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 《登泰山记》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

上传人:1506****555 文档编号:145617023 上传时间:2020-09-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语文 《登泰山记》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语文 《登泰山记》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 《登泰山记》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 《登泰山记》合作交流 人教大纲版第三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纲版第三册登泰山记合作交流1. 既然作者是从第二段开始登山,那么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否是多余的?提示:对于文章首段的分析,往往要考虑它对于后文的作用:做铺垫或引起下文。参考答案:文章开篇介绍“泰山之阳”“其阴”“古长城”“日观峰”的位置由面线点为下文的描写登山所见营造氛围埋下伏笔;也正因为泰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人文自然景观才吸引着四方游客,吸引着作者顶风冒雪而来,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感情由此可见一斑。没有此段后面的内容就显得突兀而模糊。2泰山日出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描绘的?提示:注意抓住文段中一些特征性的词语来分析,这一段中应抓住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参考答案:泰山日出场面壮阔宏大,景象变化多

2、姿,绚烂多彩;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雄伟壮丽的奇景。待日出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主观心情:满怀逸兴,心情急切盼日出)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自亭东足下皆云漫。(四周迷蒙为日出作铺垫)日将出稍见山峦微露,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聚焦云色变幻)日正出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兼绘日色云状)日已出西峰“降皓驳色”“而皆若偻”(掉转镜头扫描承照阳光的山色山形) 这一段景物描绘极有层次性,手法高妙正面描写侧面烘托,比喻生动有趣,给人以想象的依托。3最后两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提示:文章后面的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往往是卒章显志或补充、照应

3、前文内容。参考答案:从行文看,最后两个自然段对泰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是略写。这些静物无论在哪个季节都能看见而且是人人皆知的,所以作者略写。但作者略写这些仍让其发挥了作用:写人文景观突现了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风雪中不在道旁的石刻“皆不及往”,交代了冬季泰山的安静险峻,也给游者留下了一丝遗憾。从写法上看它与第二自然段相照应,行程有始有终,文章脉络清晰。补写将泰山的特点进一步完整的表现出来而不显罗嗦。第五段完美地写出了冬季泰山的特征,这段写景补充让人对冬天泰山的了解更全面。先看三多三少:石与土,石头较之于土坚硬,显得刚劲有力,多石少土,突出了泰山的阳刚之气;平方意为方方正正,有棱有

4、角,而圜则显得柔和流畅,少了伟丈夫的气概,多平方少圜,泰山雄伟之势自出;杂树给人零乱之感,松却傲霜斗雪,令人钦佩,风雪中那生长在石头罅隙里的松树,屹立在泰山之巅更显得庄严肃穆,泰山也因此平添十分魅力。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给了泰山一种晶莹凝固静穆的美;“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则写出了大雪中泰山的人迹罕至和安静神秘。这是作者游山之后对泰山的总体印象。此段并非只为体现桐城派的考据特色,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不可缺少。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提示:对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必须结合文章具体的内容,不能套用术语。参考答案: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

5、托的写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的形象和人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来从旁烘托。作者是在严寒中登山的,而文中不着一个“寒”字,但从“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迹”等句中都可以想见气候的严寒。 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又一特色。如“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亮南天,本是一片静景,但作者用拟人化的“负”与用如动词的“烛”,将静寂的远

6、景变为一幅视野开阔、气势宏大的动景,让人一洗寒冬游客寥落的孤寂之感,平添阳春盎然之意。汶水河一息不停、徂徕城辞旧迎新,作者“如画”一笔,又将动景绘为一帧静态水墨。“半山居雾若带然”更是化动为静的神妙之笔,缕缕云雾,时聚时离,飘浮不定;作者仅以“带”绘形,“居”字描态,“半山”定位,以静写动,寥寥数语,将画面开阔、气象万千的丽色风光展现给读者, 让人怦然心动,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超乎俗众的意境悠然于笔外。叙事简练,语言形象。 全文只有六百多字,却充分表现了雪后泰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文中叙事简练,如从京师到泰安的途程,只用“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青,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几句就完整地表现出来了。其中“乘”“历”“穿”“越”四个动词都很形象。- 2 -专心 爱心 用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