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程序设计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4563000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库程序设计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数据库程序设计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数据库程序设计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数据库程序设计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数据库程序设计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库程序设计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程序设计ppt课件(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键成功因素法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着眼点:战略分析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Strategy Set Transformation ) 着眼点:战略分析 企业系统规划法 (Business Systems Planning) 着眼点:企业过程分析,2 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方法,企业系统规划法(Business System Planning,BSP),企业系统规划法是IBM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旨在帮助企业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以满足企业近期和长期的信息需求,它较早运用面向过程的管理思想,是现阶段影响最广的方法; 基于用信息系统支持企业运营的思想; 自上而下分析

2、企业目标、识别企业过程、识别数据类,然后再自下而上设计和实施系统,以支持企业目标; 根据过程/数据需求进行信息系统规划。,(1)信息系统必须支持企业的目标 (2)系统的规划应当表达出企业各管理层次的需求 (3)信息系统能向整个企业提供一致的信息 (4)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具有适应性 (5)先“自上而下”识别和分析,再“自下而上”设计 (6)信息系统的战略由信息系统总体结构中的子系统开始实现,BSP方法的主要原则,企业系统规划法流程,立项,准备工作,调研,定义业务过程,业务流程重组,定义数据类,分析现行系统支持,提出判断和结论,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评价信

3、息资源管理,制定开发建议书和开发计划,形成最终研究报告,A,A,进行业务分析主要依靠高层领导和各级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按照企业的长远目标,分析企业的现行业务及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将它们划分为若干个职能域,然后弄清楚各职能域中所包含的全部业务过程,再将各业务过程细分为一些业务活动。 所谓企业模型就是用“职能域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层次结构关系描述企业的本质。,第一步:进行业务分析建立企业模型,企业模型的建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对现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研制一个表示企业各职能域的模型; 扩展上述模型,使它能表示出企业的各项业务过程。,现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一般是由系统分析员向企业中的各层管理人员、业务

4、人员及其它有关人员进行的。调查内容大致如下:,系统界限和运行状态的调查。 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的调查。 业务流程调查。 各种计划、单据、报表和账册的处理。 资源情况的调查。 约束条件的调查。 薄弱环节的调查。,(1)现行系统的调查和分析,例:调查提纲 管理信息系统前期调查提纲 调查对象及调查内容 调查对象1:副总经理 内容 : 了解企业的战略计划,企业管理目标、生产科的工作核心 对生产科当前工作的满意程度、改革意见或者改革计划 经常做哪些决策,通常需要生产科提供哪些信息 需要哪些综合信息(例如涉及多个部门的计划指标、考核指标等) 对本系统的技术要求(开发平台、提交方式等) 对本系统的投入(人力、

5、财力),调查对象2:总工程师 内容:对生产科当前工作的满意程度、改革意见或者改革计划 经常做哪些决策,通常需要生产科提供哪些信息 需要哪些综合信息(例如涉及多个部门的计划指标、考核指标等) 对本系统的技术要求(开发平台、提交方式等) 调查对象:生产科长 内容:了解处(科)室的工作目标、业务范围、业务流程概况、工作难点、人员分工、考核指标、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决策问题(即战术层的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等,了解各项业务工作的骨干等。 调查对象:生产管理员 内容: 收集信息载体,了解相关业务具体的、细致的工作规范、工作流程和处理方法,了解哪些是日常工作的关键,了解日常工作需要哪些信息、有哪些操作层的

6、决策问题。,例: 业 务 / 需 求 调 查 表,职能域或职能范围、业务范围,是指一个企业或组织的一些主要业务活动领域。它的建立可参照企业管理阶段模型。 一个中型制造厂的职能域可列举如下:,经营计划 财务 产品计划 材料计划 生产计划 生产与控制 销售 分配 会计 人事,(2) 职能域的建立,业务过程是管理各类资源的各种相关活动和决策的组合。可以根据资源的生命周期来识别功能。,(3)业务过程的建立,产生阶段:对资源的请求、计划等活动属于该阶段;,获得阶段:指资源的开发活动,即获得资源的活动,如产品的生产;,服务阶段:指资源的存储和服务的延续活动,如库存控制;,归宿阶段:指终止资源或服务的活动或

