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624957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1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1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1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1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学)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春天的故事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2.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学习准备:展现春天的图片、儿歌、课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春天在哪里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参与观察活动,激起对春天的兴趣,为本单元的学习作好准备。 2.引导 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一、提出问题 1.引入:春天是怎样的?你们能在我们校园里找到春天的影子吗? 2.师:关于春天,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填写在“问题银行”里。 3.师: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方式来讲述春天的故事呢?(提示:诗歌、绘画、童话剧、调查报告等。) 二、表达与交流 (一

2、)故事与绘画 1.出示图片。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太阳、云、树、草地) 看着这图可以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讲图上有的东西,然后再讲图上没有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边看图边思考。(提示: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些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 2.请一同学们讲述,可以和老师说的不同,但要有次序地说清楚。评价同学们的讲述,启发同学们大胆地展开想象。 (二)童话剧 1.在教室里开辟表演区,让提前布置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小公鸡找春天。 2.播放歌曲“春雨沙沙”,讨论下春雨的情景。组织同学们演唱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3.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并做动作表现春雨中的事物。 三、布置作业 初

3、步思考寻找春天的计划。 第二课时 寻找春天目标 1. 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2. 认识春季的一些特点, 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 一、讲述目标 本课制定“寻找春天”的计划,确定展现春天特色的表达方式,并开始实施。 二、制订计划 1. 选择研究春天的合适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比如:春天有哪些正在发生的变化?春天的气温怎样变化?春天的种子怎样发芽?等等。 调查、实验、种植、观测等,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儿歌、绘画、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等都可以利用。 有部分小组的主题可能不适合探究,教师要帮助他们修改为可行的活动。 2.填写书面计划 结合教材上的表

4、格,教师指导学生绘制计划表。 填写具体的行动步骤。 3. 分工 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 准备材料。 日程安适。 三、实施计划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计划,开展实践研究。分别进行调查、编写儿歌、彩排舞蹈、绘画、实验等活动。 比如,指导学生采集、制作花的标本。 (1)讲述:春天的花是很美丽的,如果我们把这些花采集起来,夹在书中,多好啊!书上这幅图告诉了我们采集花和夹花的方法。 (2)采花要注意的事项: 不要采公园里的花,可以采野花或家里养植的花。 采集的花要完整,要带上一些枝叶。不要采虫咬过的花。 采集春天的花后,把它们按照开花日期的先后夹在书页里。 夹花时,要把花的姿态摆好,放平,夹住,压一下。隔一二天

5、,再把书打开看一看,夹的花不要与书页粘连。 如果时间不够,则再增加一个课时。 第三课时 讲述春天的故事目标 全面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及其方法,并通过概念图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提高认识。 一、表达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举行“春天的故事会”。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根据表达与交流的不同形式,设计若干交流活动区域,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使学生了解多种表达与交流的形式,获得与春天有关的科学知识。 要求:把观点讲清楚,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二、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围绕“谁选择的表达与交流方式比较合适?谁表达的容清晰准确、形象生动?”展开讨论。 2.填写“评议鉴

6、定书”。 三、总结 指导学生概括大家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填写表达与交流方式概念图,总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及其方法,形成比较 系统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 开展“季节信箱投递”活动,引导学生随时发现各个季节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投向季节信箱,在今后的学习中与大家一起交流。变幻的天气学习目标: 1能通过科普小报的形式来交流研究成果 。 2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能够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3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测,并设计探究实验。 学习用具: 各种气象的多媒体资料 ; 风的成因演示器材:中国地图、香、蜡烛、火柴、玻璃罩、笔

7、等 ; 云的成因实验材料:广口瓶、小漏勺、冰块、温水;雨量器 ; 科普小报制作材料 。 第一课时 气象万千 【目标】 1. 了解气象的基本常识。 2. 制定气象科普小报编辑计划。 【 过程 】 一、引入 1. 谈话,确定主题,感受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心天气。 每年的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个日期与 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外星人友友 又 将与同学们一起经历 编写气象科普小报 的全过程, 我们来给他说说地球上的气象吧。 师生举例:草船借箭、借东风、排涝抗旱等事例。 讲述: 世界上有些地方没有冬天,终年炎热,挥汗如雨,人们不知道雪是什么模样。有些地方千里冰雪,寒冷刺骨,人们住在冰块砌的屋烤

