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具使用方法--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63179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43.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氏教具使用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蒙氏教具使用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蒙氏教具使用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蒙氏教具使用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蒙氏教具使用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氏教具使用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氏教具使用方法--(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圆柱体插座活动名称:圆柱体插座教具构成:圆柱体插座4组 第一组:直径和高同时递减 第二组:高固定不变直径递减 第三组:反比例组 第四组:直径不变高度递减教具目的:直接目的一培养孩子视觉的敏锐性,学习辨别物品大小,高低,粗细的特征。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配对、排序)。 2、 为书写作准备。操作方法:配对:1、 邀请孩子,说:“今天我们来做圆柱体插座的工作。”2、 双手握住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把圆柱体插座拿到桌子上(注意一次只出示一组).3、 坐在孩子右手一侧。4、 用三指捏的动作捏住圆柱体的手柄部分,从粗到细把圆柱体抽出,放在插座前。5、 三指捏住最大的圆柱体插座将其插回插座

2、。6、 如此示范2-3个后请孩子尝试。7、 展示结束后可让孩子自由操作一会儿。8、 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如图1-1)排序:1、 请孩子取来第一组圆柱体插座,放在桌子上。2、 将圆柱体插座取出随意混放,通过视觉的辨别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桌子的左边。3、 在从剩余的圆柱体插座中找出最大的一个,放在上一个的右铡,依次类推将其按照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4、 将排列好的的圆柱体插座一一放回凹曹中,结束工作。5、 注意:每次给孩子展示一组,分成四次展示完。(如图1-2)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1、 取出最大的和最小的放在一起。2、 用三阶段教学法将两个圆柱体插座的特征“大的”“小

3、的”教给孩子第一段:命名一介绍概念和物体或名称,把感觉和名称联系起来。用手指着大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大的”,重复2-3次并示意孩子模防;用手指着小的圆柱体插座说“这是小的”,重复2-3次。第二段:辨别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再确认,使用选择性的问题让孩子来回答,问题中要出现“大的”“小的”,如:“请你指一下哪个是大的/小的?”“请你把大的/小的放在我的手上”“请你摸一下,这个是大的还是小的?”等。第三段:发音一名称、概念或物体的记忆重现,请孩子发音说出正确名称。“这是什么?”注意:在第一次教孩子认识“大、小”时,选择最大的和最小的两个,给孩子视觉上反差最大的刺激,等孩子比较熟练后,再选择相近的两个

4、让孩子来认识。变化与延伸:1、两组、三组、四组的组合操作(如图1-3)(如图1-4)(如图1-5)1、 将家里的日用品(碗、杯子、拖鞋等)进行排序和配对2、 名称练习:第一组一大的 小的第二组一粗的 细的第三组一又粗又矮的 又细又高的第四组一高的 矮的适用年龄:2岁或2岁半以上的孩子。错误控制:教具本身。2、粉红塔活动名称:粉红塔教具构成:边长递减的十个粉红色立方体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通过视觉的辨别了解物体的大小。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 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3、 增强手眼协调能力。4、 为书写做间接准备。操作方法:感官展示一垂直积塔:1、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

5、工作,介绍要做粉红塔的工作。2、握住最小的粉红塔,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将粉红塔一一取到工作毯上散放工作毯的右侧(在孩子看清楚拿粉红塔的动作后可以请孩子参与取的步骤)。3、从粉红塔中选取最大的一块,放在毯子中央。4、再从剩余的粉红塔中选取最大的粉红塔,叠大最大粉红塔上,成搭状。5、按照同样的方法将粉红塔一一叠起,摞成宝塔形。6、询问孩子:“你觉得它象什么?”7、把塔轻轻拆除,并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再尝试。8、教具归位(从大到小)。(如图2-1)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操作方法同圆柱体插座,名称为“大的”、“小的”粉红塔与形式卡的配对(形式卡需自制):1、 铺好工作毯,取来形式卡后和孩子一起取粉红塔。