7、决策,如产品的销售;,识别支持性资源过程,识别“产品/服务”资源过程,考虑这些业务过程均包含在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当中,因此在建立业务过程时,有必要进行组织机构的调查,进而画出组织机构图。这个组织机构图可以画到部门级。然后对照各部门负责人的职责来检查所划分的业务过程是否有遗漏。,组织机构的调查结果可以用组织机构图来表达,如图所示:,将组织机构图中的各部门负责人与划分出的业务过程放在同一张表中建立一个矩阵,用这个矩阵去访问各部门负责人,他们会帮助你检查所建立的业务过程是否有遗漏。,现行组织机构和职能域、业务过程的对应关系,表主要负责人,X表业务过程主要参加者,/表部分参加,数据类,数据类是指支持业务

8、过程所必需的逻辑相关的数据。 识别数据类的目的在于了解企业目前的数据状况和数据要求,以及数据与企业实体、业务过程之间的联系,查明数据共享的情况,建立功能/数据类矩阵,为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提供基本依据。 其中:企业实体指企业实施管理的对象,一般可按人、地点、物体、概念和事件进行分类,如企业员工、设备、产品和材料等。,第二步:进行数据分析建立数据类,例如:制造厂企业模型中包含 零件 产品 材料 客户 供应商 设备 在制品 建筑物 职工 现金 账户,可以用两种方法进行考察,并将考察结果相互参照。 第一种方法是,用实体关联的方法:首先根据规划出的企业模型,列出与各项业务过程有关的基本事物或人,形成企

9、业内部的实体集。,其次,根据资源的管理过程可以将数据分解成四类,每个实体可以由这四种数据类型来描述。 计划型反映目标等计划值; 统计型反映企业的综合状况; 文档型反映实体的现状; 业务型反映生命周期各阶段相关文档型数据的变化。,最后,将实体和数据类按数据的四种类型绘制在一个表内,就得到实体/数据类矩阵.,实体/数据类矩阵示例,第二种方法是,考察企业模型中的业务过程,写下每一过程所用的输入或产生的输出单证、报表、账册等,对这些载体中所包含的数据项进行分析和归类便形成数据类。,对系统调查所收集的数据以及统计和处理数据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整理。 调查数据的汇总分析: 输入数据类:主要指报来的报表,即今后

10、下级子系统或网络要传递来的内容 要存储的数据类:主要指各种台账、账单和记录文件,它们是今后系统数据库要存储的主要内容 产生的数据类:主要指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各类报表等,它们是今后系统输出和网络传递的主要内容,数据分析,设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通过建立业务过程和数据类的对应矩阵(通常称为U/C阵)来实现。 U/C矩阵中说明了哪些业务过程产生了哪些数据和使用了哪些数据,明确了业务过程与数据之间的关系。,第三步:设计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U/C矩阵的主要功能 : 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及时发现前段分析和调查工作的疏漏和错误。 通过对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来分析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通过对U/C矩

11、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 通过子系统之间的联系(“U”)可以确定子系统之间的共享数据。,工作步骤: U/C矩阵的建立; U/C矩阵的正确性检验(完备性检验,一致性检验,无冗余性检验); 求解U/C矩阵; 系统逻辑功能划分和确定数据资源的分布; 通过对U/C矩阵的求解过程,最终得到子系统的划分。,1)UC 矩阵的建立,根据前面分析的业务过程和数据类,可以绘制U/C矩阵,具体方法: 将数据类排列在横向位置,将业务过程排列在纵向位置,在两者的交叉处填上U和C等符号,其中字母C表明有关的业务过程产生并使用了所对应的数据类,字母U(use)指出有关的业务过程使用对应的数据类。 其中功能按功能

