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

上传人:亦明 文档编号:145621154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的范文,感觉很有用处,重新了一下发到这里。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我县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因邻避问题而产生的冲突也越来越多,邻避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如何合理设置邻避设施,有效化解邻避矛盾,减少冲突,共筑和谐,已成为政府必须认真面对和正视的问题。为全面客观掌握我县邻避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我县邻避问题解决对策,我局成立专题调研组,对我县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中存在的不稳定问题和隐患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与座谈交流,调研组一致认为:我县已建、在

2、建、拟建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中邻避不稳定隐患级别较低,目前存在邻避不稳定冲突问题可能性较小。但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的防范工作,防患未然,势在必行。 目前,我县建成的重大涉环保项目有县城污水处理厂和集中供热中心,不存在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群访群闹问题,有偶尔发生的个别群众反映的污染投诉问题,也是属正常范围内的可控性的一般污染投诉问题,都得到了及时妥善处置。 县城污水处理厂位于*县城北边,xx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周边无居民居住,该项目从环境现状监测方案的制定、评价、环境敏感区域和敏感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近年来,从市环境监测站监督性监测通报结果看,我县污水处理厂污

3、水处理后达到国家标准(GB18918-xx)一级B排放标准,在线监控断面水质均稳定达标排放。自建成运行来,任何部门、单位均未接到任何群众因自身利益受到侵害而反映的投诉问题。 我县集中供热中心位于县城东北,xx年建成运行,北边是*县开源农机制造有限公司,无居民居住,xxxx年采暖期因噪声、粉尘污染,曾接到投诉,经环保局现场检查和责令限期整改,噪声、扬尘污染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群众对集中供热中心厂房安装窗户、上煤提升机加装离心玻璃隔音棉、调整运行时间、覆盖煤堆和出资为住户加装双层隔音玻璃较为满意,未发生群访性事件。 1、公众参与不到位。建设有污染的项目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要公众广泛参与,建设项目信息及

4、环保信息要公开透明,这在实践中未能到位,导致受影响的许多人不清楚或不了解,以致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而引发群体性事件。 2、利益补偿不到位。一方面是污染问题,另一方面主要是补偿不到位而引发的。 3、财产贬值。房产是一般家庭的主要资产,居民担心由于邻避设施的兴建给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或者对居民心理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到自己房产的价值,使他们家庭财产受到较大损失。如城区高楼建设遮阳影响采光问题,矿山开采导致房物损害问题。 4、建设项目环保防护距离达不到。建设项目经环评后,防护距离内居民未及时搬迁而造成上访事件。 5、群众维权意识增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引发群体抗争,维权活动

5、不断增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 _改革稳步推进,民主精神日益被群众所接受。当群众认为社会不公,感觉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会主动行使民主权利,强调自己的知情权、抗议权、求偿权。这就导致以维权为目的“邻避问题”不断增加。 6、科普宣传不到位。有些“邻避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人们对科普知识的一知半解或干脆不懂,听别有用心的人煽动而盲目参与闹事。 随着群众环保意识的普遍增强和我县城镇化的快速推进,环境污染纠纷和环境矛盾冲突将会在我县逐步凸显,如何积极应对、有效解决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将会成为环保部门势必面临的一项重大而艰巨的任务。针对我县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现状和今后发展趋势,

6、借鉴其他兄弟县区邻避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坚持科学规划。在城镇化建设发展规划中,应从城市持续性发展战略高度总体把握,综合考虑县域气候、水文、地质、环境、人口及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增长率等因素,按照工业园区化、产业集群化、居住城镇化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尽量避免居住、工业、产业混搭型规划建设。 2、严格项目环评。在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中,应将建设项目环评作为一项前置审批手续,从严邀请专家进行项目建设可行性论证,用现代技术等方法尽量增加项目建设的安全系数,在取得专家权威性论证许可后,方可立项建设。必要时可征求周边群众意见和建议。 3、扎实做好稳定风险评估。在进行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决策时,扎