6、2、 将形式卡按照大一小或小一大的顺序摆好。3、 一一取来粉红塔放在相应的卡片上。(如图2-2)变化与延伸:1、套娃从大到小的排列(家长可自行购买)。2、套碗的排列(家长可自行购买)3、可用粉红塔按一定的顺序摆出不同的图形。(如图2-3)(如图2-4)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或能熟练操作圆柱体插座的孩子。错误控制:视觉和教具本身。3、棕色梯活动名称:棕色梯教具构成:边长等量递减的十个棕色长方体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通过视觉的辨别了解物体的粗细。间接目的-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能力。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4、为书写做间接准备。操作方法:感官展示一水平排列:1、 铺好工

7、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棕色梯的工作。2、 握住最细的棕色梯,按照由细到粗的顺序将棕色梯一一取到工作毯上散放工作毯的右侧(在孩子看清楚拿棕色梯的动作后可以请孩子参与取的步骤)。3、 用视觉选取最粗的棕色梯放在孩子正前方。4、 在从剩余的棕色梯中选取最粗的一块,放在最粗的棕色梯前方。5、 按照用样的方法将棕色梯一一摆好,平铺成楼梯状。6、 询问孩子:“你看它象什么?”.7、 询问孩子是否愿意尝试或教具归位。(如图3-1)三阶段教学法(名称练习):操作方法同圆柱体插座,名称为“粗的”、“细的”棕色梯与形式卡的配对(形式卡需自制):方法同粉红塔与形式卡的配对变化与延伸:1、可用棕色梯按一定

8、顺序摆出不同的图形。2、可用粉红塔和棕色梯按一定顺序组合出不同的图形。(如图3-2)适用年龄:2岁半以上。错误控制:视觉控制和教具本身。4、 色板活动名称:色板教具构成:色板11对一红、黄、蓝、橙、绿、紫、粉、棕、灰、黑、白各一对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培养孩子视觉分辨颜色的能力,认识色彩的名称。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培养孩子的色彩美感。3、启发孩子的艺术感觉。操作方法:配对练习:1、 准备好工作毯(桌子),邀请孩子在一起来工作,介绍色板的工作。2、 取出红、黄、蓝的色板6块,散放在工作毯(桌子)上。3、 进行配对的工作。(如图4-1)名称练习:1、 准备好桌子,邀请孩子

9、一起来工作,介绍色板的工作。2、 右手拇、食指捏住色板白色的边缘将红色和蓝色取出拿到桌上(每种颜色的色板只拿一片)。3、 用三阶段教学法教给孩子颜色名称。4、 请孩子在屋子中找出和色板相同颜色的手物品进行配对。(如图4-2)5、 教具归位。变化与延伸:1、在生活右发现学过的颜色同,如“请你找一找在房间里哪些物是红色的?”2、做涂色和调色的练习。3、自由的用颜色画画。适合年龄:3岁以上。错误控制:视觉控制。5、构成三角形活动名称:建构三角形教具构成:5盒建构三角形一长方形盒1、长方形盒2、三角形盒、大六边形盒、小六边形盒教具目的: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发展肌肉运动的控制

10、能力。3、增强手眼协调能力。4、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5、为数学学习打基础。操作方法:长方形盒1:1、 铺好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建构三角形第一盒一长方形盒的工作。2、 取来教具后,将盒内的三角形一一取出散放在毯上。3、 对孩子说“请你按照三角形的形状把它们分开”,分类摆放顺序为一2个黄色等腰直解三角形、2个绿色等腰直角三角形、2个黄色直角三角形、2个绿色直角三角形、2个灰直角三角形、2个黄色等边三角形、1个红色直角三角形、1个红色钝角等腰三角形。4、 取下第一对三角形,食、中两指并拢按照指示线将三角形建构成其他图形。5、 请孩子尝试。6、 教具归位。(如图5-1)长方形盒2:1、 操作方

