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62848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5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知识点总结--(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考教育综合教育学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概述考点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即指学校教育,教育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段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借记所需要的人的活动。考点二:教育的起源1、 神话起源说2、 生物起源说:教育的产生来自动物的本能。代表人: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3、 心理起源说4、 劳动起源说:传递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实际需要。代表人:马克思、恩格斯考点三:教育的发展1、 原始社会:教育和生产劳动具有融合性2、 古代社会

2、包括奴隶社会 1、 教育的阶级性与等级性2、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3、 教育目的一方面是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是对被统治阶级实施宗教、道德或政治教化,维护自己的统治4、 教育内容以军事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为主5、 教育方法以体罚盛行,注重机械的练习和实践训练,也重视个体的道德反省或宗教忏悔6、 师生关系式对立的、不平等的7、 教育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和个体修行为主。(私塾不是班级授课)3、近代社会近代教育特点:1、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教会学校)2、 初等教育(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 教育的世俗化4、 教育的法制化5、 二十一世纪以后社会教育的特点:1、

3、教育全民化;2、教育终身化(包括时间和空间,保尔朗格朗(法国);3.教育民主化;4.教育信息化。考点四:教育的属性:1、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 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性考点五: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考点六:教育的功能1、 对象上分:个体发展、社会发展2、 性质上分:正向、负向3、 呈现形式:显性、隐性(显性与隐性可以相互转化)考点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考点八: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 :孔子(教学纲领:博学于文,约之以礼,教学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思结)、墨翟、道家、朱熹等

4、代表作 :论语( 不是教育学著作,而是伦理著作)学记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本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礼记中的一篇)2、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昆体良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苏格拉底:提出问答法(产婆术,也就是启发式)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观点柏拉图:理想国西方教育史上得里程碑。考点九: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时期1、 培根:英国,首次将教育学纳为科学知识体系。2、洛克:英国教育漫话,提出了“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资产阶级人人平等)。3、家夸美纽斯:17世纪捷克教育

5、,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他从“泛智教育”(把一切的知识教给一切人),论述班级制度以及教学原则和方法。(名言: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4、卢梭:法国,代表作爱弥尔,提出“自然教育”思想,培养“自然人”被称为是新旧教育的分水岭,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二个里程碑。4、 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5、 赫尔巴特:德国(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传统教育学派(学生始终保持被动的状态),提出三中心(教材、课堂、教师),出版普通心理学,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考点十:繁荣时期:1、 实验教育学:德国的梅

6、伊曼拉伊2、 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杜威: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著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他强调的“三中心”是“学生中心、生活中心、活动中心”,在教育本质上,提出“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在教育目的上,提出“从做中学”。3、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凯洛夫(对新中国影响很大)、中国杨贤江。4、 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提出了“学科基本结构”的观点。5、 马卡连柯:教育诗,擅长教育问题学生。6、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高难度、高速度原则。7、 蔡元培:中国第一任教育总长,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考点一:教育与社会因素关系(简答)1、 生产

7、力:生产力决定教育;教育促进生产力(日本二战后“教育兴国”行得通且成功,因为讲的是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2、 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教育权);教育的政治功能(反作用)(“教育校园”行不通,因为教育虽对政治有反作用力,但没有决定作用)3、 文化:文化影响教育;教育的文化功能4、 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教育促进科学技术(职业科学家,大学是两条腿走路,一是教学,一是科研)5、 人口:人口影响教育;教育的人口功能(容易造成复式教育,一个班放多个年级)考点二:教育优先发展(因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考点三:素质教育1、 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2、 内涵:1、倡导开创精神,

8、鼓励学生思考、提问。2、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3、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4、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案例分析:在黑板上画一个圈:1、大学认为是0,应试教育思维定势;2、小学多种答案,个性加创新2、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相结合,能减少教育的不平衡性。考点四:教育民主内涵(分析):1、教育机会均等;2、师生关系民主化;3、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考点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对教育的制约的原因(1、教育要适应特点2、应从儿童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不断提高身心发展的水平。)1、 顺序性(不陵节而施)2、阶段性(循序渐进)3、

9、不均衡性(及时施教、抓关键期)4、差异性(因材施教)5、互补性(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努力)考点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影响人因素有:1、遗传:是物质前提、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高尔顿、霍尔(例:一两遗传胜过一顿教育;龙生龙打地洞)2、环境:夸大环境对人的作用;爱尔维修、华生(给我一两个儿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3、 学校:主导 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内因;起决定作用考点三:关于人的发展的动因观1、内发论:代表人物:孟子(性善、仁义理智是天生具有的);格赛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双生子爬楼梯实验);霍尔、高尔顿2、外铄论:英国洛克的白板说、美国的华生、我国的荀子(性恶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在因素与外部

10、环境相互作用第四章 教育目的考点一:教育目的概念 1、狭义:国家对在学校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它规定了培养人才的质量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培养目标是在教育目的的指导下,根据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任务和受教育着的身心发展水平而制定的培养人的具体要求。 2、教育目的的意义: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3、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调控、评价、激励功能 考点二:教育目的层次(类型)1、教育目标 2、培养目标 3、课程目标 4、教学目标考点三:不同价值取向的教育目的观 1、生活本位论:1、教育即生活本身,注重的是使教育者怎样生活(杜威);教育要未来生活作

11、准备(英国的斯宾塞)2、个人本位论:卢梭、福禄贝尔(德国,学前教育带豆,世界第一所正规幼儿园)、裴斯泰罗齐(瑞士,把一生奉献了贫苦孤儿的教育,实干家)3、社会本位论: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4、文化本位论:利特、斯普朗格考点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考点五:全面发展教育 1、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 2、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1、五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五育各自相对独立,不可替代,缺一不可 3、五育同时又相互依存、渗透、促进。考点六: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区别:范围不同、侧重点不同考点七: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

12、本精神 1、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3、适应时代要求,培养现代人,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实践精神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考点一:教育制度概念1、 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2、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考点二:现代学制的发展 1、西方:双轨制(英国 二战后逐渐消亡)、单轨制(美国)、中间型或分枝型(苏联)2、我国学制的发展: 1、壬寅学制: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抄袭日本,未实施。 2、癸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抄日本 3、壬子癸丑: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和规定

13、男女同校2、1922年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实施最长、影响最大考点三:当代(现代)学制发展的趋势(简答) 1、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2、重视早期智力开发和学前教育3、初等教育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4、寻求普通教育、中等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最佳结合5、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6、终身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第六章 教师与学生考点一:教师的概念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现者,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考点二:教师劳动的特点:1、强烈示范2、特殊复杂3、独特创造4、显效长期性考点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多样性:传道者;

14、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考点四:教师的职业素养一、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1、忠于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二、 教师的业务素养:1、 知识素养:精深的专业2、广博的文化科学3、必备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2、 能力素养:语言表达、组织教育、思想教育、教师机智和自我调控3、 良好的心理品质:理解学生、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热情、有 责任心、仁慈友善、有幽默感、乐于助人、公平、客观考点五:学生的本质属性1、 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2、 是学习的主体,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学校教育起主要作用)考点六: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权利是案例分析)1、 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和人身权:身心健康、自由、人格尊严、隐私、名誉和荣誉2、 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进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校任务;4、遵守所在学习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考点七:师生关系1、 教育内容上:授受关系;2、人格上:平等;3、社会道德上:相互促进 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心理相容第七章 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