字的起源)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有文字学专家对文字内涵缺乏正确的认定,把各种刻记或纹记看作正式的文字。B. 原始人类用手势比划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解语言。C. 不管哪个民族的文字,都和民族语言是一致的,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所以文字和语言是相辅相成的。D. 对没有完整实证材料的事物,哪怕理应存在或实际有过,也应该认定其不存在。2. 下列对原文

5、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思路,先批驳了古汉字产生时间的错误观点,最后作出了中国古汉字最早出现时代的判断。B. 文章第二段提出错误观点并分析其错误原因后,提出“文字产生在语言之后”的观点。C. 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阐释概念,再论证其谬误,然后指出其消极影响,层层深入。D. 文章末段说甲骨文的结构比钟鼎文简练,是为了证明甲骨文的出现已有相当长的时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即使把那些能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的可视符号认作是文字,也不能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产生更早。B. 文字和作为原始辅助表意手段的图画文字有着本质区别,即文字是语言的

6、符号,语言能表达的,文字就能表达。C. 文字的简化是文字形成以后的事,而甲骨文存在一些非常简练的书体,所以甲骨文并不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D. 作者认为,中国古文字最早出现在六千年以前的中石器时代,这种观点在世界各国文字学家中并未形成公论。【答案】1. A 2. D 3. A【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文中说“想象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他们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某种信息,只好用手势比划或在地上画图表示”,说明用手势比划来表达某种意念或信息是在语言未形成时,所以说“这种表意手段可以帮助理

7、解语言”表述错误;C项,“相辅相成”是指互相配合,互相辅助,而文中说“文字尽管在某种功能上超出了语言,但仍然是语言的辅助工具”,所以“相辅相成”表述错误;D项,原文认为“拘泥于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并非是科学的态度”,可见作者并不认同“这种实证主义的方法”。故选A。【2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D项,证明的是“文字的产生已经有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

8、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A项,原文说“人类没有形成语言的时候,画图表示。”如果将“可视符号认作是文字”,那自然可认定“文字的产生比语言早”。故选A。(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泥鳅面谢二孩能清楚记得第一次的情景:心里像揣了只小鹿,他放下肩上装花生的编织袋,拍拍衣服,捋捋头发,才轻轻敲了敲棕色安全门。谢二孩大舅的老岳丈是堤角安缸子的表叔的表叔。他要见的是缸子的表姑和表姑父。这次,谢二孩趔趔趄趄地扛着一袋红薯,敲响了表姑家的门。开门的还是上次那个女孩,男人和女人也都在家。男人看着电视,女人磕着瓜子。谢二孩把红薯径直扛进

9、客厅说,姑父好,表姑好,缸子让我给你们捎的红薯。谢二孩把红薯放进储物间,正要离开,就听女人对女孩说,你把那兜泥鳅让二孩拿走。老刘怕鱼刺扎嘴,不敢吃,坏掉了怪可惜的。谢二孩闻言,顿时来了精神,表姑您忘了,咱老家的泥鳅面,没有鱼刺,还好吃。今儿个我给您露一手,让俺姑父尝尝我的手艺。不待女人回复,谢二孩接过女孩递来的泥鳅,麻溜地钻进了厨房。他问跟来的女孩,家里有竹签吗?女孩点点头问,要竹签干啥?谢二孩诡秘一笑说,一会儿你就知道了。谢二孩先把一条条泥鳅串到竹签上,又把切好的葱丝、姜丝、蒜片和辣椒丝炝锅,然后在锅里加入适量的清水、精盐、蚝油和料酒,最后在水面上架起串好的泥鳅。汤料烧开后,滚烫的沸水恰好拍

10、在泥鳅身上。不大一会儿,涮熟的泥鳅肉就会一点一点落进汤锅里,竹签上只剩下完整的泥鳅骨架。“这时,就可以下面了。”谢二孩洋洋得意对女孩说,霎时感觉自己主贵了许多。泥鳅面端上餐桌,谢二孩恭恭敬敬地对男人和女人说,姑父、表姑,泥鳅面既是主食,也可以当下酒菜。您二老先尝尝味道怎么样。女人坐到餐桌旁,试着舀了一勺汤,小心翼翼地送进嘴里。一勺汤还没咽下,就大呼小叫地说,老刘,味道好哩很,快来尝尝!男人从报纸上移开视线,极不情愿地走过来,尝了一小口,脸上随即浮出欣喜,吩咐女孩,快拿酒去,让我喝两盅。男人问谢二孩,会喝酒不?谢二孩腼腆地说,喝酒光晕。 男人哈哈大笑。男人说,喝酒不晕,喝酒干啥?要的就是这个感觉

