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629738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选修5-生活中的法律常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相互交往和联系必然要出现许多新变化,生活中的摩擦、矛盾和纠纷也会日益增多。人们在几乎每一个生活领域中,都会不同程度地面临一些法律问题。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每个人都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依法规自己的行为。只有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把法律作为自己行为选择的准绳,依法律己、依法做事,才能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切实把握发展的机会,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专题一 生活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课标容本专题的容在课程标准中是没有的,是编写教材时新增加的。这是因为,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

2、材编写指导委员会和审读专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认为,作为高中学生,应当掌握一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本专题的编写思路是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阐述法的本质、产生、发展和作用等问题,特别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我国法治建设的实际,介绍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的有关问题。二、教学要求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基本要求1了解法的本质和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2知道法的基本特征。3明确我国社会主义法的特点和作用。发展要求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说明1不作拓展的容:制定、认可的含义。2不作要求的容:法的产生和四种类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法的有关论

3、述。社会规、法律实施、法律遵守和法律适用的含义。人类运用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大体过程。第二框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要求1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2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3知道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4懂得树立社会主义的权利义务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思想基础。发展要求说明1.不作拓展的容:“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必究”的具体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2.不作要求的容:法律体系的含义。宪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的含义及调整对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含义。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2课时,每框题1课

4、时。2教学方法:(1)第一框题“法的本质、特点和作用”的教学方法建议:第一目题“法: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教师可以从古汉语中“法”字的写法和西方的正义女神为题材导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导学生思考法的性质和公平、正义的问题,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在当代中国,法所体现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公平、正义,是绝大多数人公认的公平、正义,是真正体现社会进步的公平、正义。第二目题“法:国家制定和保证实施的行为规”,教师可以根据课文提供的说文解字注中对“法”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利用课文提供的两则材料,通过学生思考、讨论来理解法律的基本特征。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让学生从正反两方

5、面谈谈我国的法在各领域中的重要作用。(2)第二框题“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教学方法建议:第一目题“依法治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通过阅读教材,让学生重点把握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联系实际让学生真正懂得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第二目题“有法可依: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可以通过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说说我国有哪些具体的法律?然后结合课文简要归纳我国的法律体系。知道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和基础,知道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核心、统帅地位。第三目题“依法办事:树立社会主义的权

6、利义务观”。可以利用课文设计的探究问题让学生分析讨论,说明权利和义务的不可分割性,同时引导学生举出日常生活中自己或发生在身边的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事例,通过自我剖析或小组讨论来提高对权利和义务统一性的认识。专题二民事权利和义务一、课标容引述人身权、财产权的有关法规及其具体表现,解析城乡生活中维护各项民事权利的典型案例。列举日常生活中依法维护权利、承担责任的事例,说明既要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也要尊重他人享有的合法权利。二、教学要求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基本要求1了解民事法律关系的含义及构成要素。2明确实现民事权利的要求。3了解违反义务须承担的民事责任的方式。4知道法律规定的追究民事责任的诉讼时效

7、。发展要求说明不作要求的容: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的含义。第二框题积极维护人身权基本要求1了解生命健康权及侵权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2知道权与肖像权及侵权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3了解名誉权与隐私及侵权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发展要求说明不作要求的容:肖像的含义。第三框题依法行使财产权基本要求1了解财产权的分类,知道保护财产权的法律依据。2明确所有权的含义、类别、取得方式及财产共有形式。3了解担保物权的含义及种类。发展要求说明不作要求的容:民事权利体系图。不动产、动产的含义。按份共有、共同共有的含义。第二目题“物尽其用用益物权”。抵押、质押和留置的含义。第四框题切实保护知识产权基本要求1

8、了解著作权的含义、类别及保护。2知道专利的种类及专利权的获得与保护。3知道商标及注册商标权的保护。发展要求领会知识产权制度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重要意义。说明1.不作拓展的容:不同种类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2不作要求的容:作品、作者的含义。知识产权的容。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含义。驰名商标的含义及特点。第五框题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基本要求1知道民事活动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2知道法律对民事主体行使人身权、知识产权的限制。发展要求说明不作要求的容:法律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及其处理。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5课时。每框题1课时。2教学方法第一框题“认真对待权利和义务”的教学方法建议:第一目题“民

