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小故事-

上传人:左****笑 文档编号:145623200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7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小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德育小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德育小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德育小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德育小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育小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小故事-(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小故事 薛玉玲吴邦瑞是一个性格开朗的小男孩。平时的他,乐观向上,人缘不错,同学们都爱和他玩耍。学习也蛮自觉,成绩中等偏上,唯一的不足就是做作业的速度有点慢。今天中午,我在教室里看吃饭,吴邦瑞的妈妈突然来到教室,说吴邦瑞中午回家后一个劲地哭,问他为什么哭?他也不理不睬。家长猜测是不是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或是被同学欺负了?所以来学校问问。看着座位上的吴邦瑞仍在暗自流泪,我连忙问周围的学生。可是,同学们都说上午既没有老师批评他,也没有同学欺负他。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只好去问当事人,可是小家伙也是对我不理不睬的。看着他那不配合的样子,无名之火立即窜起来,厉声问了一遍:“请你告诉我到底为什么哭?”没

2、想到,他竟然开始放声大哭,并且恨恨地说“我不想上学了!”这时,我逐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将他一人带到办公室和他谈话。见他的情绪还没有稳定下来,我知道此时和他谈话也是无济于事的。或许让他用哭来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也不失为一种办法。于是就让他坐在我的座位旁,拿了一些餐巾纸给他,任他哭泣。十分钟过去了,他终于停止了抽泣,开始平静下来。我也心平气和地和闲聊起来。在谈话中,我慢慢地了解了其中的原委。原来小家伙这几天身体一直不怎么好,双休日还在挂水,他向父母提出要在家休息两天,可是家长对他要求甚高,考虑到休息会影响他的学习,没有同意。再加上作业的格式和以前不一样,好几次的作业就因为格式问题只能擦掉重做,而他

3、平时做作业的速度就慢,最后导致有很多作业积压在那里,做也做不完。而机械式地补作业,也让他再也体会不到学习带来的乐趣,有的只是数不尽的烦恼。厌学心理也就随之而来。找到了病症的所在之处,就要对症下药。一方面,我和任课老师进行交流,对他适当放宽收作业的时间,特别对他加强作业格式方面的指导,避免重做作业的现象再次发生。同时,他在学习上的任何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尝到成功的喜悦,重新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请家长不要好高骛远。要针对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学习要求。平时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多听听孩子的心里话,表扬他的闪光之处,在一些问题上降低标准,逐步提高。只有得到

4、了家长的积极配合,我们老师才能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排除他的心理障碍,有效矫治其厌学心理,让其以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心理对待学习和生活。德育小故事 耿淑敏在我所执教的班里有一个特别的孩子,并不因为他做了什么奇怪的事,而是他别于其他孩子的懂事和成熟,从第一天上课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每天负责督促同学打扫室外分担区的卫生,平时话不多,老师安排的事,总能做得有模有样;数学英语成绩不错,但语文却是倒数的。从小父母离异,要强的妈妈独自抚养他,两个人租房子住,他经常自己一个人在家,甚至有的时候吃不上早饭,饿着肚子上学。通过多方了解和平时对他的观察,他语文成绩不好主要是因为:早期学语文时,没有好的学习方法,

5、死记硬背;课后不注重预习、复习,没有人辅导;后期随着学习内容加深,失去信心兴趣,放任自流。 大家都知道,单亲家庭对孩子心理上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在找到原因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对他进行辅导,而是通过日常交流沟通,建立彼此的信任,小到家庭琐事、所见所闻,大到学校社会。慢慢的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对他的重视,更了解到妈妈辛苦。在此基础上,从本学期我开始对他进行有计划的语文辅导,效果良好,仍在坚持中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形成教育。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我们每一个人,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别,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的教育孩子,才能让孩子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德