12、发生的先后次序排列(即按:“计划实施保管处置”管理阶段模型)。,2)正确性检验,(1)完备性(completeness)检验:指对具体的数据 项必须有一个产生者(C)和至少一个使用者(U),功能则必须有产生或使用(U或C)发生。,(2)一致性(uniformity)检验:指对具体的数据项必须有且仅有一个产生者(C)。,(3)无冗余性(non-verbosity)检验:指 UC矩阵中不允许有空行和空列。,(1)UC 矩阵的求解过程就是对系统结构划分的优化过程。它是基于子系统划分应相互相对独立且内部凝聚性高这一原则之上的一种聚类操作。 (2)UC 矩阵的求解过程常通过表上作业法来完成。其具体操作方

13、法是:调整表中的行变量或 列变量,使得“C”元素尽量地朝对角线靠近,然后再以“C”元素为标准,划分子系统。,3) UC 矩阵的求解,表 上 移 动 作 业 过 程,(1)系统逻辑功能的划分: 在求解后的UC 矩阵中划出一个个的方块,每一个小方块即为一个子系统。 划分时应注意: 沿对角线一个接一个地画,既不能重叠,又不能漏掉任何一个数据和功能; 小方块的划分是任意的,但必须将所有的 “C” 元素都包含在小方块内。,4) 系统功能划分与数据资源分布,子 系 统 划 分,(2)数据资源分布:所有数据的使用关系都被小方块分隔成了两类:一类在小方块以内;一类在小方块以外。 在小方块以内所产生和使用的数据

14、,则今后主要放在本系统的计算机设备上处理;而在小方块以外的 “U” ,则表示了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联系,这些数据资源今后应考虑放在网络服务器上供各子系统共享或通过网络来相互传递数据。,数 据 联 系,3 可行性分析,按照各种有效的方法和工作程序,对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以及项目的实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确定目标,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和项目评估,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1成立可行性研究的专门小组 2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 3提出各种可能的系统方案 4说明备选系统的主要特性 5确定和评价备选系统的性能及成本/效益情况 6选择最优的备选系统 7准备可行性研究报告,3

15、-39,可行性研究的步骤,系统开发的必要性 经济上的可行性 技术方面的可行性 组织管理方面的可行性 环境方面的可行性 操作方面的可行性,3-40,可行性研究的内容,(1) “显见”的必要性。比如企业的发展使得数据量越来越多,或者由于精确度要求的提高,或者由于本身的复杂性,非计算机不能解决问题等等; (2) “预见”的必要性。企业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预见未来不久信息处理手段必须更新,否则不能适应未来信息处理的需要,不能适应竞争的环境; (3) “隐见”的必要性。有些系统,如社会服务系统,服务效率很低,明显地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影响不是直接看得见,摸得着的,而是隐见的。,3-41,系统开发

16、的必要性,投入费用的估算,系统产出的估算,直接经济 效益的估算,间接经济效益 估计、判断,经济上的可行性,新系统所需的各种技术要求在当前条件下是否能达到 例如,各种数学模型是否完善和已达到实用程度,从计算机的内、外存容量,联网能力,主频速度,输入、输出设备,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论述是否满足管理系统数据处理的要求,数据传送与通讯能否满足要求,网络和数据库的可实现性如何,汉字处理技术等是否能满足新技术的要求等。 新系统开发与运行维护所需的技术力量是否具备 主要包括从事系统开发与维护工作的技术力量。信息系统在系统开发、使用、维护各阶段需要系统分析员、系统设计员、程序员、操作员、录入员及软硬件维护员等各类专门人员。这类人员能否满足要求,如果不满足要求,在一定时间内经过培训能否满足要求。如果在一定时间内经过培训还不满足要求,则认为系统开发在技术上是不可行的。,技术方面的可行性,(1)企业领导、部门主管对新系统开发是否支持,态度是否坚决; (2)管理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