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理综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18892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理综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理综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理综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理综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理综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理综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高三理综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1届高三理综第一次月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第一次月考高三生物试题(共90分)一选择题(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1一种植物和一种哺乳动物体内细胞的某些化学元素含量(占细胞干重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数据。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元素CHONPCaS植物43576244443146020023017动物55997461462933311467078A碳元素的含量说明有机物是干物质的主要成分 B表中C、H、O、N属于大量元素,P、Ca、S属于微量元素C这两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D除钙元素,生物体中直接供能物质

2、包含表中其他元素2下图表示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结构、功能具有多样性C H O N等B元素组成基本单位多肽蛋白质AB化学键名称A一个多肽中A的种类肯定有20种 B过程发生所需模板和运输A的工具都是RNA CB的化学简式是NHCOOH D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是细胞多样性的根本原因3.某学生对一待测物质进行如下实验,假设实验步骤均正确,其进行的实验及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请回答其可能鉴定的物质及试剂A是 ( )实验1234检测试剂双缩脲试剂试剂A苏丹III染液试剂B检测结果淡黄色无砖红色沉淀未观察到橘红色蓝色A鸡蛋清 斐林试剂 B鸡蛋清 碘液 C劣质奶粉 碘液 D劣

3、质奶粉 斐林试剂4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某人体内的几种细胞,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各不相同的根本原因是细胞中( )A遗传物质不同 BDNA的结构不同 C信使RNA不同 D线粒体结构不同5.从下图可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甲图中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消耗能量也不需载体协助,所以此图是指物质通过细胞膜时的自由扩散过程B.可以预测,甲图中随着物质浓度的降低,自由扩散的速度会越来越快C.甲图中箭头表示物质浓度细胞外高于细胞内时物质的转运方向D.乙图表示物质的运输速度与物质浓度成正比关系,说明自由扩散过程只受物质浓度的影响6下列能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液泡

4、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A B C D二非选择题(共4题,每空2分,共54分)1.(14分)根据下面甲、乙、丙三个图解回答有关问题: (1)请列举上图甲乙丙三结构中都含有的两种物质 。(2)利用甲细胞来鉴定还原性糖有什么不妥之处? (3)请写出两种鉴定甲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实验方法:_(4)已知乙细胞的分泌物是蛋白质类物质。蛋白质类分泌物除可能是酶外,还可能是_(至少写出两种可能的分泌物名称)。若该分泌物是H2O2酶,欲比较该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则除需要H2O2酶及必需的实验器具外,还需要哪些实验药品?_。(5)图丙所示生物常使人及其他生物产生疾病,该类生物与细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2

5、.(12分)现代生物学认为细胞是一个系统,其内部的各种结构及其功能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有人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并用来培养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并测得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上放射性强度的变化曲线(甲图),以及在此过程中高尔基体、内质网、细胞膜膜面积的变化曲线(乙图),结合图解答下列问题:时间膜面积BCA乙图(1)请判断甲图中的a、b曲线所指代的细胞器分别是: 、 ,c在此过程中所起作用是: 。(2)乙图中的A、B、C曲线代表各细胞结构膜面积的变化,C所指代的膜结构是_,导致曲线C先增加后减少的原因是: _ (3)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物质种类膜的类别蛋白质(%)脂

6、类(%)(主要是磷脂)糖类(%)变形虫细胞膜54424小鼠肝细胞膜44524人红细胞膜49438线粒体内膜76240菠菜叶绿体片层膜70300依据上表数据,请分析构成细胞膜与细胞器膜的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异同点是: 。3、(10分)下列各图表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膜内的三种不同情况:(1)依据上图指出A、B、C所表示的被动的物质运输方式,是 。上述三种运输方式中,哪一种加入呼吸抑制剂后曲线会发生变化 。原因是 (2)红细胞膜内K+浓度是膜外的30倍,膜外Na+浓度是膜内的6倍,维持这种K+、Na+分布不均匀是由膜上的 所控制;红细胞膜上糖蛋白的糖支链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若去掉这些糖支链,

7、就不会发生红细胞的凝集反应,说明细胞膜表面这些糖蛋白是 。4.(19分)红薯和土豆都富含淀粉,但红薯吃起来比土豆甜。为探究其原因,某兴趣小组在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处于休眠期的红薯块根与土豆块茎处理30 min后测定还原糖的含量。结果如图: (1)由图中曲线可知,60时红薯还原糖含量最高,原因是 。(2)与红薯相比土豆不含还原糖的可能原因是 。(3)为了确定土豆中不含还原糖的原因,请完成以下实验:实验原理:淀粉能被淀粉酶水解为还原糖; 。备选材料与用具: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斐林试剂A液,斐林试剂B液,苏丹红染液,质量分数

8、为3%的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等。实验步骤:第一步:取A、B两支试管,在A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的土豆提取液2 mL,B试管中加入去掉淀粉和还原糖的红薯提取液2 mL。水浴保温5 min。第二步:向A、B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水浴加温至60的溶液。水浴保温5 min。第三步:将后,向A、B试管内各加入2 mL。然后, 。最可能的实验结果: 。(3分)(4)食用土豆时,消化分解成的葡萄糖,几乎被小肠上皮细胞全部吸收,该吸收过程需要 。长葛市第三实验高中20102011学年第一次考试高三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第卷(非选择题)和答题卷三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

9、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和考试科目用钢笔分别填在答题卷密封线内。3第卷和第卷及选做题部分的答案务必答在答题卷中,否则不得分;答题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答在上面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4考试结束后,只把答题卷交回(试题卷自己保留好,以备评讲)。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 l C: 12 O: 16 Na: 23 K: 39 Mn: 55 Cu: 64 Zn: 65 Ag:108 Pb:207第卷 (选择题 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实验的内容正确的是( )A可用碱式滴定管量取12.85 mL的KMnO

10、4溶液B实验室蒸馏石油可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C取用金属钠或钾时,没用完的钠或钾要放回原瓶D配制500 mL 0.4 mol/L NaCl溶液,必要的仪器如图乙所示2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容量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时加入少许硫酸铜以加快反应速率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速度D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3关于胶体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带电荷,而溶液呈电中性B胶体加入电解质可产生沉淀,而溶液不能C胶体是一种不稳定的分散系,而溶液是一种非常稳定的分散系D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现象,而溶液则不能4在溶液中能大

11、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ANa、CH3COO、CO、OH BK、Al3、SO、NH3H2OCNa、K、SO、Cl2 DNH、H、NO、HCO5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 H2O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B常温下,100 mL 1 molL1 Na2CO3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C分子数为NA的CO、C2H4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 L,质量为28 gD3.4 g NH3中含NH键数目为0.2NA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 mol/L的NaCl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B从1 L 0.5 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00 mL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变为0.1 mol/LC1 mol/L的Ca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 mol/LD25时,1 mol Cl2的体积约为22.4 L7亚硝酸钠(NaNO2)具有致癌作用,许多腌制食品中含NaNO2.酸性KMnO4溶液与亚硝酸钠发生的离子反应为:MnONOHMn2NOH2O(未配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1 mol Mn2,转移电子为5 mol B该反应中氮元素被氧化C配平后,水的化学计量数为3 D反应中氧化产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