6、育小故事郝志英作为一个班主任,关爱每一个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我现在所担任的班级,学困生不少,其中还有一些不仅是学困生,还是贫困生。有的学生父母离异,家庭条件差;有的学生父母身体有病,长年吃药这些家庭因素导致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学习、行为习惯。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与家长的联系,我对这些比较特殊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知道他们学习上需要帮助,生活上也需要帮助。在对学生的学习帮助上,我首先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性,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教育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由于他们已是高年级学生了,一下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确实比较困难。我不厌其烦,反复提醒教育。个别学生回家作业时常不做,我联系家长帮助督促检查。先让

7、学生在学校把作业要求抄写好,我在后面签好字,放学回家完成回家作业后让家长检查并签字。这样通过家校合作,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平时除了对学生学习上的帮助外,对他们的生活也十分关心。我班一名学生叫陈金峰,父母是外来打工,由于工作忙,平时穿着很不整洁,有些衣服许多天不换。我想,他卫生习惯差可能是平时父母的不教育提醒导致,也有可能是家庭条件差,家里没有衣物换穿。于是,我从家里拿了几套衣服给他,跟他说生活上有困难可以找老师,老师会尽力帮助他的;同时教育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学习上也要努力。应该说,学生当时是很感动的,他虽然没有说话,但不住地点头。从他的神态中,我体会到了他在感谢我,为此,我感到

8、很欣慰,因为我知道他会慢慢懂事的。 我愿用无私的爱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用阳光雨露般的爱去滋润每个学生的心田,使他们拥有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小学语文教学教育随笔薛玉玲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

9、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

10、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还是以写字习惯培养为例来说,在历时数年的”土家族聚居区农村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中,笔者发现,良好的写字习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习惯养成了,其他习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习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习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笔者认为,某种意义上说,语文是一种活态的,有生命的现象。更赞同一种观点,语文课堂要成为生命成长的课堂。因此,离开了学生的感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感情,语文课是无法上的,至少是无法上好的

11、。尤其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机械重复的抄写;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

12、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会读书,自然最首要的就是要求掌握

13、一定数量的字词。还有课外阅读量的达到。(课外阅读量,课程标准有个“不少于”的界定。应当说,这只是个保底的要求。)这些,就应当说是个死任务了。当然,不同年段有不同的要求。 从更广的视觉看,会读书,说到底是会学习。即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训练方法。学生要经历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才可能学好语文。新课程不再提语言文字训练,但训练肯定还是要的。是必需的。语文实践活动,总得以训来年为基础。某种意义说,实践何尝又不是一种训练?因此,要从听、说、读、写;从字词句段篇的学习上,从合作学习上,从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上,通过指导,让学生习得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并主动去运用,形成习惯,学生将受益无穷,有的将是终身受益。

14、 其是要在读书中,逐步使学生形成较敏锐的语感。即基本的感悟语言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可能学好语文,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语感的培养,当然首先靠读,但教师的引导,进行一些有意思的训练也是必要的。笔者在平时,常用讲幽默、笑话、俏皮话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来观察学生的感悟语言的能力。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方式。诚然,光靠这种方法来训练,远远不够。还要采用其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读议古诗和课文的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展开联想,想象等,总之,要多方式、多层面、多渠道地训练学生的语感,从而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说话,学会写

15、,学会交际。即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要求达到不同标尺下的能说、能写和与人交际的的标准。 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虚与实的关系。当然这里的虚,不是无,也不是可有可无,这个虚必须务,而且必须务好!即给学生以充分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熏陶,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美好的品德。但务虚还要务实!即必须给学生打好语文基础,为他们现在的发展,也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换句话说,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对立统一的,万万不可割裂开来。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受到人文熏陶和关怀的同时,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知识,习得基本技能,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生心理、人格、品德等方面的发展。一味突出工具性,就走上了老路;一味突出人文性,则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也是违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的。因此,要万变不离其宗:为学生的发展着想、着眼。教学随笔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薛玉玲当我敲出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心里漾着浓浓的暖意。 本想以“我的一一班”为题,但不足以表达此刻我对孩子们的喜爱,这句话便在我批改作业的某个瞬间跳进了我的脑海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 早上升旗时,我沿队侧而行,一张张小脸挨着细细打量。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