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定理汇总(2020年九月).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45627515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X 页数:37 大小:3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汇总(2020年九月).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汇总(2020年九月).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汇总(2020年九月).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汇总(2020年九月).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汇总(2020年九月).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公式定理汇总(2020年九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公式定理汇总(2020年九月).pptx(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高中公式定理,必修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x A x CU A; x CU A x A 德摩根公式 CU ( A B) CU A CU A;CU ( A B) CU A CU A 包含关系(U 为全集时) A B A A B B A B CU B CU A A CU B 容斥原则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card(B C) card(C A) card( A B C),1,5.集合a , a ,., a ,12n,nn,的子集个数共有2 个;真子集有2

2、 1个;非空子集,2n 1;非空真子集有2n 2 个。 6.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f (x) ax2 bx c(a 0); (2)顶点式 f (x) a(x h)2 k(a 0); (3)零点式 f (x) a(x x1)(x x2 )(a 0). 7. 指数运算性质 (1) aras ar s (a 0, r, s Q) (2)(ar )s ars (a 0, r, s Q) (3)(ab)r arbr (a 0,b 0, r Q) 8.对数运算性质,学 海 无 涯 如果a 0, 且a 1, M 0, N 0, 那么 (1) log a (M N ) log a M lo

3、g a N,(2),N,M,a,aa,M log N,log () log,(3) log a M n log M (n R) n a,log b,c,b,(4)换底公式log N log c N (b 0,且b 1;c 0,且c 1; N 0).,(5)常用推论,log a log c 1,log b log c log a 1,caabc,m,2,a,am,logbn n log b,函数零点的存在性定理 一般地,我们有:y f (x) 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 曲线,并且有 f (a) f (b) 0,那么,函数 y f (x) 在区间(a,b) 内有零点, 即存在c (a,

4、b), 使得 f (c) 0 ,这个c 也就是方程 y f (x) 的根。 必修 2 圆柱,圆锥,圆台表面积,2,lr ),2.柱体、椎体、台体的体积,学 海 无 涯,柱体底圆柱,柱体:V S h;V r 2h,椎体:V,33,底圆锥,锥体, 1 S h;V 1 r 2h,圆台:,上底 下底下底,上底,台体,V,(SSS S)h,3, 1,3,3,1,22,Vh(r r r r ),圆台121 2,3.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 面内。 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 条过该点公共

5、直线。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三个推论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等角定理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 补。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 连接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 的直线是异面直线。,4,学 海 无 涯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平面外一条直线与此平面内一条直线平行,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平 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 行。 面面平行判定的推论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

6、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 相交直线,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平行,则过这条直线的任一平面与此平面的 交线与该直线平行。 平面与平面平行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他们的交线平 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 面垂直。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学 海 无 涯 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两个平面垂直,则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 两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7、平行: l1 / l2 k1 k2 垂直: l1 l2 k1k2 1 直线方程 点斜式: y y0 k(x x0 ) 斜截式: y kx b,ab,截距式: x y 1,两点式: y y1 x x1 y2 y1x2 x1 一般式: Ax By C 0 18.距离公式,1 2,两点间距离公式: p p,(x x )2 ( y y )2 212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d Ax0 by0 C A2 B2,两平行直线间距离公式: Ax By C1 0,Ax By C2 0,C1 C2,5,d ,A2 B2 圆的方程 (x a)2 (x b)2 r 2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上 (x a)2 (x b)2

8、 r 2 圆内 (x a)2 (x b)2 r 2,学 海 无 涯 圆外 (x a)2 (x b)2 r 2 21.直线与圆位置关系 相交 d r 相切 d r 相离 d r 必修 3 1.古典概型: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件只有有限个; 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事 相等。 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 型。 2.数据的数字特征: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作众数;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 列,当数据有奇数个时, 处在最中间的那个数是这组数据的中位 数;当数据有偶数个时,处在最中间的两个数的 平均数是这组数 据的中位数

9、; 平均数: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就是平均数, 记作:,n,12n,x 1 x x x 。,1 n,6,12n,(4)标准差: s ,x x2 x x2 x x2 。,学 海 无 涯,12,2,1,n,n,(5)方差: s ,x x2 x x2 x x2 。,3.三种抽样方式: 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 总体个数N 是有限的; 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都是 n ; N 样本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的,即一个一个的抽取; 是一种不放回抽样,即不可能先后抽取到同一个个体。 系统抽样的特点: 适用于总体容量N 较大的情况; 剔除多余个体,在第 1 段抽样用简单随机抽样; 等可能抽样,每个个体