7、实细致地做好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高度重视评估报告中涉及的不稳定因素和问题,通过宣传协商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打消各方疑虑,将不稳定因素化解在项目决策、开工之前,切实做到论证科学,标准严格,规划合理,群众满意。 4、建立公众参与机制。在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决策时,及时畅通 _渠道,充分保障周边居民的知情权,尊重周边绝大多数居民在邻避设施的设置决策中享有平等的参与权和决策权,不选择性推行公众参与。必要时还可诚邀部分居民代表作为该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监督员,让群众尽可能了解项目建设情况,能用公平的角度审视项目建设,并通过正常渠道向政府反映社情民意等。 5、正视“邻避问题”。对邻避问题的存在,每个领导干

8、部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敢于承认,勇于面对。它是经济转型期发展的必然,是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的产物,是现阶段不可回避的现象与矛盾,是最可能演变成社会动荡的主要现象。 6、转变发展思维。思路决定出路,领导干部的发展思维决定了“邻避问题”的产生和“邻避矛盾”的发展。现时生活中,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政府享有绝对的主导权,诸如引资大小、产业类型都由一纸文件定调,民意只能被迫接受。加之在实施过程中大都考虑设施设置后是否符合“经济”(服务范围最大)与“效率”(运行成本最小)两大原则,但却忽略邻避设施设置导致环境冲突的本质,忽略设施本身造成的环境问题,这种主导模式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渐显现。发展成果让老百姓共享的理

9、念需更进一步,不仅发展成果应由百姓共享,更为重要的是发展的过程也应最大限度让民意参与。这既是避免少走弯路、落入发展陷阱的现实需要,更是一种亟待践行的发展伦理。 7、完善相关制度,切实保证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主要有规划决策制度、环评制度、听证制度、监督制度等。一是让公众作为利益相关者参与决策过程,共同制定合适的规划建设方案;二是政府决策从自上而下的“决定-宣布-执行-冲突”模式转化为“参与-协商-共识-执行”模式;三是在决策过程中,要同时考虑邻避设施的技术经济影响和社会环境影响,从依据传统的“成本最小化”原则转变为同时依据“影响最小化”原则,在多种方案中比选出最合适的,以达到“阻

10、力最小化”的效果。目前的环评、听证制度、监督制度存在不少缺陷,在一些地方甚至沦为“过场”。政府应该尽快出台可操作细则,使公众有序、有组织地参与到项目的前期工作中,增强公众的程序意识,使老百姓不过于相信“散步”的魔力;四是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对受邻避影响的民众,给予合理且充分的补偿。 8、建立舆情应急处理机制。“邻避事件”发生后, _的应对是地方党委、政府面临的一项紧迫工作。但现实中,由于缺乏高效的处置机制,常常事倍功半。必须着手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联动的舆情信息报送、研判指导机制,建立统一的 _、处置工作平台,完善信息横向沟通和上下互通,做到重大舆情早发现、早处理;加强市县乡网络管理机构和队

11、伍建设。应从编制、设备、经费、培训等方面入手,保障网管机构有人、有地、有钱、有设备,从而发挥网管机构在维护稳定、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 9、创新干部考评机制。现阶段的干部考评主要是“对上负责”的绩效考评,许多官员在思考问题,制定发展策略,决策发展项目时往往只追求“短平快”“扯眼球”和迎合上级领导个人好恶。重个人得失与升迁,而少考虑关乎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导致频繁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出现“邻避冲突”,影响社会稳定。要改变这种状态,从根本上解决,只有通过多种形式的民意调查把社会评价、群众评议真正纳入考核体系中,让“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 成为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

12、 10、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记者的能力。“邻避问题”产生后,媒体、记者对事件的发展、处置起着巨大的作用。特别是网络媒体,微博博主、论坛“意见领袖”对事态的发展起着巨大的鼓动作用,必须提高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记者的能力,才能应对好“邻避问题”,处理好“邻避矛盾”,化解好“邻避冲突”。 11、建立损害补偿机制。对重大涉环保项目邻避设施建设影响周边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的,积极出面,建立健全污染损害补偿机制,协调各方,筹集资金,对受邻避设施建设影响的周边居民给予一定合理且充分的经济、物质或公共服务补偿,以缓解周边居民的嫌恶情结。 重大涉环保项目建设邻避问题调研报告是篇好,主要描述问题、发展、环保、重大,项目建设,我县,影响、群众,希望对大家有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