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总结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62750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总结(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2015年,我县按照国发200630号、川府发200711号、农办财201563号和川农业2015109号文件要求,继续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县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竞聘上岗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等;完善了“专家组+试验示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

2、一)农技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情况 县农业局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部机构设置,目前全局有农业局机关、农技推广中心、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农村能源管理局、植保植检站、农机监理站、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隆昌县分校、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农情信息站10个编制部门,有编制123人,实有职工1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 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在整合已有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农业服务中心,中心设农技、水利、林业、农机等岗位,全县19个乡镇共有农技编制72人,实有职工人数74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 2、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情况 随着农业技术

3、服务体系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的分离,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逐步产生。我县形成了以隆昌县金星种业公司、隆昌县农业科技服务、隆昌县农资公司为龙头,县城、乡镇场镇、村、社设经营点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营利性经营网点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经营服务和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局相关股站负责对农资产品质量的监管。全县有经营服务人员近900人,农资经营网点480个。 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我县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其中种植业46个,畜牧业40个,林业20个,渔业8个,服务业13个,其它1个,有种植业会员2000余人,会员打破地域限制,形成了跨地区、多层

4、次的会员网络。 (二)产业分布情况 隆昌县幅员面积794平方公里,辖16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365个行政村和46个社区,全县总人口78.01万,其中农业人口59.82万,现有耕地面积39.69万亩。主要产业分布情况为:水稻中稻种植面积31.3万亩,总产163083吨,分布于全县19个乡镇(街道)。玉米播种面积8.2万亩,总产29724吨,以响石、黄家、界市等乡镇为主。大豆播种面积5.1万亩,总产7202吨,以桂花井、黄家、迎祥、界市等乡镇为主。水果面积4.71万亩,产量3.35万吨,以龙市、迎祥、普润、金鹅、古湖等乡镇为主。蔬菜种植面积20.5万亩,产量29.5

5、万吨,以胡家、古湖街道办、石燕桥、云顶等乡镇为主。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高度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工作,为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县人民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的“隆昌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领导小组”(隆府办发2009198号)。县农业局也成立了项目实施领导组,由县农业局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相关业务股站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组成员。健全的组织机构确保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落实工作部署 承担项目后,我县认真拟定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容,落实工作部署。整合资源、集中力量、集成技术、

6、突出重点,结合其它农业项目的实施,把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的各项任务和责任落实到股站、落实到乡镇、落实人头、落实到农户、落实到田块。县项目实施领导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分析项目实施中的有关问题及解决办法,8月10日召开了项目指导专家工作会,8月18日召开了基地负责人工作会,9月9日召开了有农技指导专家、农技指导员、示户代表、乡(镇)分管领导参加的项目工作推进会,各乡镇、村先后开展了多次示户培训。由于工作部署得当,项目实施层层推进,环环紧扣,进展顺利。 (三)实行人员聘用、考评制度 我县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在全县围选聘了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专家11名,技术

7、指导员100名负责农技指导包村联户工作。每名技术指导员联系指导10户科技示户,每户示户辐射带动20户农户,全县共辐射带动2万户农户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标准、新机具。形成了“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户+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推广链条。 为使农技推广顺利实施,农技服务农民满意,县农业局与农技人员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农技人员与示户签订了指导协议书。由农民群众、乡镇政府、农业局三方共同对农技指导员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三方考核所占权重比为4:2:4。考核采取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动态考核与静态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农技人员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工作业绩、工作量大小、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

8、行综合评议,考核结果作为兑现补助、晋职晋级和是否续聘的重要依据。 (四)推行责任制度 按照示县项目要求,我县推行了专家技术负责制和技术指导员包村联户责任制,量化了工作指标和目标要求,将服务区域、服务对象、服务容等落实到人头。专家组负责遴选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制定产业年度技术指导方案,编制产业技术规程或技术明白纸,适时培训技术指导员,帮助技术员做好示户的技术指导工作;技术指导员负责在各产业关键环节,对示户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和指导,并制定分户技术指导方案,填写技术指导手册。示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到位率不得低于95%。 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我县研究、制定、完善了“隆昌县乡镇农技推广岗位职

9、能职责,隆昌县农技推广专家岗位职责,隆昌县县级农技推广指导员职责,隆昌县农技推广人员聘用制度,隆昌县农技推广目标管理责任制,隆昌县农技推广人员学习培训制度,隆昌县农技推广首问责任制,隆昌县农技推广责任追究制度,隆昌县农技推广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等,并将关键制度统一制成牌下发到各农技推广机构,公示上墙。通过制度的建立和贯彻执行,逐步形成了用制度规农技服务行为,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事的农技推广运行管理机制。 (五)建立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为使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我县以横向联合、纵向互动为突破口,加强了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基本形成了以县农业局为中心,乡镇农技中心为纽带,经营服务门市为网点,科

