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18526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晋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晋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省晋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省晋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1-2012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4分)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2分)任你用怎样犀( )利的劈刀也都劈不出那样的匀称。因此我有可能堕( )落到那个地步。现在hu( )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呐喊,彷徨。乐曲声就像一颗石子落进静水里,激起了一圈又一圈涟y(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贵,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陆离:形容色彩繁杂)B.这一天,天气晴和,春光煦煦,是少见的好天气。(煦煦:形容阳光明媚)C.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狡猾:机灵活泼)D

2、.在歌声飘荡萦回的那几分钟里,时报广场像黄昏时候的草地一样安静。(萦回:盘旋往复)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读好的文章不仅可以明理,还能修身。读了鹤群,我们明白了 的道理,读了地毯下的尘土,我们就应学习米妮 的品质,读了黔之驴,我们就要告诫自己不要做 的人。4.根据原文默写填空。(8分)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江春入旧年。(王维次北固山下)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陋室铭中写室中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 。 5. 阅读下面文段,在A、B、C处分别填写恰当文字,要

3、求上下连贯。(3分)路边开满了带刺的蔷薇花,三个步行者打这里路过。第一个脚步匆匆。他什么也没看见。第二个感慨万千,叹了口气说:“天, A !”第三个却 B 说:“不,是刺中有花!”第一个人挺麻木的,他看不到风景;第二个人挺悲观的,风景对于他没有意义;至于第三个人嘛, C 。朋友,你是哪一个呢? A处: B处: C处: 读鲁滨逊漂流记,完成68题。(6分)6.鲁滨逊漂流记是 (国籍)18世纪著名小说家 (作者名)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鲁滨逊是小说的主人公,在他身上很好地概括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富于冒险、充满野心、百折不回的顽强毅力和斗志。(2分)7.下列对鲁滨逊漂流记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4、【 】【 】(2分) A. 鲁缤逊出生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德国人,母亲是英国人。鲁滨逊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希望他学习法律。 B. 鲁滨逊从小就向往遨游四海的生活,但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在母亲的支持和帮助下,他背着父亲离家出走,开始了冒险的航海旅行。 C. 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被摩尔人俘获,后来和一位叫佐立的小孩驾着小艇逃跑,在一艘葡萄牙商船的帮助下,他来到了巴西。 D. 在巴西,鲁滨逊经营着种植园,种植烟叶、甘蔗等,他学会了本地的语言,在当地还有很多熟人和朋友,事业蒸蒸日上。 E. 在去非洲贩卖黑奴的途中,鲁滨逊遇到风暴,轮船搁浅漏水,鲁滨逊和一个叫星期五的人幸运脱险,从此开始了

5、漫长的荒岛生活。8.请简述鲁滨逊在荒岛生活了28年后获救的故事情节。(2分) 答: 二、阅读(36分)(一)阅读口技一文,完成912题。(12分)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

6、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9.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当是时 (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 变色离席 ( )10.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7、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翻译: 11.为表现口技表演者的高超技艺,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下面属于侧面描写的一句是【 】(3分)A.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B.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C.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D.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12.文中第四段连用五个“百千”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 答: (二)阅读毛泽东的少年时代选段,完成1315题。(12分)我十三岁时,终于离开了小学堂,开始整天在地里帮长工干活,白天做个全劳力的活,晚上替父亲记账。尽管这样,我还是继续读书,如饥如渴地阅读

8、凡是我能够找到的一切书籍,经书除外。这教我父亲很生气,他希望我熟读经书,尤其是在一次打官司时,由于对造在法庭上很恰当地引经据典,使他败诉之后,更是这样了。我常常在深夜里把我屋子的窗户遮起,好使父亲看不见灯光。就这样我读了一本叫做盛世危言的书,这本书我非常喜欢。作者是一位老派改良主义学者,以为中国之所以弱,在于缺乏西洋的器械铁路、电话、电报、轮船,所以想把这些东西传入中国。我父亲认为读这些书是浪费时间。他要我读一些像经书那样实用的东西,可以帮助他打赢官司。盛世危言激起我想要恢复学业的厚望。我也逐渐讨厌田间劳动了。不消说,我父亲是反对这件事(A)的。为此我们发生了争吵,最后我从家里跑了。我到一个失

9、业的法科学生家里,在那里读了半年书。以后我又在一位老先生那里读了更多的经书,也读了许多时论和一些新书。那年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长沙有成千上万的人饿饭。饥民派了一个代表团到抚台衙门请求救挤。但抚台傲慢地回答他们说:“为什么你们没有饭吃?城里有的是。我就总是吃得饱饱的。”抚台的答复一传到人们的耳朵里,大家都非常愤怒。他们举行了群众大会,并且组织了一次游行示威。他们攻打清朝衙门,砍断了作为官府标志的旗杆,赶走了抚台。这以后,一个姓庄的布政使骑马出来,晓谕百姓,说官府要采取措施帮助他们。这个姓庄的说话显然是有诚意的,可是皇上不喜欢他,责他同“暴民”勾结。结果他被革职,接着来了一个新抚台,马上下令逮捕闹事

10、的领袖,其中许多人被斩首示众,他们的头挂在旗杆上,作为对今后的“叛逆”的警告。这件事(B)在我们学堂里讨论了许多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多数学生都同情“造反的”,但他们仅仅是从旁观者的立场出发。他们并不懂得这同他们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他们单纯地把它看作一件耸听的事而感兴趣。我却始终忘不掉这件事。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冤屈,我深感不平。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我们乡里发生了粮荒。穷人要求富户接济,他们开始了一个叫做“吃大户”的运动。我父亲是一个米商,尽管本乡缺粮,他仍然运出大批粮食到城里去。其中有一批被穷苦的村民扣留了,他怒不可遏。我不同情他,可是我

11、又觉得村民们的方法也不对。这时还有一件事对我有影响,就是本地的一所小学来了一个“激进派”教师。说他是“激进派”,是因为他反对佛教,想要去除神佛。他劝人把庙宇改成学堂。大家对他议论纷纷。我钦佩他,赞成他的主张。这些事情接连发生,在我已有反抗童识的年轻心灵上,留下了磨灭不掉的印象。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特别是在读了一本关于瓜分中国的小册子以后。我现在还记得这本小册子的开头一句:“呜呼,中国其将亡矣!”我读了以后,对国家的前途感到沮丧,开始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3.在读书问题上,少年毛泽东和父亲产生了分歧,请根据选文完成下表。(4分)(此格不作答)读什么书读书的目的少年毛泽东毛泽东的父亲14.概括A、B处的“这件事”所指代的内容。(4分) A处的“这件事”指代: B处的“这件事”指代: 15.“在这个时期,我也开始有了一定的政治觉悟。”从选文看,少年毛泽东的政治觉悟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答: (三)阅读叶子时期的梅一文,完成1620题。(12分) 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