11、法同上。2、 分类摆放顺序为一蓝色等腰直角三角形、蓝色直角三角形、蓝色等边三角形、蓝色钝角等腰三角形。(如图5-2)三角形盒:1、 操作方法同上。2、 分类摆放顺序为一1个灰色三角形、2个绿色三角形、3个黄色三角形、4个红色三角形。3、 4个组合后的三角形可再建构成一个大的三角形。(如图5-3)大六边形盒:1、 操作方法同上。2、 分类摆放顺序为一1个黄色等边三角形、3个黄色钝角等腰三角形(指示线在底边)、3个黄色钝角等腰三角形(指示线在腰)、2个灰色钝角等腰三角形、2个红色钝角等腰三角形。(如图5-4)小六边形盒:1、 操作方法同上。2、 分类摆放顺序为一6个灰色等边三角形、6个红色钝角等腰

12、三角形、3个绿色等边三角形、2个红色等边三角形、1个黄色等边三角形。变化与延伸:1、生活中的那些图形是由三角形构成的。2、孩子在熟练后可建构任意图形。3、告诉孩子三角形所组成的新图形的名称。4、在孩子能熟练构图后,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解三角形之间所蕴涵的数学关系,如等分、等量交换等。适用年龄:3岁半以上。6、几何立体组(神秘袋)活动名称:几何立体组教具构成:5个原木色的几何立体组一球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小布袋一个。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透过视觉和触觉,让孩子感知并了解几何立体组的特征。操作方法:1、 准备好桌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几何立体组的工作。2、 取来教具放在桌子的右

13、下角,从中拿出球体、正方体、圆锥体横行摆在桌子上。3、 指球体说“这是球体”,拿起球体放在两手心中来回滚动,感知球体的外形,也递给孩子感知一下,放回原处。4、 同样方法认识正方体和圆锥体。5、 进行三阶段教学法。6、 教具归位。(如图6-1)延伸:神秘袋的工作一将几何立体组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家长说出一个名称,让孩子从袋中摸出。适用年龄:4岁以上。错误控制:教具本身。7、 二项式活动名称:二项式教具构成:二项式木盒一个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培养孩子视觉能力间接目的一1、培养孩子敏锐的观察力及专注力。2、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3、手眼动作的协调。4、为数学学习打基础。操作方法:1、 准备好桌

14、子,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二项式的工作。2、 取来二项式放在桌子上,拿起箱盖,盖面向上,放在木箱边。3、 一一取出各个立方体,无序的放在桌上。4、 按红色和黑色将立方体分类,先选出纯红色和纯蓝色的两块摆好,再将红黑、蓝黑摆在其下。(如图7-1)5、 依照箱盖的颜色找相应颜色的立方体摆在盖子上一第一层以纯红色的为控制、摆好后平移回箱子内、顺序不能变,第二层以纯蓝色的为控制、摆好后平移回箱子内、顺序不能变。(如图7-2)6、 全部摆完后给孩子看箱子侧面的色块和摆好的立方体颜色一致,箱盖也同样。7、 比较后盖好箱盖。8、 请孩子尝试或教具归位。适用年龄:4岁以上。错误控制:教具本身,依据颜色及

15、视觉。8、数棒活动名称:数棒教具构成:数棒教育目的:直接目的一学习1-10连续的数量、学习数数。间接目的一1、导入数的根念。2、为学习十进位法打基础。操作方法:数棒的命名:1、 铺开工作毯,邀请孩子一起来工作,介绍要做数棒的工作。2、 握数棒两端对齐,由短至长一一取出并散放到工作地毯上。3、 数棒左端对齐,按照由长至短的顺序排列在工作毯上方。4、 取出数棒1,指着它说“1,这是1”。5、 取出数棒2,拿着数棒1比着2数“1、2这是2”,将数棒1放回原位。6、 依此类推,数完后按照由长至短的顺序将数棒送回去。7、 注意:数棒是孩子第一次接触数量的工作,每次只要认识3-4根就可。(如图8-1)变化与延伸:1、为数棒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