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教学楼是一个人员集中的场所在这种专用教学楼中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4563245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9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个人员集中的场所在这种专用教学楼中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个人员集中的场所在这种专用教学楼中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个人员集中的场所在这种专用教学楼中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个人员集中的场所在这种专用教学楼中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个人员集中的场所在这种专用教学楼中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的教学楼是一个人员集中的场所在这种专用教学楼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的教学楼是一个人员集中的场所在这种专用教学楼中(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大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报告项目名称: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的应急疏散 博学楼火灾事故人员安全疏散问题探讨项目类型:重点项目项目年度:2011年项目负责人:舒怡(学号:2008082129)负责人院(系):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方向):安全工程(注册安全工程师)项目组成员:伟、雪、罗菁、金涛指导教师:吕淑然 教授教务处 制二一二年 . . . 人员密集场所火灾事故的应急疏散 博学楼火灾事故人员安全疏散问题探讨【摘 要】近年来,人员密集场所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且造成的人员伤害、经济损失巨大,社会影响恶劣。高校是一个聚集了莘莘学子求学解惑的地方,人员密度大,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安全疏散是一个大

2、问题。所以,针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人员在火灾事故下安全疏散的问题,采用了问卷调查、经验公式和仿真模拟三种方法,分别研究了人员疏散时的行为特征、不同模式下疏散所用时间以及楼梯对疏散效果的影响,并在综合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最终得出结论:演习培训经历、确保疏散通道的畅通、合理安排学生分布和学校的合理引流、分流机制等疏散机制对于人员在火灾积极有效的疏散中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还分析了运用经验公式和模拟疏散两种方法计算的博学楼火灾事故人员疏散时间,并比较不同方法计算值的参考价值。【关键词】人员疏散;密集场所;问卷调查;经验公式;仿真模拟Emergency evacuation in crowded

3、 places when fire accidentDiscussion on safe evacuation in Bo Xue building in case of fir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fire accidents in crowed places have occurred from time to time, which bring about severe personal injury,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adverse social impact. College and university is a

4、collection of our students to seek knowledge and unlock secrets. Since college has a very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safe evacuation becomes a big issue in case of an emergency. When it comes to the safe evacuation in the event of fire accident in Bo Xue building, Capital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

5、usiness, this paper adopts to three methods, consisting of questionnaire, empirical formula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varied approaches, we respectively study behavioral characteristics when fire, evacuation time in different modes and influence of stairway on evacuation. And through further comprehe

6、nsiv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we arrive at an important conclusion that training experiences, unobstructed evacuation routes, reasonable drainage and diversion, sou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impact on emergency evacuation. Moreover, the thesis analyzes and compa

7、res evacuation time calculated with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and they are both of great reference value.【key words】evacuation; crowded places; questionnaire; empirical formula; simulation1 引言51.1 人员密集场所概念51.2 研究主要容51.3 国外研究进展52 人员疏散中人员行为调查分析72.1 问卷设计及结果72.1.1 调查问卷设计72.1.2 调查结果:82.2 调查结果相关性分析102.2.1

8、 SPSS数据分析原理112.2.2 人员疏散行为反应与人员特性的关系122.3 小结183 人员疏散时间预测评估193.1 Togawa 疏散经验公式193.2 典型疏散模式203.2.1 疏散模式一203.2.2 疏散模式二203.3 小结204 仿真模拟214.1 Pathfinder模拟软件214.2 疏散情景设计及模型建立214.2.1 情景设定214.2.2 模型建立224.3 模拟结果224.3.1 疏散时间224.3.2 楼梯的使用情况234.4 小结245 结论25参考文献26附录27致语281 引言自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其招生人数由1998年的108万增至2

9、011年的660万。高校扩招满足了我国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但同时也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承受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调查中发现,高校火灾同一般的火灾相比,无论是在人员素质还是在火灾环境都具有特殊性,所以有必要加强对校园火灾人员疏散的研究。同时,火灾中人的反应行为的研究,对于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和建立疏散救援系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学楼是一个人员集中的场所,在这种专用教学楼中,学生人数密度大,而且具有较高的火灾负荷和较多的起火因素,一旦发生火灾,火灾及其烟气蔓延很快,容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1。所以,针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五号教学楼火灾事故,采用了问卷调查、经验公式和疏散模拟三种方法对火灾中逃生行