9、事法律关系就在身边”,建议教师坚持从生活出发的教学原则,选取一些典型的生活实例加以分析、探讨,引导学生感悟法律与自己生活的关系,理解并接受“民事法律关系”的有关知识。第二目题“积极维护自己的权利”,可以采用材料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懂得实现民事权利的要求。第三目题“违反义务须承担法律责任”,可采用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教材叙述的两层意思:一是权利的实现有赖于义务人履行其义务,法律对于违反义务者施以相应的法律责任;二是权利人在实现民事权利、追究他人法律责任时,还应当注意法律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第二框题“积极维护人身权”的教学方法建议:第一目题“生命健康俱可贵”

10、,建议采用读、议、讲、练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生命健康权是人身权中最基础的权利,明确侵害生命健康权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二目题“肖像受保护”和第三目题“名誉隐私不可侵”, 建议以实际案例或生活场景导入,引起学生对自身权益的关切,在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以法律规定为依据,引导学生了解权、肖像权、名誉权与隐私,弄清诸如教材中所提及的案例、日记、“一米线”等问题,明确侵权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三框题“依法行使财产权”的教学方法建议:第一目题“定分止争所有权”, 建议通过一些具体的情景材料导入,材料可以选择教材上的,也可以是贴近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典型案例和事例,并通过适当的探究活动充分调动学生

11、的情绪和思维,让学生逐步了解财产权和所有权。对不同形式的财产共有关系要注意结合社会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能够予以正确鉴别、分析。第二目题“物尽其用用益物权”,不作要求。第三目题“增强信用担保物权”,可以采用讨论、讲授等结合的方法进行,层层深入,还可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材料,让学生了解担保物权的含义及种类。第四框题“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的教学方法建议:第一目题“著作权创作者的保护神”,教师可以从教材中的一组镜头入手,引导学生进行鉴别对比,提高对著作权的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教学中要注意选取有关的探究问题进行探究讨论,引导学生感受身边的知识产权问题,理解并接受著作权的相关道理。第二目题“专利权发明家的竞争利器

12、”,建议教师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关注,帮助学生了解专利的种类及专利权的获得与保护。第三目题“商标权经营者的点金术”,建议教师在教学中采用问题教学法。运用好问题教学法:一是组织好隐涵这些思想的生活题材,这是基础;二是要根据题材设计好有思维质量的问题,这是关键;三是创设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这是保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过程的引导,让学生从中感悟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魅力所在。第五框题“民事权利的行使与界限”的教学方法建议:第一目题“合理合法行使权利”,可联系有关历史知识和现实事例,采用学生自主探究,也可运用课本所提供的情景材料开展探究式讨论,使学生能够把握

13、民事主体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课后还可以指导学生以撰写小论文等形式配合学习。第二目题“行使权利有界限”,建议教师运用课本所提供的情景材料,或结合当前形势的变化、法律的调整提出一些新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角色参与、感悟、讨论交流,然后进行归纳,引导学生了解法律对民事主体行使人身权、知识产权的限制。其中“法律关于相邻关系的规定”部分不作要求,可以让学生课外阅读。专题三 信守合同与违约一、课标容列举解决各种民事纠纷的事例,表明合同是当事人确定彼此的权利义务所达成的一种协议,评述签订合同在当前人们生活中的普遍意义。解析签订债务合同的权利和义务,列举履行债务合同正反两方面的案例,明确信守合同的重要意义。列举日常

14、生活中的事例,说明违反合同应依法承担的违约责任。二、教学要求第一框题 走近合同基本要求1知道合同对于预防和解决纠纷的重要作用。2理解合同的含义。3懂得签订书面合同的意义。发展要求领会合同中体现的权利义务关系,在生活中树立合同意识。说明1不作拓展的容:债权人和债务人。合同的设立、变更与终止。口头合同与书面合同。2不作要求的容:合同的其他形式。第二框题 订立合同有学问 基本要求1了解订立合同的两个步骤:要约与承诺。2知道合同的容。3分辨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发展要求尝试拟订简单的合同, 感受合同自由与公平的理念。说明不作要求的容: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法律对十周岁以上未成年人订立合同的有关规定。第三框题 言而有信守合同基本要求1知道履行合同的核心。2把握合同履行应当遵循的原则。发展要求列举履行合同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增强信守合同的意识。说明不作拓展的容: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对应的。第四框题 违约与违约责任基本要求1了解违约及违约责任。2知道实际违约的表现。3了解违约行为的免责情形。4了解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发展要求说明不作要求的容:预期违约。合同法对违约金数额的有关规定。违约金与定金的关系。三、教学建议1课时分配4课时。每框题1课时。2教学方法(1)第一框题“走近合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