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上传人:花**** 文档编号:145622989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5.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 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 Standard for Energy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Sever Cold and Cold ZonesJGJ 262008(征求意见稿) 目 次 1 总则 . 2 术语 . 3室内热环境计算参数 . .4建筑与建筑热工设计 . .4.1一般规定 .4.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4.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5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节能设计 . .5.1一般规定 . .5.2热源、热力站及热力网 .5.3采暖系统 .5.4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

2、.附录A主要城市的气候区属、气象参数、能耗限值 . .附录B 平均传热系数和热桥线性传热系数计算方法. . 附录C 地面传热系数计算 . . 附录D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值和封闭阳台温差修正系数.附录E 建筑遮阳系数的简化计算. . 附录F 关于面积和体积的计算.附录G 采暖管道最小保温层厚度 min.本标准用词说明 .1 总则1.0.1 为贯彻国家有关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改善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热环境,提高采暖和空调的能源利用效率,制定本标准。【条文说明】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要求。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规定,2010年单位国

3、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要比2005年降低20%左右,这是一个约束性的、必须实现的指标,任务相当艰巨。我国建筑用能已超过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4,并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1/3以上。居住建筑用能数量巨大,浪费严重。因此,抓紧居住建筑节能已是当务之急。根据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将1995年发布的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进行修订补充,并更名为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认真实施,必将有利于改善我国北方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热环境,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从根本上扭转居住建筑用能严重浪费的状况,为实现国家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战略,贯

4、彻有关政策和法规作出重要贡献。1.0.2 本标准适用于严寒和寒冷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居住建筑的建筑节能设计。【条文说明】2005年末,我国严寒和寒冷地区城市实有住宅建筑面积共46.4亿m2,2005年本地区城镇又新建住宅竣工面积2.8亿m2,此外,本地区农村还新建住宅竣工面积2.7亿m2,规模十分巨大。我国地域广阔,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到温和地区,各地气候条件差别很大,太阳辐射量也不一样,采暖与制冷的需求各有不同。即使在同一个严寒地区,其寒冷时间与严寒程度也有相当大的差别,因而,从建筑节能设计的角度,必须再细分为若干个子气候区域,对不同气候区域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

5、隔热要求做出不同的规定。近来,由于城市用地紧张,从总体上看,居住建筑的层数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断兴建高层甚至超高层居住建筑;又因富裕阶层的出现,城市周边和郊区,兴建了一些单层或低层别墅;中小城市的居住建筑,则仍以多层和低层为主;小城镇居住建筑则主要是平房和低层建筑。因此,本标准必须有区别地对各种低层、多层、中高层和高层居住建筑做出全面的节能安排。现在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2000美元,正是人民生活消费加快升级的阶段,广大居民对居住热环境的要求日益提高,采暖和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这时如果建筑围护结构仍然保持很低的水平,势必会使建筑能耗迅速增加,对国家的能源压力越来越

6、大,也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按照国家节能中长期计划的要求,必须有步骤地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到2010年大城市要改造25%,中等城市改造15%,小城市改造10%。所有居住建筑在改建或扩建时,都应该按照本标准的要求采取节能措施,节能改造工作,必须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规定。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居住建筑,包括采用和尚未采用采暖或空调的居住建筑,其中包括住宅、集体宿舍、托儿所、幼儿园等;采暖能源包括采用煤、电、油、气或地热等自然能源,以及使用集中或分散供热的热源。居住建筑的能源消耗量,根据其所在地点的气候条件、围护结构及设备系统情况的不同,有相当大的差别,但绝大部分用于采暖空调的需要,小部分用于

7、照明。本标准对建筑采暖与空调用能的节约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至于照明节能,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中已另有规定。1.0.3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和暖通设计必须采取节能措施,在保证室内热环境的前提下,将采暖能耗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条文说明】各类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必须根据当地具体的气候条件,首先保证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与此同时,还要提高采暖、通风和照明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国家的节能目标、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能源发展战略。并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经济、技术和建筑结构与构造的实际情况,居住建筑的能耗应该包括通过围护结构以及用于采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能源消耗。我国北方城市建筑

8、供热在二、三十年前还是以烧火炉采暖为主,一些城市的集中供热也是以小型锅炉供热为主,而现在已逐步转变为以集中供热为主,区域供热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1996年全国各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共计只有7.3 亿m2,到2005年各地区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25.2亿m2,采用不同燃料的分散锅炉供热也迅速增加。1997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空调器拥有量北京为27.20台,到2005年已迅速增加到146.47台。由此可以看出,采暖和空调的日益普及,更要求建筑节能工作必须迅速跟上。由于居住建筑的照明往往由住户自行安排,难以由设计标准控制,只能通过宣传引导使居住者自觉采用节能灯具,因此,本标准未包括照明节能内容。为了

9、合理设定节能目标的基准值,并便于衔接与对比,本标准提出的节能目标的基准仍基本上沿用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 26-95)的规定。即严寒地区和寒冷地区的建筑,以各地19801981年住宅通用设计、4个单元6层楼,体形系数为0.30左右的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计算值,经线性处理后的数据作为基准能耗;在此能耗值的基础上,确定节能居住建筑全年的采暖能耗降低65%左右作为节能目标,再按此目标对建筑、热工、采暖设计提出节能措施要求。当然,这种全年采暖能耗计算,只可能采用典型建筑按典型模式运算,而实际建筑是多种多样、十分复杂的,运行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做节能设计时按照本标准的规定

10、去做就可以满足要求,没有必要再花时间去计算分析所设计建筑物的节能率。本标准的实施,既可节约采暖与空调用能,又有利于提高建筑热舒适性,改善人民生活。1.0.4 居住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条文说明】本标准对居住建筑的建筑、热工以及采暖、通风设计中应该控制的、与能耗有关的指标和应采取的节能措施作出了规定。但居住建筑节能涉及的专业较多,相关专业均制定有相应的标准,有的也作出了节能规定。在进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2.0.1采暖度日数 (HDD18)heating degree day based

11、 on 18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低于18时,将低于18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2.0.2空调度日数 (CDD26)cooling degree day based on 26一年中,当某天室外日平均温度高于26时,将高于26的度数乘以1天,并将此乘积累加。2.0.3 计算采暖期天数(Z) heating period for calculation采用滑动平均法计算出的累年日平均温度低于或等于5的时段,单位:d。计算采暖期天数仅供建筑节能设计计算时使用,与当地法定的采暖天数不一定相等。2.0.4 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te ) mean outdoor temperature

12、 during heating period计算采暖期室外的日平均温度的算术平均值称为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2.0.5 建筑物体形系数(S ) surface to volume ratio 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中,不包括地面和不采暖楼梯间内墙及户门的面积。2.0.6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qH ) index of heat loss of building 在计算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设备供给的热量,单位为W/m2。2.0.7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 heat transfer coe

13、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在稳态条件下,围护结构两侧空气温差为1,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为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2.0.8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m ) mean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of external wall考虑了墙上存在的热桥影响后得到的外墙传热系数,单位为W/m2K。2.0.9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i ) modification coefficient of building envelope考虑太阳辐射和天空辐射对围护结构传热的影响而引进的修正系数。2.0.10 窗墙面积比 window to wall ratio 窗户洞口面积给与房间立面单元面积(即建筑层高与开间定位线围成的面积)之比。2.0.11锅炉运行效率(2) efficiency of boiler 采暖期内锅炉实际运行工况下的效率。2.0.12 室外管网输送效率(1) efficiency of network 管网输出总热量(输入总热量减去各管段热损失)与输入管网的总热量的比值。2.0.13耗电输热比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