11、。你先别慌着走,陪我喝两杯。男人喝着酒,问谢二孩,你来多次了,是不是有事想让我帮忙?谢二孩说,没啥事。真没事?真没事!谢二孩岔开话题说,河湾和堤角,都紧挨着黄河故道。下次,我用黄河故道的野生泥鳅,再给姑父您做一回面,味道肯定比这个鲜,比这个还好吃。男人把眼一瞪说,你该不会拿泥鳅面贿赂我吧?明白告诉你,我这人做事向来光明磊落,从不损公肥私。如果是违背原则的事,你最好别张嘴,免得自己难堪!擎好吧,姑父。谢二孩说,您这个侄儿,啥都会就是不会求人,只要我张口让您办一件事,您就立马把我撵出去!女人拍拍男人,丢个眼色说,吃饭哩,老刘谢二孩说,姑父提醒得对!隔了一段时间,谢二孩果真又来了,做了一回纯正的野生

12、泥鳅面。女人近乎炫耀地问男人,俺老家的风味,咋样?男人点点头说,不孬,真不孬。这回,谢二孩陪着男人,喝干了一瓶白酒。谢二孩有个大官亲戚这件事像长了翅膀一样,被传得沸沸扬扬。谢二孩也像转了狗屎运,在短短几年间里,就从乡里的普通办事员,一路飙升当上了乡长。 当上乡长后,谢二孩如鱼得水,借助国家扶贫项目,利用水面网箱养鱼、养虾、养泥鳅,利用湿地种藕、种稻、种垂柳,群众交口称赞,上级接连表彰。谢二孩在百忙中,依旧会抽出时间,去给表姑家做一顿野生泥鳅面,陪姑父喝几杯小酒。(有删改)主贵:河南方言,大意为娇贵,贵重。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写谢二孩能清楚记得

13、第一次送礼的情景,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谢二孩的紧张心理,属于插叙的写法。B. 文中谢二孩一口一个“姑父”、“麻溜地钻进了厨房”等细节描写传神逼真,刻画了谢二孩孩嘴甜、乖觉、机灵的形象特点。C. 男人反复问谢二孩是不是有事情求自己,并告诫谢二孩打消贿赂自己的念头,可以看出他是个谨慎的官员。D. 大家认为谢二孩孩有个大官亲戚,并将此传得沸沸扬扬,而事实并非如此,小说借此讽刺了人们捕风捉影、不深入调查的现象。5. 小说画线部分用了不少的篇幅来写谢二孩做泥鳅面,看似闲笔,实则不可或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这篇小说耐人寻味,谢二孩和男人的做法既有让人赞赏之处,也有让人深省之处。请结合文本简要

14、分析。【答案】4. D 5. 谢二孩凭借泥鳅面拉近了和男人的关系,详细写泥鳅面制作过程,为泥鳅面打动女人和男人做铺垫,推动后文情节的发展。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做泥鳅面很费功夫,突出了谢二孩为取得男人的信任花了很多心思,付出了很多努力。 6. 值得赞赏的地方:谢二孩有能力,会办事:男人有原则,拒绝贿赂。深省的地方:谢二孩有能力、会办事,却要借助“有个大官亲戚”的传言才能升职,反映了用人制度存在问题;男人有原则,追求光明磊落,但一不小心就被谢二孩利用了,说明腐蚀手段花样百出,防不胜防;男人身为“大官”,却并不曾真正细心了解身边人,可以说没有识人之明。【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

15、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D. 大家认为谢二孩有个大官亲戚,并将此传得沸沸扬扬,而事实并非如此,小说借此讽刺了人们捕风捉影,不深入调查的现象。从小说情节中可以看出姑父是一个当官的,所以选项中说“事实并非如此,小说借此讽刺了人们捕风捉影,不深入调查的现象”。理解有误。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

16、、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情节分析类试题,考生要注意这类试题一般要从结构作用、内容的作用类作答,例如本题从情节结构上:谢二孩凭借泥鳅面拉近了和男人的关系,详细写泥鳅面制作过程,为泥鳅面打动女人和男人做铺垫,引出后文情节的发展。从内容上:这一细节描写说明做泥鳅面很费功夫。突出了谢二孩为取得男人的信任,花了很多心思,付出了很多努力。【6题详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