10、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 n( n 为样本容量)。 N 分层抽样: 特点: 适用于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的情况; 利用事件先掌握的信息,更充分的反映了总体情况; 等可能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相等。 步骤:,a. 分层求抽样比:确定抽样比k n ;,7,N b.求各层抽样数:按比例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ni Ni k ;,各层抽样:各层分别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抽取个体; 组成样本:综合每层抽取的个体,组成样本。 4.几何概型:,学 海 无 涯 在几何概型中,事件 A 的概率的计算公式如下:,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积),8,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积),PA

11、,。,5.概率的基本性质: 概率 PA 的取值范围: 任何事件的概率在 0 1 之间,即 0 PA 1; 概 率 的 加 法 公 式 : 如 果 事 件 A 与 事 件 B 互 斥 , 则 PA B PA PB; 对立事件的概率公式: 若事件 A 与事件 B 为对立事件, 则 PA PB 1。 6.回归方程: 回归直线: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 附近,就称这两个变量 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作回归 直线; 利用回归方程对总体进行估计:利用回归直线,我们可以进行 预测。若回归方程为y bx a ,则在x x 处的估计值为 y bx a 。 00 必修 4 1.三角恒等

12、变换: sin sin 2sin cos ; 22 sin sin 2 cos sin ; 22 cos cos 2 cos cos ; 22 (4) cos cos 2sin sin ; 22,学 海 无 涯,2,(5) sin cos 1 sin sin ;,2,(6) cos sin 1 sin sin ;,2,(7) cos cos 1 cos cos ;,(8) sin sin 1 cos cos ;,9,2,2 2 tan ,1 tan2 ,(9) sin 2 ;,2,1 tan 2 ,1 tan 2 (10) cos 2 ;,2,1 tan 2 ,2 tan (11) tan 2

13、 。,2.和、差、倍、半角的三角函数: (1)和(差)角公式: sin sin cos cos sin ; cos cos cos sin sin ;,1 tan tan , tan tan tan 。,(2)倍角公式: sin 2 2sin cos ; cos2 cos2 sin 2 2cos2 11 2sin 2 ;, tan 2 2 tan 。,1 tan2 (3)半角公式:, tan 1 cos sin ; 2sin 1 cos,1 tan 2 ,学 海 无 涯 2 tan sin 2 ;,1 tan 2 ,2 1 tan 2 ,cos 2 。,2 3.平面向量的数量积:,(1)交换律

14、: a b b a ; (2)结合律: ab a b a b; (3)分配率: a b c a c b c ; (4) cos a b , a b 0 ; a b (5) a b a b ;,(6)若a x, y ,则有 a 2 x2 y2 ,或 a ,10,x2 y2 。,4.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1)平方关系: sin 2 cos2 1;,(2)商的关系: tan sin ;,cos (3)其他形式: sin 2 1cos2 , cos2 1sin 2 , sin cos tan ,,cos sin 。,tan 5.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公式一:当k Z 时, sin 2k sin

15、; cos 2k cos ; tan 2k tan 。 公式二: sin sin ; cos cos ; tan tan 。 公式三:,学 海 无 涯 sin sin ; cos cos ; tan tan 。 公式四: sin sin ; cos cos ; tan tan 。 公式五:, 2 2,sin cos ; cos sin 。,(6)公式六:, 2 2,sin cos ; cos sin 。,6.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1)加减法:,122,1,a b x x , y y ;,(2)数乘向量: a x1, y1 x1, y1 ; (3)数量积: a b a b cos x1 x2 y1 y2 ;,11,2 (4)模: a a x 2 y 2 ;,1122,x 2 y 2x 2 y 2,x1 x2 y1 y2,(5)夹角: cos a b 。,7.函数 y Asin x 图像的基本变换: (1)先平移后伸缩: 函数 y sin x 的图像向左(右)平移个单位 函数 y sin x 的图像,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1, 函数 y sin x 的图像,纵坐标变为原来的A倍,横坐标不变函数 y Asin x 的图像。 (2)先伸缩后平移:,横坐标变为原来的 倍,纵坐标不变,11,1,函数 y sin x 的图像 函数 y sin x 的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