8、火取暖。有的时候,晴空万里,骄阳当头 ; 有的时候,阴雨连绵, 寒风刺骨 。这说明了在现实社会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 学习, 无一不与天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要了解每天或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了解天气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交流:还有哪些人比我们更加关心天气,为什么?(如渔民、旅客、农民、战士、建筑工人等。) 结合教材P12,教师指导学生将其他学科与科学相结合,用儿歌、古诗等描述天气情况。 2. 角色扮演 : 呼风唤雨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自己对天气变化的感受。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姿体语言来表达同学们认知

9、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达到补充、巩固的目的。 二、明确目标 讲述: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编写一份 气象科普小报。1. 讨论 容 我们准备向外星朋友介绍什么? 讨论 : 全面比较地球上气象的种类,筛选出一些典型的、常见的气象,并了解它们形成的基本原因。 确定 气象科普小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2. 了解 编辑科普小报的一般流程 (1) 确定主题。根据学习要求、学生爱好或社会热点选择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特点。 (2) 搜集素材。针对主题,有目的地通过实验、访谈、调查、查阅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包括文字记录、图片、表格等,并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必要的整理、选择。 (3) 排版编辑。要求做到版面生动活

10、泼,图案新颖贴切,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4) 展示交流。展示自己制作的科普小报,互相参观学习,虚心听取修改意见,不断改进编辑水平。 3. 计划与组织 编辑科普小报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涉及诸多的环节,所以,组织、准备程序十分重要。 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 参考教材P14, 制定出书面的“编辑计划” 。 三、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调查下一周的天气情况数据。 根据各组的计划,搜集相应资料。 第二课时 春风拂面 【目标】 1. 会做模拟“风的形成”的实验。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了解风的成因。 2. 能用 5 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 【 过程 】 1.交流、提问 (1) 引导: 友友所在的星球

11、上可能没有风,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友友对风很好奇 , “风”是一种地球常见的气象, 我们来 向友友介绍 一下吧 。 (2) 交流: 介绍不同类型的风。采用了教材 上 “找词语”这种形式, 要求 能用 5 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 。 通过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判断使用的准确程度,来体会地球上各种不同的风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环境的关系。 (3) 提问:友友 问了许多问题,同时,同学们也可能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一起来填写“问题银行存折”吧。 2.假设、计划 (1) 教师帮助学生 确定一个感兴趣、 通过实验 可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如:风是怎么形成的? (2)作出自己的假设性解释。 (3)制定

12、研究计划,准备验证这个假设性解释的正确性。 3. 验证性实验 (1)观察 P17 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提问: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如下要点:蜡烛燃烧的热量使 南方的 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上升从烟囱排出; 南方的 空气变少,压力变小,冷空气从左箱 北方 的孔流人补充, 向南方移动, 然后又受热上升形成空气流动,产生一股小风,这股风的动力就是蜡烛燃烧的热量。) (4)小结: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4. 研究自然界

13、的风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 1 )提问:自然界里的风是什么力量产生的?是人力、电力、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 (2)思考并讨论:根据刚才做的模拟实验,想一想自然界里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实验 表明: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受热程度不同,热的空气会上升,冷的空气会下沉并向低气压区移动,空气的移动就形成了风。 (3)小结: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表面各处的气温都不相同,气温较高的地方,空气就会变轻上升,气温较低的地方,冷空气就流向了气温高的地方补充,这样空气不断流动,也就形成了风。 归根到底,推动地球上的大气流动成风的能量来自太阳。 5.结束语 讲述 :风的种类中包含有“龙卷风”,它威力无穷,甚至可

14、以将人卷上天空,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就一不小心被龙卷风卷上了云端,他们在云里头有什么奇遇呢,且待下一课的学习。第三四课时 漫步云端 【目标】 1.会观察云量, 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 2. 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云的成因。 【 过程 】 一、 观察与提问 讲述: 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被卷到云端,待静下心来,发现除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外,云本身也有好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提问: 友友就提出了“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是怎样变成雨的”等问题,同学们也会有更多的问题,先把它们记录在“问题银行”中,大家要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 计划与组织 指导 :同学们 选择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作为研究目标,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做好小组成员分工。 三、 实施计划 按照 计划好的步骤,采用合适的方法,搜集必要的事实和证据,再整理这些信息,形成最后的结论。 不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