10、为反应进行了研究和分析。1.1 人员密集场所概念人员密集场所,顾名思义是指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学术上是指设置有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他们向社会公众开放,供公众休闲、娱乐、学习、购物以及等2。其中,学校的教学楼就属于典型的人员密集场所之一。大体说来人员密集场所有以下特点:(1)场所的使用功能复杂且多变化,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2)人员疏散存在困难。(3)装修精美且高档,但火灾发生频率高2。1.2 研究主要容针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博学楼人员在火灾事故下安全疏散的问题,采用了问卷调查、经验公式和仿真模拟三种方法3,分别研究了人员疏散时的行为特征、不同模式下疏散所用时间以及

11、楼梯对疏散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出有利于人员安全疏散的因素。1.3 国外研究进展国外对火灾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学研究很多,如Malcdm Hardy和Steve Hayes在对其他心理学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论述了在紧急状态下人的反应;Latane和Darley也曾做过一个简单又著名的实验等4。另外,NIST的研究人员围绕人员疏散安全展开研究,其中有不少文献较详细的讨论了火灾期间人员的心理反应56。除了运用心理学研究人员疏散外,20世纪80年代起,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国外开发了许多用以描述建筑疏散特性的模型。有关文献统计,已经完成的和正在开发的不同的疏散模型有22 种之多。近年来,国外研究机构开发出一

12、些高水平的人员安全疏散模型,众多的消防安全工程师利用这些分析设计工具对各类建筑中人员的安全疏散进行评估,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效果。未来疏散模型方面的研究的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模型将包含更多的行为细节,注重人行为的因素,并考虑不同特性人的疏散行为和对整体疏散时间的影响7。我国关于人员疏散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体积庞大、构造复杂的建筑平地而起,人们对建筑物安全疏散也越来越关注,加之国家在相关法律中明确规定“建筑物在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到人员疏散问题”,并详细做出了具体标准的规定,使得我国在人员疏散问题研究取得一定进展。但由于国缺乏对中国人群的一些基本形体和行动能力

13、方面的基本数据,所以在人的行为特征方面只能根据国外的数据和经验来确定8。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针对中国人的特性,运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分析研究人员疏散问题。2 人员疏散中人员行为调查分析人员疏散行为是指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疏散过程中体现的包括心理和行为上的一系列反应。本文通过问卷的调查方式研究人员在疏散中的行为特征,并采用SPSS列联表分析(CROSSTAB)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从中找出人员的疏散行为与人员特性之间的关系。2.1 问卷设计及结果问卷调查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研究者将所要研究的问题编制成问题表格,以邮寄方式、当面作答或者追踪访问方

14、式填答,从而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9。2.1.1 调查问卷设计本问卷以火灾为例,重点研究教学楼大学生疏散行为。重点考察的疏散行为有:发生火灾的第一反应、疏散路径的选择、对烟气的反应、疏散中的社会行为等101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校生,年龄1923岁。由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的身份,被调查者具有年龄相似、教育背景统一、身体状况良好、行为敏捷等特征。被调查者发放调查问卷160份,收回了160份,有效问卷160份,回复率100%。问卷的变量定义见表1:表1 问卷变量设计变量类型变量名称人员特征性别演习经历火灾经历人员行为反应观察疏散标志听到消防警报第一反应选择逃生路线的依据楼梯遇到烟气的反应对通道拥堵的反应疏散中的社会行为帮助他人做组织者2.1.2 调查结果:1)人员特征调查对象人员特征包括性别、演习经历、火灾经历,其调查结果见表2、表3、表4。表2 性别频数百分比男8251.3%女7848.7%总计160100%表3 演习经历频数百分比是12276.3%否3823.7%总计160100%表4 火灾经历频数百分比是2616.3%否13483.7%总计160100%可见,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比较协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