10、技试验示基地为依托,农技专业合作组织、涉农企业为补充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各服务组织根据农时季节和产业结构特点,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通过技术讲座、现场指导的方式及时将新品种、新标准、新机具和农用物资送到农户、送到田间地头,使各类农业技术成果能从实验室到田间顺利传导,形成需求与科研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畅通了农技服务渠道。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县加强了与科技成果持有单位的对接。与农业大学合作,在龙市镇普照村开展了精确定量栽培、氮肥后置等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新机械的试验示,为更新水稻种植技术探索了新路,为此,省农业厅副厅长牟锦毅充分肯定了我县开展科技合作的典型做法;与江市农科院合作,引进并

11、推广甜城18号甘蔗新品种和甘蔗高产高糖栽培技术800余亩,遍及11个乡镇,其中,云顶、圣灯蔗农亩收入上万元;与中国柑橘研究所合作,引进成活率高、抗性强、树冠成型快的尤力克柠檬脱毒苗2万余株,脱毒苗的引进,推动了我县柠檬基地建设,促进了柠檬产业的健康发展。 (六)筛选、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在项目实施中,我县围绕优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新增5万吨粮食产能建设和建设1万亩现代农业果蔬园区,确定了水稻、玉米、大豆、果树、蔬菜5个主导产业,通过试验、示、比较筛选出了19个主导品种,20项主推技术,全县共计推广主导品种37.5万亩,主推技术46.8万亩。 (七)发挥基地引领带动作用 按照“一业为主、多种

12、示”的原则,我县围绕优势农产品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依托现有良种繁育基地、涉农企业生产基地、农民专合组织、农业生产示基地等建设了10个规模化、标准化、可持续的农业科技试验示基地,其中水稻基地4个(胡家镇、龙市镇、云顶镇、石碾镇)、玉米1个(响石镇)、大豆1个(桂花井乡)、蔬菜1个(胡家镇)、柠檬2个(圣灯镇、迎祥镇)、桃子1个(普润乡)每个基地建核心示区100亩。其中,龙市镇普照村水稻基地、迎祥镇五棚村柠檬基地和胡家镇盘石村蔬菜基地为重点建设试验示基地。 我县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抓好基地建设:一是明确各基地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实体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并将负责人的职责、绩效与奖惩挂钩;二是采取规品种

13、、统一管理、统一种植模式的方式进行标准化生产;三是做好基地农户生产情况登记、示展示记录、生产管理记录、培训指导观摩记录、物资发放台帐等。 基地主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试验、示和承担现场培训、展示等。我县先后组织农技人员和科技示户到基地开展现场观摩和培训活动5000余人次,重点基地多次承担省、市、县新技术现场观摩会。4月7日,在龙市镇普照村成功召开了全市2011年粮油高产创建暨农业科技“三大行动”启动仪式和春耕生产现场会;8月10日,中国科学院华安院士主持的科研专项“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油播种面积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技术研究与示”项目子专题“再生稻高效生产模式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课题组

14、成员(中国农科院、农科院、农业大学等20余所科研院校40余名研究员和教授)到龙市镇普照村核心示片现场观摩了我局与农业大学合作的核心示区;9月1日,全省农业抗旱减灾暨晚秋生产现场会在我县召开,与会人员参观了胡家、响石、山川等镇的农业科技示基地。 (八)广泛开展各类培训 农技人员和示户培训是农技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县根据农技人员专业结构和乡镇产业发展需要,对农技人员和示户的培训做到了合理规划、周密安排。一是分批次组织100名技术指导员分别到省农科院(3人)、江职业技术学院(97人)参加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二是采取以会代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农技人员进行农业新技术、农产品质量

15、安全、业务能力等方面培训;三是组织6名技术指导员参加省农干院的专科学历提升培训;四是鼓励农技人员利用“农业科技网络书屋”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水平;五是组织召开县、镇、村、社各类培训会1000余次,工程培训新型农民4100人,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27.6万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0余万份,多途径、多形式提高农民的种养技能。通过培训学习,农技人员和农民知识得到更新,观念有所转变,农技推广队伍为农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九)突出做好农民田间学校工作 我县根据主导产业分布,按照“五个一”的标准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在龙市镇、胡家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培训5期。 农民田间学校以提高农民从业技能为目的,根据农民需求和产业发展状况确定培训容和培训方式。龙市镇田间学校以实现大面积水田吨粮,旱地粮食亩产超吨,亩收入超双千元为目标,重点培训高产高效稻田综合利用和旱地耕作制度改革等技术。胡家镇以亩产值上万元为目标,重点培训设施蔬菜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 为了增强培训实效,我县采取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相结合、传统教学与现代媒体教学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