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少年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45618611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少年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前少年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前少年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前少年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前少年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少年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少年儿童美术教育途径和方法(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七章,本章内容,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方法,美术活动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需要,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应为学前儿童创设一个良好的美术环境,使他们在各种美术教育活动中发展各自的潜能,并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引言,第一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途径,一、幼儿园美术教育 二、家庭美术教育 三、社会美术教育,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幼儿园美术教育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有计划地实施美术教育活动来满足幼儿表现、表达和创造的需要,从而建构儿童审美心理的活动过程。它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幼儿园美术教育的

2、特点,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建构儿童审美心理的教育,需要培养学前儿童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现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审美心理:是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等多种心理要素交融组合而构成的一个结构。,特点一,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审美感受能力的教育。,通过色彩感、空间感、材质感、形式感等直接感性方面的培养,是学前儿童在视觉形象的欣赏、创造活动中领悟审美形态、审美内容、从而构建自身的审美心理结构。,学前儿童的美术教育定位于审美教育,特点一,在幼儿园美术教育中,学前儿童应该获得,在具体美术作品、自然景物、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美是一个整体,是由各种审美要素共同构成的。,视觉感受能力的锻炼,特点二

3、,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审美表现能力的教育。,拟人化,特点二,教师在培养儿童审美表现力时应做到,引导儿童亲身体验美术作品中的审美特征,感受、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谈一谈等形式将之表现出来。,为儿童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充满情感色彩的的审美环境,让儿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观点,抒发内心情感。,特点三,幼儿园美术教育是培养儿童审美创造能力的教育。,教师应在各种形式的美术活动中鼓励儿童大胆想象、积极地表达、主动地创造,利用美术本身的审美艺术氛围,让儿童运用艺术语言创造性地用作品来传达内心活动,从儿提高儿童的审美创造力。,(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类型,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正规

4、的美术教育活动,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幼儿园课程中与美术直接有关的学科或领域(美术、艺术等),其他学科或领域(语言、社会、音乐、品德教育等),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通过幼儿在活动区的自由活动、幼儿园美术环境的创设,以及教师对幼儿随机进行的集体的或个体的美术指导等方式进行。,非正规的美术教育活动,幼儿园环境布置活动,美术角和美术活动室活动,随机的美术指导,二、家庭美术教育,家庭中对儿童的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儿童欣 赏美的能力,掌握初步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孩子对艺术创造的兴趣和才能。,(一)家庭美术教育特点,家庭美术教育特点,随机性,长期性,个别性,1、创

5、设良好的家庭美术环境 2、初步感知美术的基本要素 3、鼓励儿童多欣赏美的事物 4、正确对待儿童的美术学习,(二)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家庭美术教育的方法,三、社会美术教育,社会美术教育是除幼儿园、家庭以外的社会机构和场所所提供的早期儿童美术教育形式。例如,美术训练班、美术技能大赛、美术等级考试、博物馆、美术馆、电视、电影等。 社会美术教育是幼儿园的美术教育的延伸和补充。,社会美术教育,美术馆、博物馆美术教育,多种社会办学形式中的美术教育,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美术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幼儿为了完成美术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师生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对实现美术教育活动

6、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使用的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美术教育活动的效果。,第二节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方法,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3、以指导联系为主的方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5、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1、讲授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以语言向幼儿传递信息和指导幼儿学习美术的教学方法。语言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媒介,所以是必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一)讲授法,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和解释,向幼儿传递信息,从而使幼儿获得美术知

7、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讲述、讲解等教学方式。,讲述:对某个概念或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讲解:对某个概念或原理进行分析和解释。,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教育性。 2、要遵循启发的原则。 3、讲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富有情 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4、坚持体态语与讲解相配合的原则。,基本要求,1、教师在提问前有计划性,要注意克服提问的随意性。 2、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艺术性。 3、教师应鼓励幼儿发问。,(二)谈话法,谈话法,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向幼儿提出问题并要求幼儿回答,或是幼儿提出问题要求教师解答,并通过解答使幼儿获得新知识、提升经验的教学方法。,基

8、本要求,1、要做好讨论的准备。 2、教师要启发、引导幼儿讨论。 3、教师要小结。,(三)讨论法,讨论法,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认识、解决、探究某个问题而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获得知识的方法。(适合在幼儿大班中使用),讨论法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讨论的形式,可以是全班讨论,也可以是小组讨论。,基本要求,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1、演示法 2、观察法,美术的特点是直观形象性,主要依靠视觉来进行感知。以直观形象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最能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是经常采用的教学方法。,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一)演示法,演示法是教师在传递信息过程中,向幼儿展示直观教具,示范绘画、制作等

9、过程,以使幼儿获得对事物现象的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式。,根据演示的功能不同分为,1、形象感知,2、质疑探新,3、引起兴趣,4、了解过程,演示法的分类,按演示的准备情况,分为,1、有准备演示,2、即兴演示,按演示的步骤,分为,1、分步演示,2、分段演示,3、整体演示,(1)演示的准备工作要充分。 (2)演示要选择恰当的时机。 (3)演示要和讲解有机结合。,演示法基本要求,基本要求,(二)观察法,启发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以及事物间的空间位置、相互关系等,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是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方法。,观察法,1、直接观察,2、间接观察,标本式观察,图片式观察,观察法基本要求,

10、基本要求,1、观察的目的要明确。 2、教师要选择适合幼儿观察的对象。 3、组织幼儿关观察的方法要丰富。,三、以指导练习为主的方法,练习法,就是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形式的绘画、制作等练习,从而熟练掌握各种美术知识与技能。,练习法,模仿练习,创作练习,练习法的分类,操作的步骤上分,整体练习,分段练习,分步练习,人数上分,个体练习,小组练习,全班练习,练习法基本要求,1、教师要对幼儿提出练习的要求。 2、教师的指导要有目的性。 3、练习的方法多样化。,基本要求,四、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1、尊重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反映。 2、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3、增强欣赏活动中的情绪

11、体验。,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让幼儿通过对美术作品、自然景物、社会生活中的美好事物的欣赏,获得美的感受,提高表现、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基本要求,五、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1、情境法 2、尝试法 3、情景法,探究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探究法分为,(一)情境法,情景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活动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引发相应的情感和态度,促进幼儿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年龄幼儿,教师要为其创设游戏情境,使美术活动具有娱乐性。,对于大班幼儿来说,教师要创设具有探索性的情境。,情境法基本要求,基本要求,1、创设的情景应具有新异性,2、创设的内容要实用,3、创设的方法要具有启发性,(1)设置情境 (2)尝试练习 (3)探索讨论 (4)讲解指导,(二)尝试法,尝试法是由教师设置一个情境,让幼儿对某一学习任务经过几次错误的尝试后找到正确答案的教学方法。,尝试法的步骤,教学方法总结,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二者双向活动的体现,是活动过程中教法与学法大的统一体。,教师主导型:讲授法、演示法 师幼互动型:谈话法、讨论法、指导练习法、 情境法、欣赏法 幼儿主导型:观察法、尝试法,谢谢观看! 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